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传统节日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传统节日 教案

资源简介

走进传统节日
一、主题名称:中国传统节日研究
二、主要线索和涉及的领域:
(一)主要线索
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为主要线索,在活动中,通过学生对节日的由来、节日风俗习惯、节日的传说、节日的南北差异等知识的研究,开拓学生视野,补充学生关于节日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基本了解掌握中国传统节日和国外一些节日的各种知识,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二)涉及领域
语文、?数学、计算机、人文风俗、历史变迁、政治经济
三、主题设定目标: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更是了解甚少,因此,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开发具有这一活动课程具有时效性和重要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由此而引发,并基于以下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
1、当前国人对传统节日的感知状态。
2、少年儿童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参加情况。
3、传统节日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对少年儿童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性。
活动重难点:
传统节日文化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对少年儿童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性。
四、具体实施计划:
开题阶段:确定主题,制定活动计划
组织学生了解主题,确定研究的主要问题:
1、了解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本学期将要涉及到哪些节日(三八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端午节),向家长询问该主题节日的由来以及典故。
2、根据学生探究兴趣确定研究主题。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该传统节日,以及它们的文化,包括图片和装饰品,以及饮食和娱乐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你对过传统节日有什么好的想法?
5、寻找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名作。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交流学习
1、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1)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查阅相关资料,认识这些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它们的传统风俗习惯。
(2)依据它们的风俗习惯,针对某一种或几种传统节日,全班交流各自的感想,用一段话写写自己的感受,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3)针对该主题节日,办一次手抄报,以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感受。
(4)针对该节日,对亲人和朋友表达祝福。
2、调查该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
?(1)向家长询问民间常见节日文化的起源,以及它们的形式,通过亲自采访调查,触摸人们的实际生活,增强社会参与意识及责任感。
?(2)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节日文化的起源,师生共同讨论节日的起源。
3、查阅该传统文化节日的表现形式。
(1)收集文化节日文化的图片和装饰品。
(2)收集该节日的娱乐方式。
4、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各组活动结果。
第三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评价:整个活动结束,大家一起来评一评
评价标准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老师评价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的精神


活动中掌握技能情况


克服活动中困难和挫折情况


收集、整理情况


教后反思:
我国的传统节日的研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精华,积淀了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传递着我们中华民族感恩、爱国、爱老敬老等优良传统。过节,对于每一位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是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因此让学生选择一个节日研究了解其内涵,感受节日的欢庆与幸福,并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活动的目标,这也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
本节课我感到较为成功的地方是:
1、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学生中通过查找资料、调查采访、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我们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
2、在活动过程中,努力做到“六让”:目标——让学生明确;过程——让学生参与;新知——让学生发现;资料——让学生收集;内容——让学生自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使学生的在活动中“学”都达到了质的飞跃。
3.注重过程。 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需要改善的是: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学生不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部分学生准备不充分,图片、照片等资料缺失。教师我没有用课件设计一个活动背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