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导学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导学案(有答案)

资源简介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2.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3.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教学生学会如何依法办事。
学习难点:让学生树立法律信仰。
三、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怎样依法办事、怎样树立法律信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分小组问题探究:
阅读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
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法律的功能的实现靠什么?(必背知识点)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 。
2.什么是依法办事?(必背知识点)
依法办事就是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
3.探究与分享P 101 页思考课本问题:
想一想: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提示: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 。
探究与分享P 101 页思考课本问题: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必背知识点)
提示:有利于宣扬宪法的权威,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5.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必背知识点)
建设法治中国是 ,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6.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你打算怎样做?(必背知识点)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 ,更应该成为参 。
7.课堂知识点总结.
能力提升:知识巩固与应用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在过道打闹、推搡。这天,小张在追打小刚时,将小刚推下楼梯,造成两颗门牙碰掉。小刚的哥哥听后非常气愤,便让小刚带着找到小张,不由分说,拳打脚踢,致使小张当场昏倒,被送往医院,小刚及哥哥被告上法院,受到应有的制裁。
小刚维权不成反成被告给我们哪些启示?
①学会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法规,养成 的习惯。②通过法治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能采取非法报复。③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要自觉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等
检测练习: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考场严禁考生作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位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这是因为( )
A. 法律保障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B. 良好的秩序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C. 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 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2.“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要“告别”这一交通违法行为,每个人应该(  )
A.学会团结协作 B.积极参一竞争
C.增强守法意识 D.完善交通设施
3.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这表明(  )
A.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B.依法办事就要遵守道德
C.要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D.法治对我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4.浙江温岭的王女士饱受近十年的校园欺凌,从网上到网下一直没有停止,她忍无可忍,终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起诉一个带头诽谤者。2019年4月12日,温岭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三个月拘役。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法律保护我们成长 ②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 ③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④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与同样如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小林升入中学后,为方便上学,爸爸为他购买了一辆价值近千元的自行车。一天放学后,小林发现停放在学校大门外的自行车被盗。对此,你认为小林的正确做法是( )
A.自认倒霉,让父母再帮自己买一辆自行车
B.找学校理论,要求学校赔偿一辆新车
C.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法律帮助
D.为挽回经济损失,偷偷骑走一辆价值相同的自行车
6.法律的权威来自于( )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
7.2019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树立法律信仰,从中央领导做起。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宪法宣誓制度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举措之一,目的是让法治中国建设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 ②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引导全社会重视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③这一制度只与政府有关,青少年是未成年人,应该以学习为主 ④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法律信仰意味着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切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从法律出发,以符合法律要求的方式来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树立法律信仰(  )
①就要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 
②就要把法律牢记在公民内心里 
③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用法律来解决 
④就要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①小红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影响交通通行而将其车划伤 
②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某私营企业老板总是主动纳税 
③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大闹机场 
④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 某居民小区开展创建文明家庭的活动,成效显著。乱扔垃圾少了,健身活动多了,赌博少了,相互帮助的多了。居民还同心协力抓获了外地流窜的犯罪分子。上述材料表明( )
A.道德的强制力大于法律
B.提高道德有助于自觉守法护法
C.道德可以补充法律不足
D.法律的强制力大于道德的要求
参考答案:
(一)导入新课:
作为现代公民要树立法律意识,并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怎样依法办事、怎样树立法律信仰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分小组问题探究:
1.阅读运用你的经验,思考问题
法律的功能是什么?法律的功能的实现靠什么?(必背知识点)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的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什么是依法办事?(必背知识点)
依法办事就是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探究与分享P 101 页思考课本问题:
想一想:你认为晓程应该采取哪种方式应对不法侵害?为什么?
提示: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
4.探究与分享P 101 页思考课本问题:
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必背知识点)
提示:有利于宣扬宪法的权威,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5.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必背知识点)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6.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你打算怎样做?(必背知识点)
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7.课堂知识点总结.
(三)能力提升:知识巩固与应用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在过道打闹、推搡。这天,小张在追打小刚时,将小刚推下楼梯,造成两颗门牙碰掉。小刚的哥哥听后非常气愤,便让小刚带着找到小张,不由分说,拳打脚踢,致使小张当场昏倒,被送往医院,小刚及哥哥被告上法院,受到应有的制裁。
小刚维权不成反成被告给我们哪些启示?
①学会依法办事,遵守法律法规,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②通过法治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能采取非法报复。③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要自觉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等
(四)检测练习: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考场严禁考生作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位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这是因为( A )
A. 法律保障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B. 良好的秩序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C. 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 我国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
2.“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要“告别”这一交通违法行为,每个人应该( C )
A.学会团结协作 B.积极参一竞争
C.增强守法意识 D.完善交通设施
3.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这表明( A )
A.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B.依法办事就要遵守道德
C.要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D.法治对我们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4.浙江温岭的王女士饱受近十年的校园欺凌,从网上到网下一直没有停止,她忍无可忍,终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起诉一个带头诽谤者。2019年4月12日,温岭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三个月拘役。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D )
①法律保护我们成长 ②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 ③我们要学会依法办事,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④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未成年人与同样如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小林升入中学后,为方便上学,爸爸为他购买了一辆价值近千元的自行车。一天放学后,小林发现停放在学校大门外的自行车被盗。对此,你认为小林的正确做法是( C )
A.自认倒霉,让父母再帮自己买一辆自行车
B.找学校理论,要求学校赔偿一辆新车
C.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法律帮助
D.为挽回经济损失,偷偷骑走一辆价值相同的自行车
6.法律的权威来自于( A )
A.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
7.2019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宪法宣誓。树立法律信仰,从中央领导做起。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宪法宣誓制度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举措之一,目的是让法治中国建设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事业 ②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引导全社会重视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③这一制度只与政府有关,青少年是未成年人,应该以学习为主 ④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仰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法律信仰意味着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的一切行为中,自觉不自觉地从法律出发,以符合法律要求的方式来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树立法律信仰( D )
①就要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 
②就要把法律牢记在公民内心里 
③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用法律来解决 
④就要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C )
①小红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影响交通通行而将其车划伤 
②纳税是公民的义务,某私营企业老板总是主动纳税 
③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大闹机场 
④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10. 某居民小区开展创建文明家庭的活动,成效显著。乱扔垃圾少了,健身活动多了,赌博少了,相互帮助的多了。居民还同心协力抓获了外地流窜的犯罪分子。上述材料表明( B )
A.道德的强制力大于法律
B.提高道德有助于自觉守法护法
C.道德可以补充法律不足
D.法律的强制力大于道德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