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法律保障生活 导学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法律保障生活 导学案(有答案)

资源简介

9.2法律保障生活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能够体会法律是我们的“保护神”。
2.通过对法律特征的学习,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明白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规定的权利不容侵犯,法律规定的义务必须履行;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法律的作用和特征。
学习难点:法律的作用和特征。
三、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什么是法律?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学习过程 :合作学习,分小组问题探究:
1.运用你的经验,思考课本问题P89(小组探讨口头回答)
2.探究与分享P 90 页思考课本问题:
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校规校纪?
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3.阅读课本P91-92思考:法律的特征:(必背知识点)
(1)法律由 。
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 、修改或废止现在法律的活动。
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 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律靠国 。(最主要的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 。
4.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必背知识点)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 。
(3)任何人不论 ,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探究与分享P 92 页思考课本问题:(小组探讨口头回答)
6.阅读课本P91-92思考:法律的作用是什么?(必背知识点)
(1)法律规范 ,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 的义务。
(3)法律通过解决 ,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7.课堂知识点总结.
能力提升:知识巩固与应用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对此,某校九年级两位同学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请你进行辨析。
同学甲:家庭生活仅需要道德,专门立法是小题大做。
同学乙:有了《反家庭暴力法》的保护,未成年人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同学甲和同学乙的说法都是 。
①道德和法律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家庭生活既需要道德,也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②材料中《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的内容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有利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但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的保护,还需要学校、社会、司法等各方面的保护,以及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③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检测练习:单项选择题
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这表明(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体现和维护道德的要求
C.法律要靠人们自觉执行而保证实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因个人信息被泄露,不少人都有过被传销、诈骗电话骚扰的经历。为此,新刑法修正案增加了违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7年的内容,这体现了(  )
A.公民享有知识产权
B.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C.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D.国家对保护公民隐私负有全责
3、“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律维护社会稳定
②法律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法律惩恶扬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④法律无所不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七年级学生张鑫,由于心烦,拨打火警电话“119”谎称森林失火。当消防队员开着消防车赶到森林区后,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张鑫的法律责任。这一案例说明了( )
A.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B.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C.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
D.法律让我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强了反腐力度。一大批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这充分说明(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是针对高层人物制定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届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这体现了(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7、柏拉图说法律的一部分是由善良的人制定的以直到他们友好相处,一部分则是为拒不接受指导的人而制定的,因为他们造孽作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法律只对善良的人具有约束力
B.法律只对作恶的人具有约束力
C.法律只有指引教育作用,没有其他作用
D.法律有教育作用,让人们自觉守法,法律还有制裁作用。强制人们必须守法
8、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
A.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我国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①制定  ②颁布  ③实施   ④认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障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什么是法律?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分小组问题探究:
1.运用你的经验,思考课本问题P89(小组探讨口头回答)
2.探究与分享P 90 页思考课本问题:
判断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校规校纪?
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填写表格)
3.阅读课本P91-92思考:法律的特征:(必背知识点)
(1)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法律、修改或废止现在法律的活动。
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的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如何理解法律对全体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必背知识点)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探究与分享P 92 页思考课本问题:(小组探讨口头回答)
6.阅读课本P91-92思考:法律的作用是什么?(必背知识点)
(1)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7.课堂知识点总结.
(三)能力提升:知识巩固与应用
2016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对此,某校九年级两位同学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请你进行辨析。
同学甲:家庭生活仅需要道德,专门立法是小题大做。
同学乙:有了《反家庭暴力法》的保护,未成年人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同学甲和同学乙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①道德和法律都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则,家庭生活既需要道德,也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护。②材料中《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的内容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有利于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但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家庭的保护,还需要学校、社会、司法等各方面的保护,以及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③我们青少年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保护自己,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检测练习:单项选择题
在我国,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这表明( B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体现和维护道德的要求
C.法律要靠人们自觉执行而保证实施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因个人信息被泄露,不少人都有过被传销、诈骗电话骚扰的经历。为此,新刑法修正案增加了违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最高可判刑7年的内容,这体现了( B  )
A.公民享有知识产权
B.我国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C.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D.国家对保护公民隐私负有全责
3、“法律用处大,处处需要它。国家兴法治,兴旺又发达。权益受侵害,维权要靠法。守法又护法,利民利国又利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法律维护社会稳定
②法律指引、教育人向善
③法律惩恶扬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④法律无所不能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七年级学生张鑫,由于心烦,拨打火警电话“119”谎称森林失火。当消防队员开着消防车赶到森林区后,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张鑫的法律责任。这一案例说明了( D )
A.人们不能按自己的规则办事
B.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C.公共场所有规章制度
D.法律让我们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加强了反腐力度。一大批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这充分说明(  D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是针对高层人物制定的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第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届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这体现了( C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D.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
7、柏拉图说法律的一部分是由善良的人制定的以直到他们友好相处,一部分则是为拒不接受指导的人而制定的,因为他们造孽作恶,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B )
A.法律只对善良的人具有约束力
B.法律只对作恶的人具有约束力
C.法律只有指引教育作用,没有其他作用
D.法律有教育作用,让人们自觉守法,法律还有制裁作用。强制人们必须守法
8、与道德相比,法律最为显著的特征是( D  )
A.只对违法人员具有约束力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依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9、《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C  )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10、“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我国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D  )
①制定  ②颁布  ③实施   ④认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