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水的浮力(三)教学设计龙岗区南联学校 郭美华一、学习目标(一)你知道密度计的工作原理吗?(二)你能用物体沉浮条件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设计意图:针对中考考点的要求,简单的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温故知新(一)物体的沉浮条件: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体,当F浮﹥G时,物体_______到_____止(ρ物_____ρ液);当F浮﹤G时,物体_______到_____止(ρ物_____ρ液);当F浮﹦G时,物体_______在液体中任何位置(ρ物_____ρ液)。(二)一只新鲜鸡蛋,沉没在盛有水的烧杯里,要使鸡蛋离开杯底,可采用的办法有( )A.加盐 B. 加热 C. 加酒精 D. 加水【设计意图:第(一)题是为了让学生全面的温习上两节课的学习内容——物体沉浮的条件。属于知识的概括。第(二)题是让学生在具体而典型的题列中知道实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关系,属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三)一只物体的体积是0.6分米3,让它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牛,如果这个物体重4牛,它在水中将______(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g=10N/Kg)第(三)题是利用F浮= ρ液gV排计算,体现了课标提出的简单计算,也让学生有更多的信心学习新课。】三、自主预习,学讲互动第一关 密度计[自主预习]学生课前在家或在校准备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小组竞赛]【活动一】用自制的密度计区分液态水和酒精:【分析】自制密度计在水中和酒精中都处于____状态,此时F浮___G(填“﹥” “﹤”或 “﹦”),所以密度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 ρ液gV排,由于自制密度计排开水的体积___排开酒精的体积(填“﹥” “﹤”或 “﹦”),所以___瓶中的是水。【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很多的实验,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了。希望在课堂展示的过程让他们收获成功的喜悦,加以分析,使其更明白密度计的工作原理。从而突破难点。】【活动二】认识区分密度计:1.密度计的用途:用来直接测量__________的仪器。2.工作原理:_______原理,即_________。3.刻度值的特点:a、____读数小,____读数大。b、刻度________,上疏下密。[思考题]模拟密度计的塑料吸管下端为什么要粘上橡皮泥?密度计的玻璃管下端的玻璃泡中为什么要装上小铅丸或水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反馈11、如下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铅笔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C、甲种液体的密度较大D、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应大于A处的刻度值【设计意图:把密度计和温度计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区分加深对密度计刻度的认识。也对“上小下大”有更深的理解,进一步突破难点。最后通过思考题和及时反馈1对这部分难点知识做一个检验。体现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二关 轮船模拟实验[活动三]如何使实心的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呢?原理:用钢板制成空心,能_______在水面上。[阅读]轮船载重线 (阅读课本P26页)★ 及时反馈22、一艘轮船从大海里驶向珠江中,关于轮船受到的浮力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受到的浮力增大,吃水深度上升些B、轮船受到的浮力减小,吃水深度下降些C、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吃水深度下降些【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选用了带有童趣的橡皮泥作为轮船工作的模型,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新知。再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更有竞争意识。最后通过阅读、练习对知识加以巩固。】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第三关 潜水艇浮沉的模拟实验[自主预习]学生课前通过预习、自制潜水艇模型,自学其工作原理。【活动四】模拟潜水艇沉浮实验:【分析】工作过程:当潜水艇需下沉时,水舱内充水,G____F浮;当G___F浮时,潜水艇能停在任何位置;当它需上浮时,用压缩空气将水排出,使G___F浮。小结:潜水艇的浮沉是靠改变__________来实现的。【设计意图:潜水艇模型的制作是学生最有成就感的一个自制成品,他们用了各种材料制作潜水艇,并多次实验、改进,是小组合作的结晶。以上三个环节可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第四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其它的事例也是应用物体沉浮的条件来实现物体的沉浮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时反馈33、鱼鳔是鱼体内可以胀缩的气囊,是辅助鱼类沉浮的重要器官。那鱼鳔主要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实现浮沉的( )A、鱼的重力 B、鱼的质量C、鱼排开水的体积 D、鱼受到的压强【设计意图:最后在生活中寻找事例,体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的新课标理念。也更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鱼鳔是一道典型的例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知识。】四、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采用先小组交流,再小组提问质疑。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突破。】五、当堂检测(一)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可以肯定的是( )A、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B、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C、甲杯中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大D、甲杯中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杯中鸡蛋受到的浮力小(二)“浮筒打捞法”是人们常用的打捞沉船的方法:把几个浮筒灌满水,沉到水底,通过把空气压进浮筒,将浮筒水排开的方式使沉船浮起来,这样做得原理是( )A、利用物体沉浮原理,F浮=G; B、靠改变排水量来实现沉浮C、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物体沉浮 D、靠改变其体积实现物体沉浮(三)关于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潜水艇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B、气象用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C、密度计上的刻度示数从下到上是逐渐变大的D、密度计放在不同液体中所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四)潜水艇由水面下10米潜到20米深处时,它受到的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 )A、压强增大,浮力减小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减小,浮力减小(五)用手将一个木球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后,松开手,木球上浮,在木球未露出水面的时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不变;B、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大;C、木球所受的重力、浮力都变小;D、木球所受的重力不变、浮力逐渐变小【提高题】如下图所示,一铅块用细线挂在一个充气小气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处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往池中缓慢注入一些水,则铅块及气球( )A、仍能静止 B、向下运动C、向上运动 D、静止、向上或向下运动都有可能【设计意图:前3题,是对以上三个环节的再现,知识点与学习目标一一对应。后两题是对前面两节知识的小结,属于综合习题,体现知识的连贯与综合性。最后一道提高题,是希望“让中下层生吃好,让优秀生吃饱”。也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分层教学。【当堂检测】采用小组交叉改卷、组长亲自加分的形式。体现了公平公正,也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更有参与性。最后,通过各组的得分来评价这节课,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学习兴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水的浮力(三)教学特色介绍龙岗区南联学校 郭美华《水的浮力(三)--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沉浮条件的基础上将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基于它的教学背景我把学习目标定为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那么,此节课我的教学特色有:多动手,多实验,多探究,多讨论,多练习。多动手。现在的中学生,多数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很少课外的探究活动。由于这节课动手操作性强,我让学生在课前已经自制了密度计和潜水艇的模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体现,学习兴趣得以提高。多实验。课堂上的三个实验,让学生在竞争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兴致,学习也更有了激情与冲劲,进一步体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思想。多探究。利用实验,让学生合作探究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也突出了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的理念。多讨论。采用小组学习的好处就是让优秀生带动中下层生,体现“兵教兵”的学习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老师也可以实施重点辅导与讲解。多练习。我校一直在实施“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琐的教学中得以解脱,既减轻了老师的上课负担,也避免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其次,我们的学讲稿也随之有了变化。从温故知新——自主预习,学讲互动——我的收获——当堂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及当堂知识巩固。总之,我们在探索中前进,追求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争取做到课前充分准备,课中轻松应对。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和进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科学优质课展示《水的浮力》_郭美华.rmvb 内容特色分析.doc 配套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