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期末总复习 一、整体把握单元知识框架与问题 考点解读 考点一、自由、平等 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 无法治不自由 自由要受必要限制(没有无限制的自由)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 ④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珍视自由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具体要求: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具体要求: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平等 平等的意义 ①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4)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特权(就是不平等) (1)含义: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3)追求特权的后果: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考点二、公平、正义 维护公平正义 公平 公平的内涵及要求? (1)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公平的重要性?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如何坚守公平? (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正义 正义的行为(内涵) 正义的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正义的重要性? 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 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正义的要求?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的意义 ①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如何守护正义? (1)★个人守护正义。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义?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自我检测 1、2020年8月7日,两名男子在地铁上演网络“直播秀”,广州公交警方依法对两人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敲醒了两人的“主播梦”。下列同学们的看法,你赞成的有( ) A.网络直播我自由,警方莫把闲事管 B.直播自由守底线,破坏规则牢坐穿 C.公共秩序共维护,遵守规则靠他律 D.自由规则不可分,遵守规则享自由 2、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以下关于自由和规则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A.规则和自由是相互矛盾的 B.真正的自由没有规则约束 C.建立规则目的是限制自由 D.社会规则是享有自由的保障 3、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一章,并明确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对这一规定,下列看法正确的有( ) ①手机是公民的合法财产,公民有权随时使用 ②自由就是无拘无束,这一规定是对自由的侵犯 ③未经允许不将手机带入课堂是中学生的法定义务 ④未成年人也要尊法守法,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去做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方面存在的困难,结合网友建议,国务院出台相关文件要求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便利化服务。这表明( ) ①网友的参与权、建议权等民主权利有效扩大了 ②最高行政机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网友在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④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年,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对孙小果案启动再审。这是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对民意之关切的回应,对司法公正的追寻。12月23日,云南高院依法公开宣判孙小果再审案,决定对孙小果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③树立良好社会价值导向 ④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根据全国扫黑办2020工作部署,全国扫黑除恶行动在2020年,要因时制宜谋划好疫情防控背景下扫黑除恶制胜之策,按照“清到底、清干净”的要求,深入开展“六清”行动,展开扫黑除恶大决战。坚持依法进行“打黑除恶”活动( ) ①是坚持依法治国的表现 ②体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④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体现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0年5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通过立法探索建立文明行为激励回馈制度,依据文明行为记录,完善有关评比表彰、积分落户加分等优惠政策。此制度( ) A.贯彻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B.意在贯彻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C.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 D.是用法治方式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答案】1-7 BDDCA 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