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心动不如行动(教案)【主题说明】勤奋努力,成功体验学习是小学生学习心理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往往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但缺乏行动上的勤奋努力的积极体验。心动不如行动,成功不仅仅是羡慕别人,也不仅仅是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是靠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只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激发学生的积极行动的情绪和体验是非常必要的。本节课力图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认识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同学取得的好成绩都是刻苦努力的结果;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心动不如行动的积极情绪,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不能仅仅做口头的巨人,更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用行动证明自己也能取得好成绩。【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同学取得的好成绩都是刻苦努力的结果。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心动不如行动的积极情绪,激发成就感和自豪感。3、行为目标:不能仅仅做口头的巨人,更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用行动证明自己也能取得好成绩。【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难点: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品质,并为自己心动能行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课前准备】1、教学PPT。2、课前小调查:看到别人的学习成绩好,你羡慕吗?在你的学习中是否有过没有实践的想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环节目标过程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讲解教材“观察岛”中的漫画内容(有条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当明明光说不练的时候,就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放大版的他(高个巨人)形容他说得很厉害,那个矮个小人,形容他是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在巨人和矮子中间画的那一个中等个子是真实的他,充满疑惑,自言自语:“我为什就老是没有别人那么好呢?”2、由观察漫画逐步联系到学生自己,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生活学习中的情景,思考: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什么?说说自己的感受。3、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讲述自己的感受。4、教师总结:同学取得的好成绩都是刻苦努力的结果,不能仅仅做口头的巨人,更要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用行动证明自己也能取得好成绩。导入本课课题。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引导学生认识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品质,并为自己心动能行动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活动一:勿再徘徊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一左边方框里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一次“心理课堂小天使”招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2、教师围绕教材40页上方的三个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3、教师总结:心动不如行动,不要观望,徘徊,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梦想不会自己实现。活动二:明星面对面4、由教师充当主持人或挑选一位同学做小主持人,引导节目的开展。如:“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XX卫视《明星面对面》栏目,我是主持人XXX。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有幸请到XXXX学校XX班的四位学习之星来到我们节目的现场。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四位同学……接下来,我们先让四位同学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做个自我介绍,每个人不能一样哦。5、教师继续引导:好,感谢四位同学精彩的介绍,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主题访谈。这一期我们栏目主题是“心动不如行动”,相信这句话是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耳熟能详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光说不练”局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学习之星又是怎样做到心动立即行动的呢?他们为何能做到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明星面对面为你现场解读,给你一个零距离交流的空间。6、听完学习之星的分享,我们现场的观众朋友是否有什么想说,有谁愿意分享下自己的感受?现场的观众朋友们,也可以直接向我们的学习之星提问。7、教师将学生交流讨论的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心理引导:培养学生主动体验学习的积极情绪,引导学生对自己心动也能行动产生自豪感。1、活动一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活动二重在分享和体验心动就能行动,激发学生成就感和自豪感。2、学生发言,互动时教师要给予反馈和总结。3、本环节用时约20分钟。分享屋(总结提升)总结心动不如行动的几个要点,让学生加强认识和体验。1、引导学生总结心动不如行动的几个要点:不要观望,徘徊;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梦想不会自己实现;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2、教师给予反馈和补充两句名人名言: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是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拿破仑·希尔我哪有什么天才,我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到了学习上。——鲁迅3、引导学生朗读诗歌,再一次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加强“成功始于心动,成于行动”的认识和体验。1、总结归纳一定要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2、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拓展园(拓展延伸)强化学生对心动不如行动的认同。1、引导学生在心中许下一个学习的愿望,勾勒一个自己期望达到的目标,轻轻告诉自己“心动不如行动”。2、鼓励学生回家之后请爸爸妈妈评估方案并帮助修改。最后形成自己的执行计划,并签上自己的承诺。3、教师建议学生将计划张贴于醒目的地方,以便随时给自己一个提醒。期末与家长一起评评计划执行的结果。心理引导: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为自己心动能积极行动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如学生不明白,可以举例说明。2、本环节用时控制在5分钟以内。【活动反馈】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2、学生是否是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练习题】找词、填词比赛1、小组讨论,要想获得学习成功,需要哪些“心”?2、看哪个小组最先把这些心找完、补填完。()【教学参考素材】一、故事欣赏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呢?”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买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就凭这些去?别做白日梦了”。穷和尚不与富和尚争辩,第二天,就只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船,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斋,一路上尝尽了各种艰难困苦,很多次,他都被饿晕、冻僵、摔倒。但是他一点儿也没有想到过放弃,始终向着南海前进。很快,一年过去了,穷和尚到达了理想的圣地---南海。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由于在南海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回到寺庙后成了德高望重的和尚了。而那个富和尚还在为去南海做着各种准备工作。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简单的道理?(心动不如行动,想到不如做到。平庸者和成功者之间的差距不在别处,就在于“心动”与“行动”)二、游乐宫(“忽冷忽热”小实验)实验:将左手放在热水杯中,右手放在冰水杯中,浸泡20秒钟,随后拿出双手同时放入中间的凉水杯中哪只手感觉冰凉,哪只手感觉温暖?我学习上有这种忽冷忽热的现象吗?对我学习有什么危害?我该怎样克服?三、欣赏歌曲《爱拼才会赢》爱拼才会赢演唱:叶启田一时失志不免怨叹一时落魄不免胆寒那通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无魂有体亲像稻草人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心理学背景知识】行动及其心理调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行为习惯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惯有的行为倾向和态度,可以说是由一系列行为细节形成的一套自动化的、有机的行为整体,只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自动出现,形成一种动力定型。因此,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生活的社会组织。家庭成员包括经常来往的亲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繁杂的、微观的网状系统,它以一种全方位、多侧面综合交叉的方式,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着亲子之间双向关系的质量和子女的个性发展的特点。在不同的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性格与素质有差异,所受民族文化熏陶、教育年限、早期生活经历、从事职业和兴趣、特长等的差异,加上子女在相貌、健康、智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往往会产生出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不同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的行为习惯也是不同的。1、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民主权威型的家长给予孩子适度的关爱与限制,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并能接纳孩子们合理的意见和想法。他们互相尊重,?彼此体贴、关心。孩子虽小,?但也和大人一样,?自尊心很强,?父母应像对待大人一样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对儿童的兴趣加以引导,?挖掘他们的潜能。2、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专制型家庭的幼儿受到很少的关爱并且受到极大的限制。父母往往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要求子绝对地服从。在这种家庭里,?从早到晚都弥漫着“火药味”。父母根本不从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早已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的头上,?全然不顾孩子们的感受,?埋怨声、责骂声、争吵声此起彼伏。当自己的愿望孩子还未达到时,?做父母的往往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或恨铁不成钢;?而当发现孩子有过错时,?他们往往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体罚。3、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溺爱型的学前儿童家长将自己的感情以及物质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中去。他们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包揽一切,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的帮助和保护,具有过度保护性。???????????????????????4、放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放任型的家长对孩子给予较少的关爱和限制,?大家彼此互不关心,?放任自流,?任其发展。参考文献周宗奎,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好习惯信心上进心好方法热水凉水冰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