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黄河颂》课件(共33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黄河颂》课件(共33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黄河颂
光未然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点击播放视频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其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草莱,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黄河风光
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
一、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和源头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先民早期最主要的活动地域,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主要诞生地。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黄河流域先后兴起了夏、商、周文化;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大一统时代,黄河流域经历了秦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等多元并立和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了黄河文化完整的文化体系,最终形成了以黄河文化为核心、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中华文明。黄河流域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凝聚作用,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直根系。
二、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魂”之所附
  在唐宋以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黄河流域以其先进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用自身先进的深厚内涵和强大的传统习俗力量,对各个少数民族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同化力。在唐宋以后尽管经济重心南移,但黄河流域也一直居于王朝统治的核心地位,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与性格。黄河文化因此而成为华夏文明发展演变的主轴,也成为中华民族“魂”之所附。
三、黄河文化蕴含重要时代价值
  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这决定了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必要性。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黄水谣》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黄河怨》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黄河大合唱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有组诗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的鲜花》《屈原》等。
二、学会朗读
①自由朗读指导②组内展示③自由组合朗读
澎湃(

气魄(

高山之巅(

狂澜(

哺育(

浊流(

屏障(

lán
péng
pài

diān

zhuó
zhàng
读一读,写一写
1.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2.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课堂上朗读,读完后,一起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
3.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请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朗读形式,来演绎这首诗。
可以采用下面提示的形式:
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三、内容研讨
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诗歌,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2.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3.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味“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4.“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五、主题归纳
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关于黄河的诗词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六、课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惊涛
péng
pài
高山之diān
píng
zhàng
万丈狂
lán
答案:澎湃

屏障

2.下列各项中对《黄河颂》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的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和浓烈。
D.本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答案:D【点拨】本诗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而非以长句为主。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B

A.哺育(
Pu)
澎湃(
pài

气魄(Pò)
B.山巅(
diān)
狂澜(lán)
屏障(píng)
C.浩荡(shāng)浊流(zhuó)
滋长(zì)
D.
赞歌(zàn)
发源
(yuán)
宛转
(wán)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B

A.赞歌
昆仑
掀起
扮演
B.倾卸
浩荡
臂膀
发源
C.坚强
惊涛
澎湃
中原
D.滋长
哺育
榜样
豪迈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D

A.啊
,
黄河
!
你一泻万丈
,
浩浩荡荡
,
向南北两岸
/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惊涛澎湃
,
掀起万丈狂澜
;
浊流宛转
,
结成九曲连环。
C.
啊,
黄河
!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D.
这里
,
我们向着黄河
,
唱出我们的赞歌。
6.对诗歌《黄河颂》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D

A.第
2
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
“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诗中“啊!黄河!
”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