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讲练测专题五: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角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纲挈领】【热点聚焦】热点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将“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这为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目标指引。热点二:2020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察看黄河生态治理保护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指出,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热点三:2020年6月11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布。《规划》明确了到2035年,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显著提高,生态稳定性明显增强,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基本建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命题角度】《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布与实施有何重要意义?(1)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2)有利于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助カ高质量发展。(3)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4)有利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有利于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6)有利于促进自然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2.请你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出谋划策。(1)国家:①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録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④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録色生产生活方式。⑤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保护责任制度。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转换增长动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公民(青少年):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不猎杀、食用野生动物,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爱惜花木等。②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绿色出行,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等。③自觉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3.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如此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1)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是我们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黄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4)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6)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7)是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4.明确黄河保护红线底线,统筹推进堤防建设、河道整治等重大工程,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资源合理利用,保障良好的生态环境。(2)有利于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3)有利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5)有利于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角度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热点聚焦】热点一:2020年是“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周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23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科协会同有关部委将于11月5日至7日在“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组织召开2020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交流绿色发展经验,努力以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热点二: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8月28日,“2020绿色经济发展论坛暨绿色出行普惠平台深圳启动会”在深圳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人民网、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人民网人民运营、人民网经济四部承办。本次活动主题为“金融科技助力绿色城市”【命题角度】1.国家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①当前,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②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需要。③是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④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等。2.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3.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或步行等。角度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热点聚焦】热点一:2020年9月1日,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实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热点二:2021年3月,北京市印发实施了《北京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行动计划》,聚焦大气、水、土壤等多领域明确具体举措,力争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热点三: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2020年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分析当前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谋划“十四五”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核心要义集中体现在“三个新”,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命题角度】1.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有什么意义?(1)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强化公共卫生提供了法制保障。(2)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资源短缺,实现可持续发展。(3)有利于坚持绿色发展,走録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4)有利于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等。2.修订后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以上举措是基于我国什么国情?(1)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总体上资源紧缺。(2)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资源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威胁着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3.请你为推行垃圾分类出谋划策。(1)国家:①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行拉圾分类制度。②实范科教兴国战略,鼓励创新,用创新推动循环经济。③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制定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实行垃圾分类提供可靠保障。④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让实行垃圾分类成为公民自觉的行动。(2)公民(青少年):①向身边的人宣传垃圾分类的科学知识和垃圾分类的意义。②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勇于同乱扔垃圾的行为作斗争。③把垃圾分类意识变成自觉行动,科学处理生活垃圾;倡导简约生活,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减少过度包装等。【热点演练】1.“新型冠状病毒”、“疯牛病”、“禽流感”、“人-猪链球菌”感染……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尽力改变自然界的自然规律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C.人类要尽可能做到不开发自然资源D.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对环境的破坏必然越大2.5月1日,世卫组织召开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已有许多科学家研究了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序列,确信新冠肺炎病毒来自自然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人类与自然界是生命共同体②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③在自然界面前,人的生命尤如草芥④生命至上,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滥捞滥捕,筑坝、航运、沿岸开发、环境污染等因素造成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为此,长江开启了十年禁渔,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重点水域实行渔业禁捕。这警示我们要( )①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②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③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工作④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近日,孝感市2020年澴河、府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考核结果出炉。4个县市流域断面全年水质达标,共获奖励资金420万元;2个区县流域断面部分月份水质不达标,被扣减水质保证金145万元。请你分析我市有关部门这样做的原因是( )①发展经济就必然造成环境污染②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③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④保护和改善环境也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020年11月24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有关事项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禁止我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该公告( )①符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②表明我国资源、环境形势非常严峻,不容乐观③契合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④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6.2020年8月15日,是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出15周年,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为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指明出路,“两山论”为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遵循和思想指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贯彻落实“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新发展理念,共建美丽中国②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要地位③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助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④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做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7.根据依法防控疫情、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认真论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通过了《生物安全法》并将于2021年4月15日实施。这表明()①立法机关与时俱进,立良法保善治促发展②人大常委会作为执行机关强化生态监督③建设法治中国,推动生态建设法治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满足公民意愿是我国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我国首次开启生态保护红线战略,明确提出2020年底之前,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党政干部,实行终身追责。这要求政府()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及时举报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③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追责处罚力度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生态保护红线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巢湖开始实施全域十年禁渔,禁渔区为巢湖主体水域、滩涂及各通湖河流水域。禁渔期间“湖中无渔网,岸边无渔船,市场无湖鱼”。同时在巣湖水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禁止一切渔具捕物采集水生动植物生产活动,禁止收购、销毁非法捕捞的渔获物。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可一致②美丽中国,就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③人类应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④人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否则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时先后深入长江、运河岸线和水利枢纽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投入不是无效投入,而是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入。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①体现了党和政府留住绿水青山的远见卓识②表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共识③说明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④说明坚持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新发展理念的核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盘龙江是昆明的母亲河,是昆明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近年来,昆明市坚持环保优先,持续加大对盘龙江及支流沟渠的综合整治力度,推动水质持续改善、环境持续提升,展现水清岸绿河畅的美丽风采。市政府提出了盘龙江复航方案,让全市人民群众“近水”更“亲水”。其目的:一是为民办实事,提升城市形象,让老百姓共享美好生活;二是河道交通功能,发展水上巴士,缓解交通压力;三是旅游功能,打造全域旅游和城市观光旅游新亮点。乘一叶扁舟,顺流而下,水流平缓,风景秀丽,尽享春城舒适的阳光。待到蓝花楹盛放,该是怎样的如梦如幻?“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大抵也不过如此吧。画面太美不敢想象!(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观点?(2)共筑生命家园,昆明市政府在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上实施了哪些措施?12.材料一: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法律。其中涉及自然资源、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的许多重要民事法律条款,为新时代助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公民平等享有的生态权益,保障生态公正,促进公民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法治基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增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有什么意义?材料二:民法典彰显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保障人民生态权益、维护生态公正方面的立法宗旨。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2)“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答案】1——10BCBCCDADDA11.(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富民,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得来的环境效益;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12.(1)①有利于进一步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③有利于建设法治中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