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8张PPT)1.(2020·宜昌)夏某因贩卖毒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其涉案毒品、原料及工具被依法予以没收,违法所得被依法追缴。夏某的行为属于()A.刑事违法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民事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A2.(2020·武汉)侯某因销售伪劣产品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瞿某因走私被处以没收财产。侯某和瞿某所受处罚的法律依据分别是()A.行政法规、民事法规B.行政法规、刑事法规C.刑事法规、民事法规D.民事法规、刑事法规B3.(2020·南京)小罗多次“顺走”无人售货超市中的商品,最终因其行为达到相关标准而被法院判处刑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施不诚信行为可能会受到刑罚处罚B.沾染不良习气一定会走向犯罪C.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D.违法行为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A4.(2020·福建)蒋某在家中因家庭矛盾,将手机、电脑等从14楼扔出窗外,砸到楼下三辆轿车,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蒋某有期徒刑一年。蒋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其行为()①违反公序良俗 ②扰乱公共秩序 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④具有刑事违法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5.(2020·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一个“孙小果”,一群“保护伞”!2019年12月15日,涉孙小果案的19名公职人员和重要关系人职务犯罪案一审宣判:从孙小果的生母(在昆明市某区公安分局刑侦队供职)、继父(昆明市某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到为他违规脱罪减刑的公安、法院、监狱公职人员,分别获有期徒刑从两年到二十年不等。孙小果案启示我们()A.情与法是矛盾体,要守法就不能有人情B.人际关系很重要,要建好自己的关系网C.公职人员有纪律,要严格守法、公正司法D.守法护法是责任,要敢于对违法行为说不D6.(2020·青岛)陈女士在一家健身房花费5000元办理了一张年卡,不久健身房便倒闭关门。陈女士打电话给健身房负责人要求退还所剩费用,对方拒绝退款。对此,陈女士可以()A.向当地的法院提起行政诉讼B.自认倒霉以免引发矛盾冲突C.通过网络对其进行人身攻击D.寻求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帮助D7.(2020·安徽)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规定未成年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上这些行为()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 ②给家庭、社会造成一定危害 ③容易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④会触犯刑法,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A8.(2020·金华)下图漫画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有()①拒绝不良诱惑,切莫图一时之快 ②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③违反法律,就要受到刑罚处罚④依法自律,努力增强法治观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9.小黎同学发现有人通过班级微信群假冒班主任身份,以延期开学和组织开展线上教学为由发布诈骗信息。对此,他应该()①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②及时举报,检举不法行为 ③增强法制观念,少发不良信息 ④知法守法,远离网络生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10.在公园的僻静处,中学生小明看到一个社会小青年截住并威胁两个小学生,此时,小明的理智选择是()A.及时电话报警或报告公园的管理人员B.立刻远远地躲开,如同什么也没有看见C.立刻给三个好朋友打电话,一起来教训这位不良青年D.为了保护小学生,立刻与该青年对抗A11.(2020·随州)观察与思考情境:2020年2月24日,随县居民周某在疫情期间创建4个微信群,编造谣言,鼓动民众储备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至少半年到两年时间,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公安机关对周某给予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处罚。周某的行为属于__行政违法行为或一般违法行为__。12.(2020·荆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这种陷阱不仅存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网络世界里,但某些青少年认为网络是个虚拟世界,不受法律约束,肆意妄为,进而走上犯罪道路,令人痛惜。阅读材料回答:我们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要杜绝不良行为。③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3.(2020·江西)安全记心中,法律伴我行。(1)请结合下边漫画,谈谈骑乘摩托车为什么要佩戴安全头盔。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公民。②生命至上,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小云家的摩托车被楼上住户高空拋物砸坏了,由于找不到肇事者,楼上住户和小区物业都拒绝赔偿。于是,小云爸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问题最终得到解决。(2)小云爸爸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2)课标链接课标内容1.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心中有法3.2)2.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心中有法3.3)3.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心中有法3.4)思维导图做守法的公民中考点梳理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关联考点全面依法治国;权利与义务;特殊保护eq\o(\s\up7(),\s\do5( 考点1))一般违法行为1.法律的作用(1)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体现了法律的指引作用)(2)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体现了法律的评价作用)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3.违法行为的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4.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的分类是违法行为含义示例违反的法律执法主体法律责任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欠债不还,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总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院民事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殴打他人、打扰社会治安、破坏铁路封闭网、谎报险情等行政法律规范。如环境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义务教育法公安局、环保局、工商局、海关等行政机关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严重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故意杀人、贩毒、醉驾等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主刑(5种)附加刑(4种)5.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和联系(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2)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6.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1)常见的民事违法行为: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2)法律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7.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8.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9.《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作用是为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制定的。10.民事权利的内涵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11.eq\o(\s\up7(),\s\do5( 考点2))预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内容(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和法律后果(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3)法律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主要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多指: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4.怎样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大错不能犯,犯了会坐牢,可以犯点小错。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论错事是大是小,都是错事。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违法犯罪往往是从犯错的小事开始的。开始是沾染了坏思想、坏风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深渊。5.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甚至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6.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主要区别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偷窃、故意损坏财物多次偷窃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参与赌博,屡教不改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1)不良行为是指“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而严重不良行为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二者有着“质”的不同。(2)严重不良行为常常冠以“多次”“屡教不改”等字眼。可见,二者也有着“量”的不同。(3)必须明确: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只针对未成年人而言,是出于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eq\o(\s\up7(),\s\do5( 考点3))与违法犯罪作斗争1.我们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机构和方式(1)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援助中心是专门为需要律师服务但经济困难无力聘请律师的弱势群体及其法律规定必须有律师提供法律帮助而自己又没有聘请律师的特定人员提供无偿法律服务。(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诉讼的含义、地位及类型(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类型:①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②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③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3.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4.青少年怎样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要做到见义智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1)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5)保护好作案现场。6.青少年怎样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上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2)【2021中考道法一轮复习教材考点梳理读记】.doc 八上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2)【2021中考道法一轮复习教材考点真题讲练】.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