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稼先 导学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2课时,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邓稼先 导学案——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2课时,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析研读:结合具体语段分析人物品质,体会作者情感。2.探究延伸:追随“两弹元勋”足迹,探寻“国士”精神。。?
学习过程
一、自研共探
(一)
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1)邓稼先是一个
的人。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1.勾画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词语。2.找出人物做的事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具体行为去体会。答案: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报效祖国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功勋卓著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公正无私⑥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⑦1932年,“我不能走”——无私奉献、责任心强总结:邓稼先是一个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朴实无私、忠诚纯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奉献精神的人。(2)
请大家重点阅读三、四、五部分,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三部分讲述了邓稼先做的哪些事。
答案:具体事例:1.两次说服工作2.一封证实信3.一句“我不能走”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戈壁滩的荒凉与凄惨,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与艰险,侧面烘托邓稼先的临危不惧、身先士卒、坚定执着、勇于担当的牺牲精神和一心为国、无私奉献的爱国热情,表达作者对挚友的赞颂与沉痛的怀念。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祖国、振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也体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研制原子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5)分析以下几句话的表达效果及作用。A.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答案:“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讲究为人儒雅仁厚、谦虚真诚,邓稼先就是因为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才成就了自己的气质品格。所以说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最高奉献精神”则是指他纯正无私,永远不计个人回报,一心只求为民族崛起和国家强盛而献身的精神。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答案: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语言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表达了作者对邓稼先伟大人格的高度赞美和由衷的钦佩。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多个角度,高度评价:从朋友角度,是对挚友的热情赞美和深情怀念;
从历史角度,是对邓稼先为国为民做出的贡献的高度评价;
从人生观角度,是对其人生价值、意义的热烈歌颂。三、总结归纳(2-3分钟)1.整理学案2.本节课的收获
引用:引用的概念: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引用的作用:在文中恰当地引用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出题形式:文中引用……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引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使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四、巩固提升
(读文章第二部分和第五部分)(甲)“两弹”元勋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乙)“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节选自杨振宁《邓稼先》)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1.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段的主要内容,谈谈你从中认识的邓稼先。2.(甲)段的自然段长短相接。你觉得这样的结构对塑造人物和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3.请赏析(乙)段中运用“引用”或“排比”手法的文句。(任选一种即可)4.请你仿照选文中“我不能走”这一小标题,为下面三则链接材料加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材料一:(名字鲜为人知
功绩举世瞩目)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美国想以最优厚的待遇留住他。8月20日,邓稼先获得学位仅九天,就与众多的爱国专家学者一样,义无反顾地投向祖国母亲的怀抱。28年隐姓埋名,缔造了祖国核武器事业的大厦。材料二:(五年归国路
十年两弹成)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所以,从1950年开始,钱学森返回祖国的路途历经磨难。1955年9月17日,历经五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又经过十年造成导弹、原子弹。材料三:(勇挑重担
甘为人梯)1946年,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他早已是卓有成就的实验物理学家,却在1948年选择回国,并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需要,主要从事科学组织工作,为别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答案:1.【甲】简述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乙】简述邓稼先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典型事迹。邓稼先是把一生贡献给中国核武器事业的“‘两弹’元勋”。2.示例一:列举两弹爆炸成功的时间用独句成段,然后接着评论这些日子的历史作用,在议论中抒情。示例二:叙述邓稼先生病的段落较长,紧接的评论很短,有力地概论人物形象和精神。作用:该文段中各自然段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加之语言精练,使文章表述很有气势,铿锵有力,令读者震撼。3.“引用”示例一:该文段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说明他工作条件极端艰苦,从而衬托他研制核武器的伟大成就。“引用”示例二:引用“五四时代歌词”,说明邓稼先正是典型的中国男儿,改变国家任人宰割的命运,实现了祖辈梦想。“排比”示例:“‘粗估’参数”一段,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较短篇幅中尽量多地罗列邓稼先工作的复杂情况,指出他需要物理直觉、数学见地、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设想他工作的艰难,表达作者的关心和怜惜。4.标题示例一:“我们要回家”
标题示例二:“我们回来了”理由:三则材料都写科学家们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坚持回国,在各自领域建立卓越成就的内容。《邓稼先》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顺文章。2.整体感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概括文章内容。
学习过程
预习自测(一)给加点字注音元勋(
)
鲜为人知(
)
孕育(
)
谣言(
)昼夜(

鞠躬尽瘁(
)
罗布泊(
)
曛(
)
选聘(

至死不懈(
)
邓稼先(
)
铤(
)殷红(

妇孺皆知(

无垠(

萦带(
)解释下列成语鲜为人知:妇孺皆知:当之无愧:家喻户晓:可歌可泣:马革裹尸:锋芒毕露:层出不穷:蓬断草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自研共探
速读课文,完成问题(1)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概括六部分的内容大意。
(2)
第三部分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小贴士: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的制造理论。1986年7月29日因病去世。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他追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大师。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证书。2017年2月,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3)这六部分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对子交流】小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研问题,快速改正错误。三、总结归纳(2-3分钟)1.整理学案2.本节课的收获四、巩固提升1.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B.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ǎn)C.燕然(yān)
萦带(yíng)
鞠躬尽瘁(cuì)D.彷徨(huáng)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工作到天亮。②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③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④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⑤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谜,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A.⑤④①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②⑤④③①
D.⑤④②①③
背景资料: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同志逝世七周年纪念日,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杨先生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作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邓稼先》导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读顺文章。2.整体感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概括文章内容。
学习过程
预习自测(一)给加点字注音元勋(xūn
)
鲜为人知(
xǎin
)
孕育(
yùn
)
谣言(
yáo
)昼夜(
zhòu

鞠躬尽瘁(
cuì
)
罗布泊(

)
曛(xūn
)
选聘(pìn

至死不懈(xiè
)
邓稼先(jià
)
铤(tǐng
)殷红(
yān

妇孺皆知(


无垠(
yín

萦带(yíng
)解释下列成语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当之无愧:承受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
气盛逞强。层出不穷:比喻事物或言论接连不断地出现,尚未穷尽。蓬断草枯:蓬草断了,草枯干了,形容极荒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二、自研共探
速读课文,完成问题(1)读课文,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概括六部分的内容大意。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从而突出邓稼先贡献的伟大意义和其历史地位。二、“两弹”元勋: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与卓越贡献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与奥本海默对比,凸显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四、民族感情?友情?:一封证实信破除谣言,作者深感自豪五、“我不能走”:工作环境恐劣,邓稼先坚定无畏。六、永恒的骄傲:对邓稼先高度评价,深情赞扬。(2)
第三部分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表现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这六部分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第一部分是全文的背景,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中来写,既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邓稼先对中华民族历史转变所做的巨大贡献:也是作者“大手笔”的体现。中间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记录人物生平,通过一些特殊
小贴士: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的制造理论。1986年7月29日因病去世。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他追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大师。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章。1984年,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证书。2017年2月,杨振宁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事件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它们是从不同角度,真实地刻画邓稼先的。最后部分是全文的总结,更是邓稼先光辉一生的写照,也是作者与邓稼先友谊的写照。这样安排,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对子交流】小对子之间相互检查自研问题,快速改正错误。三、总结归纳(2-3分钟)1.整理学案2.本节课的收获四、巩固提升1.下面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xūn)
邓稼先(jià)
妇孺皆知(rú)B.殷红(yān)
开拓(tuò)
鲜为人知(xiǎn)C.燕然(yān)
萦带(yíng)
鞠躬尽瘁(cuì)D.彷徨(huáng)罗布泊(bō)
风悲日曛(xūn)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还原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真实形象,小编搜集了一些李光耀鲜为人知的小故事。B.说起土肥原,这是日本侵华史上一名当之无愧的人物。C.他立下过军事奇功,也遭遇过四面楚歌,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D.在西方基督教国家里,《圣经》是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书,也是多数人必读的一部书。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B.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D.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旁边的一名记者见状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常常工作到天亮。②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③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④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⑤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谜,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A.⑤④①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②⑤④③①
D.⑤④②①③
背景资料: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同志逝世七周年纪念日,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杨先生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作者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巩固提升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
【详解】
D.
罗布泊(bō)改为“pō”。故选D。
2.B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B项“当之无愧”意思是完全够条件承当某种荣誉,不用惭愧,用在句中不合适。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B
【详解】
A.
用词不当,“万人空巷”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句子后面却说人们都在家看电视,街上静悄悄,显然自相矛盾,应改为“门可罗雀”;
C.成分残缺,应在“精神”后加上“的儿子”;
D.用词重复,
“看到”和“见状”重复,去掉“见状”;
故选B。
4.B
【详解】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通读五个句子后就会发现,⑤是介绍整个事件的原因、背景等,要排到最前面;①“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的语意紧承③的“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运用排除法,可确定答案为B。然后通读排列后的语段进行验证。《邓稼先》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析研读:结合具体语段分析人物品质,体会作者情感。2.探究延伸:追随“两弹元勋”足迹,探寻“国士”精神。。?
学习过程
一、自研共探
(一)
品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1)邓稼先是一个
的人。方法指导: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1.勾画文中作者评价人物的词语。2.找出人物做的事情,结合人物的语言和具体行为去体会。
(2)
请大家重点阅读三、四、五部分,用简单的语言概括这三部分讲述了邓稼先做的哪些事。
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分析以下几句话的表达效果及作用。A.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B.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三、总结归纳(2-3分钟)1.整理学案2.本节课的收获四、巩固提升
(读文章第二部分和第五部分)(甲)“两弹”元勋①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②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③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引用:引用的概念:写文章时,有意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引用的作用:在文中恰当地引用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知识性、趣味性,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出题形式:文中引用……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引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使人物……的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
④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⑤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⑥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⑦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⑨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乙)“我不能走”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节选自杨振宁《邓稼先》)1.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段的主要内容,谈谈你从中认识的邓稼先。2.(甲)段的自然段长短相接。你觉得这样的结构对塑造人物和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语句分析。3.请赏析(乙)段中运用“引用”或“排比”手法的文句。(任选一种即可)4.请你仿照选文中“我不能走”这一小标题,为下面三则链接材料加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材料一:(名字鲜为人知
功绩举世瞩目)1950年8月,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美国想以最优厚的待遇留住他。8月20日,邓稼先获得学位仅九天,就与众多的爱国专家学者一样,义无反顾地投向祖国母亲的怀抱。28年隐姓埋名,缔造了祖国核武器事业的大厦。材料二:(五年归国路
十年两弹成)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所以,从1950年开始,钱学森返回祖国的路途历经磨难。1955年9月17日,历经五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又经过十年造成导弹、原子弹。材料三:(勇挑重担
甘为人梯)1946年,钱三强荣获法国科学院物理学奖;1947年升任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他早已是卓有成就的实验物理学家,却在1948年选择回国,并无条件地服从祖国的需要,主要从事科学组织工作,为别人创造了施展才华的条件,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18年9月8日,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获评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