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班会《勤俭节约》教案班会主题勤俭节约活动背景在物质充足的今天,很多学生不懂得勤俭节约,我们常常看到浪费粮食、浪费水电的现象,还有很多学生之间存在攀比之风,奢侈浪费的现象严重。这些与崇尚节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背道而驰的行为,不知不觉中让人在物质的丰盈里丧失了本色,放弃了精神的丰满。因此,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十分必要。活动目的1.观察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及危害,感悟勤俭节约的重要性。2.知道勤俭节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厉行节俭。3.使学生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活动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活动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让学生在课前观察生活中铺张浪费的现象,分析勤俭节约的方法;3.寻找、邀请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老人;3.搜集有关勤俭节约的故事、名言、儿歌等。活动过程老师开始语同学们,你每顿饭都光盘了吗?你每次用完水龙头都拧紧了吗?离开房间时,你是否都把灯关掉了呢?你是否常常将用不完的文具就丢掉了呢?浪费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你可能觉得我浪费一点并无大碍,但中国13亿人每人浪费一点,加起来就数量惊人,而如果每人节约一点,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我们要杜绝浪费,勤俭节约。带领学生观看一些生活贫困地区人们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请邀请的老人讲讲他们经历过的困难时期的生活状况。四、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和讨论课前搜集的资料。五、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派代表,讲讲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浪费现象,并启发学生思考浪费造成的危害。六、老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带领学生系统学习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的浪费现象以及勤俭节约的好方法。并给学生讲述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名言等,让学生集体朗读有关勤俭节约的儿歌。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能够实行的节约方法,并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比拼,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更好、更多。八、老师结束语同学们,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师总结这节班会课,主要在于学生交流讨论。在学生观看视频、聆听故事后,及时讲解我们的浪费对这些生活贫困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财富,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铺张浪费危害大,勤俭节约是美德。另外,还要重点给学生讲一些勤俭节约的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活动材料:一、勤俭节约小故事勤与俭的故事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卖狗嫁女的吴隐之东晋有个大官叫吴隐之,他幼年丧父,跟母亲艰难度日,养成了勤俭朴素的习惯。做官后,他依然厌恶奢华,不肯搬进朝廷给他准备的官府,多年来全家只住在几间茅草房里。后来,他的女儿出嫁,人们想他一定会好好操办一下,谁知大喜这天,吴家仍然冷冷清清。谢石将军的管家前来贺喜,看到一个仆人牵着一条狗走出来。管家问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么一点筹办的样子都没有?”仆人皱着眉说:“别提了,我家主人太过分节俭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备。我原以为这回主人该破费一下了,谁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这条狗卖掉,用卖狗的钱再去置办东西。你说,一条狗能卖多少钱,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儿也比我家主人气派啊!”管家感叹道:“人人都说吴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来真是名不虚传。”精打细算的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坚持厉行节俭,生活十分朴素。他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从此民间流传着一首关于朱元璋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毛泽东毛泽东贵为国家领导人,但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周恩来1951年周恩来做的一套睡衣和睡裤,颜色都褪光了,穿破了就补,再破再补,一直穿到他逝世。一条浴巾用了20多年,正反补了14块补丁,住院时,还把它当枕巾。一顶帽子都破了,他还舍不得扔掉。一双夏天穿的黄颜色的皮凉鞋,一双春、秋、冬穿的黑皮鞋,穿了20多年,修补过多次,由于没有多余的皮鞋可换,工作人员几次给他换鞋底,都是利用他睡觉的时间修理的。周恩来穿的袜子,都是织补了又织补。一个补袜板,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用的,从西柏坡带到北京,一直留着织补袜子用。有一次在沈阳接待外宾,周恩来幽默地说:“今天该穿那套‘礼服’啦。”工作人员拿出来一看,上衣后腰上有一处是刮破后又用线织补上的。这位同志十分感动地说:“总理,您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周恩来笑着说:“这就蛮好的啦。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又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二、勤俭节约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白居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徵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节俭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莎士比亚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周恩来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节俭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卢梭三、勤俭节约的儿歌一点一滴小水滴,一滴滴,汇成江河长千里。小米粒,一粒粒,?堆成粮堆高千米。一滴水,一粒米,?积少成多了不起。小朋友,要牢记,?一滴一粒要爱惜。做小事不能小看一滴水,它能救活一棵草。不能小看一度电,带来光明真不少。不能小看一粒米,颗颗粒粒皆辛苦。人人都把小事做,祖国美丽我自豪。勤俭节约三字歌惜粮食不乱倒省水电节约好不挑吃营养好少零食懂环保不攀比朴素好衣整洁要做到好行为早养成有教养益终身爱节约勤俭节约是美德,艰苦朴素莫忘记。一滴水一粒米,积少成多了不起。一度电一分钱,不讲排场讲节俭。爱惜资源最光荣,铺张浪费最羞耻。穿着打扮莫攀比,花钱精算要珍惜。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报国记心里。勤俭节约歌?小朋友别浪费,从小养成好风气。餐桌食物吃干净,勤俭节约最可贵。勤俭节约是美德,中华孩子要记得。不要浪费和显阔,荣耀不显在此事。时时牢记要节约,小事万人变大事。资源可贵不浪费,能省就省不可耻。勤俭节约是美德百粒麦子不成面,百粒大米不成饭。姥姥经常对我说,一粒粮食一滴汗。餐餐来的不容易,碗中饭菜要吃完。勤俭节约是美德,从小养成好习惯。-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