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的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2-4-5辨识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特点,知道各国发展状况和道路各具特色。
教学目标
知道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面临的危机的表现。根据材料能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历史影响。从清代人口与土地发展角度分析清朝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响;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
难点: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响;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环节
对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更好地系统把我历史现象发生的时代背景。近代:1840年---1949年近代前夜:1840年前的清朝危机:危险和机会
活动环节
自主阅读书本第23-25页和图册第23页,完成“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危机的表现”。经济危机: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2.统治者仍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3.统治者仍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外交危机:闭关锁国政策。社会危机:1.土地兼并2.人口增长,人多地少3.官场腐败奢靡4.军队力量削弱5.农民起义增多……合作探究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原因:A.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的风气;B.工商业不生产粮食,却与农业争劳动力;C.造成人员流动,很难控制管理。影响:A.控制工商业规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强化了自然经济,导致大量资金投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C.拉大了中西之间的差距知识拓展:全面地、历史地看待重农抑商政策合作探究1.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思想角度: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政治角度:为了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经济角度:清朝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是根本原因2.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3.根据分析下面材料,议一议:闭关锁国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
结束环节
知识梳理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落后重农抑商政策
板书设计
人地矛盾
贪污腐败
人民起义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5张PPT)
新知导入
第二框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近代:1840年---1949年
近代前夜:1840年前的清朝
危机
汉典解释:潜藏的祸根
另一种解释:危险和机会
第三课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新知讲解
自主阅读书本第23-25页和图册第23页,完成“近代前夜中国封建
社会危机的表现”。
危机
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占主导
……
1.土地兼并
……
经济危机
社会危机
外
交
危
机
自主阅读书本第23-25页和图册第23页,完成“近代前夜中国封建
社会危机的表现”。
危机
经济危机
社会危机
外
交
危
机
1.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占主导
2.统治者仍坚持“以农为本”的观念
3.统治者仍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1.土地兼并
2.人口增长,人多地少
3.官场腐败奢靡
4.军队力量削弱
5.农民起义增多
……
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一、经济危机
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仍占主导
自然经济相对商品经济而言。
前者,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需
要,后者生产是为了交换。
图1
图2
“重农抑商”政策
图3
清乾隆十九年江浙盐运使司发给商人汪岫云的运销执照
清道光二十一年
商人纳税收据
图4
资料1
战国商鞅变法,首创“重农抑商”政策。汉武帝时期,“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已困辱之”——《史记?平淮书》
资料2
康熙帝视察苏州之后认为,当地从事农业的人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多,民风奢华。他敦促当地官员努力纠正这种社会现象。雍正帝认为,市场、上多一个商人,田地里就少一个农民。他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
而工贾皆末也”。
资料3《大清律例》明确规定,矿冶业只限本州县的人经营,“如有别州县民人伙
众越境采取,聚至三十人以上”,为首者发配充军。清政府还规定,私人拥有织机不得超过100张,并且每张织机需要纳税银50两,若超过100张织机,则以违反律例来论处,予以惩罚。后来,允许私人拥有织机的数量虽然有所扩大,但仍由官府控制。
(1)上述资料反映中国古代什么现象?
(2)资料中可看出清朝统治者对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有哪些担忧?
(3)思考一下,清政府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会有什么后果?
A.工商业发展容易滋生奢华的风气;
B.工商业不生产粮食,却与农业争劳动力;
C.造成人员流动,很难控制管理。
中国古代政府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
A.控制工商业规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强化了自然经济,导致大量资金投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
C.拉大了中西之间的差距。
我们应该全面地、历史地看待重农抑商政策。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知识拓展
二、外交危机——闭关锁国
完全
禁止
〓
资料1: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农业、手工业、贸易、城市发展等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资料2乾隆帝在答复英国使团通商的请求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使臣邀请将军福康安观看随行卫队的欧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却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资料3:
书本第24页
图5-35
根据上述材料,
分析清政府实现
闭关锁国政策实
行的原因?
康乾时期中国实力强盛,传统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经济总量世
界领先,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统治者的狂妄自大心理。
清王朝周边形势险恶,西方殖民者扩张的触角已经伸向中国。
思想角度: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
同外国通商买卖。
政治角度:为了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经济角度:清朝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是根本原因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具体做法(表现)?
清初为打击郑成功
等沿海抗清力量
“片板不准下海”、“迁海”
康熙时,统一台湾
后,开放广州、厦
门、宁波、泉州四
处通商口岸。
清政府担心“洋船至
宁波者甚多,将来番
船云集,留住日久,
将又
成为一粤省之澳
门矣
康熙时,解除海禁
资料1:“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充军”(《光绪大清会典事例》)由于禁令森严,中国大商人都视远洋贸易为畏途。康熙时上海大商人张元隆想打造100艘远洋帆船,与外国商船竞争,却被诬为结交海盗,非刑逼供。
资料2:中国出口货物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茶叶,主要产于福建、安徽等地,清政府不准就近从海上出口,只能经陆路到广州再出口,那时茶叶多已变质。
资料3:15世纪开始欧洲经历了启蒙运动、科学革命逐渐将人们从中世纪蒙昧中解放出来。新航路的开辟,西欧一些国家的航海家先后到达非洲、美洲,完成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分析下面材料,议一议:闭关锁国政策会产生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见书本第24页第2段
三、社会危机
乾隆南巡图
板书设计
重农抑商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的落后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人地矛盾
贪污腐化
人民起义
课堂练习
1.
“清朝统治者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推行的政策是(
)
以农为本
B.
“重农抑商”
C.
鼓励官办工商业
D.
严格限制商品出口
2.
《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
B.休养生息
C.轻徭薄赋
D.重文轻武
3.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
“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
①西方国家不断的侵华行为
②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黑暗
③重农抑商扼杀经济活力
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B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