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生活需要法律》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生活需要法律》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法治的发展进程,增强自身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难点:法治的发展进程。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P85-P86)
①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

②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
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
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
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P86)
①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P87)
法律是
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

4、什么是法治?(P87)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
、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
法律,依法办事。
5、★法治的重要性?(P87-P88)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②坚持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③法治助推
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P88相关链接)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
。?
小组长检查预习完成情况(核对答案,评等级,帮扶讲解)
三、师生合作探究
材料一:夏代法律在古文献中称“禹刑”。《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西汉的《尚书大传》中有“夏刑三千条”的说法。东汉郑玄为《周礼》作注解时也说夏代的刑法有死刑200条,宮刑500条,膑刑(凿去膝盖骨)300条,劓刑(割掉鼻子)1000条,墨刑(在犯人面上或额上刺刻并涂墨)1000条,加起来共3000条。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约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语言丰富,词藻华丽,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是一篇对国王的赞美诗。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提问:材料对我们有何启发?
四、课堂小结,学生巩固,检查提问,查缺补漏)
五、课堂检测
1.公益广告中提到:凡是你在的地方,我都在,我是法律,我保护你所有的生活!当你意识到律其实就在身边,并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时,法律才有了意义!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B.
有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为所欲为
C.
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D.
运用法律保护自己,才彰显其存在的意义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启动后,有关部门、学校、社会团体等广泛参与,两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各种意见、建议数百万条,文本前后进行了40多轮大的修改。《纲要》的制定和修改过程说明(  )
A.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B.
我国所有重大决策都由社会各界共同决定
C.
我国法律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利益
D.
我国任何公民都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3.一名旅客在登机途中,向飞机发动机抛掷硬币,致使航班延误多时。经调查,涉事旅客称其抛掷硬币是为祈求飞行平安。随后公安局以扰乱单位秩序为由对该旅客实施行政拘留五日(拘留不执行)的处罚。这告诉我们(  )
①该旅客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
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③公民的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事处罚
④该旅客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利、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
①体现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②可以杜绝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
③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
④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针对漫画揭示的现象,下列观点符合要求的有(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我国法律是全体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③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④对领导干部的违法行为只应给予更严厉的制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6.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因为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  )
①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②消除一切违法犯罪行为
③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④提高道德的强制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7.下面对法治理解正确的是(

①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②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③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8.某校在深化校园创建活动中,要求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下列同学们的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按照交通标识骑行自行车
②打听同学的秘密并到处传播
③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④破坏路灯和座椅等公共设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驰而国乱国衰。”这句古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①古代就实行了依法治国
②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
③法治有利于实现政治清明、民心稳定
④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0.某地公安局在接到超市报警后不及时出警,导致抢劫犯携款逃脱。该超市将公安局告到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公安局赔偿超市经济损失5万多元。这说明(

①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②公安局在我国的法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应受到处罚
③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④法律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1.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物业费、离婚诉讼,民法典涵盖了民事活动的方方面面。民法强调保护人,成就人,让人活得体面而有尊严,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
(1)结合上述材料,说说新闻中的内容反映了我们所学的哪些知识?
(2)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呢?
12.材料一: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长江保护法》,将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材料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财政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张少春受贿案,对被告人张少春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万元;对张少春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他说: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国情复杂。我们党在这样一个大国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秉持法律这根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1)
材料一、材料二分别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
(2)
法律和道德都是行为规范,法律区别于道德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3)
材料三说明我国坚持的治国方略是什么?其总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息息相关、服务、指导、权利和义务3、统治阶级、标尺4、依法治国、遵守5、重要标志、依法治国、中国梦6、法治体系、法治国家
合作探究:
法律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检测题:
1——10BAACD
ACADC
(1)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③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④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2)①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②提高道德水平,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③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④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言之有理,正确做法即可)
12.(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材料二体现了法律由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和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