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2) 讲义-2021届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金华专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2) 讲义-2021届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金华专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
【课标条目】
2-2-6 列举实例,展示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绩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课标解读】
一、我国古代政治领域的成就和特点
1.中央集权官僚制度的建立和演变
(1)秦朝(建立)
①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国家大事,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
(2)西汉时期 (承袭)
①颁布“推恩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意义: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州部(监察区),每州部委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按照中央要求,刺史监视所属郡国主要官员的行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汇报。
③设立司隶校尉,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意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各地官员和皇族的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3)隋唐时期(完善)
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沿袭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辖六部。意义: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完善)
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意义: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行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于元朝。
(5)明朝(完善)
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内阁制;厂卫制;延杖制
(6)清朝(顶峰))
设军机处(专制皇权达到顶峰);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金瓶掣签制。
(7)辛亥革命(结束)
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2.我国历代对地方加强统治的措施
(1)西周采用分封制。除王都周围的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外,周王将其他地区先后封赐给自己的子弟和少数的功臣,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巩固了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成为对周边民族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但也为诸侯争霸埋下隐患。
(2)战国时,秦国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影响:瓦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3)秦朝:郡县制:在地方,废除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统一采用了郡县制。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4)西汉时期:①颁布“推恩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影响:王国逐渐被分成许多小侯国,再也没有力量和中央对抗了,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②建立刺史制度,后来设立司隶校尉,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强化中央集权。③中央统一铸造钱币,经营盐铁,增加中央收入,实现经济上大一统。④征讨云南,设立郡县,封滇王国国王为“滇王”;巩固了边防,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5)隋唐时期
①隋改行州、县两级制,废去了郡的建置,简化了地方的行政机构,把任免地方官属之权收归中央。②唐代在边镇地区设都督府,长官为都督,后称节度使。后来,节度使作乱导致唐朝灭亡。
(6)北宋
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派转运使到地方管理财政。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中央。
(7)元朝: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8)明朝
地方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管理行政、司法和军事。
3.历代加强治理时设置的重要机构和管职(须补充修改)
朝代
重要机构
官职
秦朝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西汉
监察区
刺史、司隶校尉
隋唐
三省六部
宰相、尚书
宋朝
转运使
元朝
明朝
锦衣卫、东厂、西厂
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清朝,
驻藏大臣,驻藏大臣
伊犁将军,伊犁将军
4.我国古代加强监察管理的措施
(1)秦朝:在朝廷设立御史大夫,直接对皇帝负责。
(2)西汉:
①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13州部(监察区),每州部委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按照中央要求,刺史监视所属郡国主要官员的行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汇报。
②设立司隶校尉,监督朝廷、都城和周边地区的官员与皇族的举止。
(3)唐朝: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二、中国古代经济领域的重大成就
1.商朝:青铜铸造业发达。
2.春秋战国:(1)春秋时期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
(2)春秋晚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3.秦朝:统一货币,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半两。统一度、量、衡。
4.西汉:汉武帝将货币铸造、食盐和铁器生产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五铢钱,经营盐铁生产和销售。
5.三国时期: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
6.两晋南北朝:
(1)农业: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流域都是东晋南朝的重要粮仓,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稻田开始使用粪肥,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在这个时期应用更为广泛。
(2)手工业:养蚕缫丝技术有了提升,丝织品产量激增,棉布的生产和使用也逐渐发展:冶铁技术进一步改进,灌钢法的发明大大提高了钢的质量;制瓷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青瓷最为当时人所青睐。
7.隋朝: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详见P75)
8.唐朝:
①农业:农业生产使用了曲辕犁、灌溉工具筒车,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②手工业:手工业发达,丝织技术高超;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制造中极富特色的一种,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③商业: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商业区。扬州成为全国货品集散地和国际商品转运中心。
9.宋朝
①农业: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很快,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南方麦田面积迅速增加,许多丘陵、山地种上了麦、粟、豆等作物;在两浙等地,政府大力推广原产于越南中部的占城稻;北宋时,棉花在广东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宋朝茶树种植很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南方的甘蔗、柑橘和荔枝等生产也很兴旺。
②手工业:宋代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很多来自江浙;从海南岛兴起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重要瓷窑有定窑,钧窑等;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③商业:商业繁荣,城市居民区(坊)和商业区(市)界限消除;市场散布、商业街区形成,商业繁荣带来的新事物:北宋成都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等;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等呈现城镇和商业城市繁荣。
10.黄道婆从海南黎族人民那里学会了棉纺织技术,松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松江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11.明、清
明至清前期,中国的经济继续发展。
12.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过程:
①三国以前:经济中心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还非常落后。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③唐朝中晚期至宋朝:中原一带战乱频繁,南方地区处于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经济迅速崛起。
④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2)南移原因:
①自然条件角度:南方气候酷热状况有所缓解,更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尚待开发的资源极其丰富。
②政治角度:宋朝统治地区大部分在南方,特别是南宋时,政治中心也移到南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经济的继续发展;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这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③经济角度:北方因战乱导致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使南方自然资源得以不断地开发利用,南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并最终超过了北方
三、古代中国文化领域的成就
1.先秦:
《周鲜算经》记载了西周初年数学家商高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说明早在30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2.西汉:
(1)医学:西汉时期编定的《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2)造纸术: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3)史学:西汉(生活于汉武帝时期)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学名著——《史记》。
①《史记》的内容: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②《史记》的特点:秉笔直书,体例完善,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4)宗教:佛教:佛教传入: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佛教从古印度传入我国。
3.东汉:
(1)造纸术:东汉时,宦官蔡伦在105年,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十分便宜,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使用逐渐普遍起来。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2)医学:①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张仲景为“医圣”。  
②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全身麻解药剂“麻沸教”(“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发明一套医学体操,名为“五禽戏”即模仿五种动物的动作,以强健身体。
(3)数学:《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成就,书中涉及现代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和几何的大部分内容。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4)宗教:
①佛教发展:东汉明帝时,派使者到西方求佛法,佛教僧侣陆续到达中国,一些贵族开始供奉佛像、建造寺庙(汉明帝在河南洛阳建造了中国最早的寺庙——白马寺),一些佛经也被译成中文。
②道教:兴起: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教义:道教关注个人生命,希望通过修身养性,炼制并服用丹药,达到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目的。道教赢得了很多追随者,特别是不少渴望长生不老的统治者。经典:《老子想尔注》。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1)数学天文机械
①祖冲之(南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最突出的贡献: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所推算的圆周率达到极高的精确度,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编写数学著作《缀术》,在唐朝被用作学校课本,后传到日本、朝鲜。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只相差50秒。造出的“千里船”,日行百里;设计制造的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水碓磨,能同时舂米、磨面。
(2)农学
贾思勰(北朝)是我国历史上北朝时著名的农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著有《齐民要术》一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书法
王羲之(东晋)他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一家,楷书、行书、草书无不擅长。他的字端秀清新,圆转流利。代表作:《兰亭序》。当时人们评价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如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4)绘画
顾恺之,东晋。绘画题材广泛,擅长人物画,主张画人物要“以形写神”,特别重视表现人物的特征。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当时的人说他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5)石窟艺术 
云冈石窟位于今山西大同附近,开凿于北魏前期,造像风格表现出西域人的特征。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龙门口,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后,佛像更多体现中原文化的风采。石窟造像综合了雕塑和绘画艺术,集中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
5.唐代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1)雕版印刷术:大约在7世纪,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对于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2)火药:火药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的偶然发明。这种火药是由硝石、木炭、硫磺三种成分配成的黑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3)曲辕犁:是唐代使用的耕作工具,设计巧妙,轻便灵活,回转省力,能够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筒车:是一种新型灌溉工具,可以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运到高处,节省了人力。
(5)文学 
唐诗: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人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杜甫的诗深刻反映了时代的特点,被后人称为“诗史”。
6.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
(1)火药: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13世纪,中国的火药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阿拉伯人在14世纪初将火器传到了欧洲。影响: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火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提供了建设的便利。
(2)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中国晚约400年。
(3)转轮排字盘:元代科学家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拣字省时、省力,更加方便。
(4)指南针
战国: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外国人到中国都喜欢搭乘中国的海船。
影响: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5)棉纺织技术:元朝时,松江人黄道婆向海南岛的黎族人民学会了棉纺织的先进技术,并传授给乡亲(黄道婆改造棉纺车),松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起来,棉纺技术的推广,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6)文学:宋词:两宋时期杰出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元曲主要包括散曲和杂剧。马致远的散曲最为人熟知;元杂剧作家关汉卿一生创作丰富,其中悲剧《窦娥冤》最为著名。
7.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1)医学:李时珍完成的医药巨著《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这部巨著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问世后,广为流传。
(2)农学:徐光启编撰而成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3)数学:徐光启他和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部分内容,包括今天仍在使用的几何、点、线、面、钝角、锐角和三角形等汉语数学专有名词。今天仍在使用的许多汉语数学专有名词,都首次出现在《几何原本》的译作当中。
(4)科技: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是一部科技巨著,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翻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地理:徐霞客《徐霞客游记》记述了他一生游历考察的成果,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各种特征。在世界上,他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
(6)进步思潮: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朽,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李贽:“各从所好,各骋所长”,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黄宗羲:努力探索改革社会的方案,对于高度强化的皇权进行深刻的批判。王夫之:“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7)文学:明清时期的文化领域,小说异军突起,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明清小说中最著名的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梦为“四大名著”。明朝中后期,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市井人物成为文学作品描绘的对象。
(8)戏曲:京剧: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一个新剧种。京剧是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昆曲:明朝成为全国性剧种,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长生殿》和《桃花扇》是传世之作。
【考点拓展】
1.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1)造纸术
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②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在105年,他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造纸原料。这些原料容易得到,十分便宜。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使用逐渐普遍起来。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③影响: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2)印刷术
①唐朝—雕版印刷术:大约在7世纪,中国人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②北宋—活字印刷术: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了约400年。
③元朝—转轮排字盘: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拣字省时、省力,更加方便。
(3)火药
①起源:是炼丹家在炼制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丹药时偶然发明的。
②应用与推广:a.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b.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应用于战争。c.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③影响:①火药武器应用于战争,是人类战争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点,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②火药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增添了人们生活的趣味,提供了建设的便利。
(4)指南针
①出现与传播:a.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b.南宋制成罗盘针。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外国人到中国都喜欢搭乘中国的海船。c.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②作用: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2.说说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共同原因。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③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④交往频繁,社会开放。⑤继承前代的基础等。
【活动建议】
1.组织学生举办主题活动,着眼某一特定阶段,综合多领域的因素,归纳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
2.着眼整个古代社会历史,综合多个阶段的发展,概括不同领域发展的总体特征。
3.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