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20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4) 讲义-2021届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金华专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一 20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4) 讲义-2021届中考历史与社会一轮复习(金华专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一 20世纪的革命与战争年代
【课标条目】
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课标解读】
(一)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
(1)背景:
①国内外局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和侵略。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遭到严重障碍。“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国内和平统一,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
②共产党方面:在军阀镇压下,工人运动陷入低谷。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③国民党方面: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维护共和的道路上也屡遭挫折。他逐渐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事业,不仅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将国民党建设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在共产国际的促成下,孙中山决定外与苏俄联合,内与共产党合作。
(2)合作的实现: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打倒军阀的主张,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合作的成果:
①国共合作下,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②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国民革命运动,进行了北伐战争并取得了胜利,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4)合作的破裂:1927年,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宣告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北伐战争
(1)时间:1926~1927年。
(2)目的: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三大军阀势力。
 (4)部队: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为主的第四军独立团,作战勇猛,屡战屡捷,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5)北伐战争示意图。
 
(6)结果:在北伐胜利进军之时,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不久,又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二)土地革命
1.背景:
(1)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贫瘠土地,生活异常困苦。
(2)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目的: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3.内容:中国共产党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土地革命开展后,各根据地出现分田分地的景象。
(三)抗日战争
1.背景
(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步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转嫁危机,缓和国内矛盾,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2.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
(1)日本侵略中国的重大事件(20世纪三四十年代)
重大事件
内容




“九一八”
事变
①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按照预谋炸毁了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的一段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并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②影响:结果不到半年时间,日本占领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二八”
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
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领导下,奋起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
“七七”事变
(“卢沟桥
事变”)
①经过: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今北京)卢沟桥附近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到宛平城(位于北京)内搜查,在遭到中国守军拒绝后,日军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驻守当地的第二十九军奋起还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②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淞沪会战”
①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展开长达三个月的激战,史称“淞沪会战”。
②结果:11月,上海沦陷。接着,日军向南京进犯,国民政府岌岌可危,被迫迁都重庆。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在长达六个星期的野蛮屠杀中,至少有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被杀害。
实施细菌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在东北的哈尔滨组建了细菌战秘密部队——731部队,用健康活人做试验,进行细菌战和毒气战。
轰炸
后方城市
日军对重庆、成都、昆明等我国后方城市进行轰炸封锁,使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实行
三光政策
在抗日战争中,日军对占领区的抗日根据地展开反复的“大扫荡”,野蛮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潘家峪惨案)
(2)中国抗战中的重大事件(20世纪三四十年代)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开始)
①东北人民:“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军。
②中国共产党: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魔爪伸向了华北。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依据: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③学生: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青年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掀起了反对内战、要求抗日的“一二·九”运动。
④国民党官兵——发动西安事变。
A.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前来“督剿”的蒋介石。他们通电全国,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随后得到释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国共之间已经进行了十年(1927~1936)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时间: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⑤其他: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广为传唱。这首歌以悲壮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吹响了抗日战争的进军号角。(后来成为我国国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开始)
①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态势。
②人民群众: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反抗侵略者。战争中,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
③海外华人华侨: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或归国参战,或捐款献金,以各种形式支援祖国的抗战。
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形式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中、美、英、苏等国代表参加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9月3日,被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3)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之久的宝岛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台湾在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被割让给日本)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全国军民浴血奋战,战略得当。
(3)国民党爱国将士的英勇奋战。(如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
(4)中国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协同作战。
(5)中国抗战是正义的,得到华人华侨和爱好和平与正义国家及人民的支持。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战争性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国内意义)
  (2)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和全世界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国际意义)
(四)解放战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了很大努力,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统治,蓄意发动内战。他连续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2)时间:1945年8月底~10月10日。
(3)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共产党代表)。
(4)结果: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通常称为《双十协定》。
2.解放战争的历程
(1)内战的全面爆发
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自认为准备充分,指挥军队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内战全面爆发。
(2)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余人,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3)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歼敌55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③平津战役:1948年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时间:1949年3月。
②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③内容:
A.党的工作重心:毛泽东指出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B.党的总任务: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④意义: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5)国民党统治覆灭——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要求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江西湖口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6)土地改革
①内容: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②作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新中国成立的准备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次
全体会议
1949年
9月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B.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等。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人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中央人民政府
第一次
全体会议
1949年
10月1日
国家领导人宣誓就职。会议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力量。
【考点拓展】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形式、政治基础、目的、成果:
时间:1924~1927年。形式: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重新解释过的三民主义已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它和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因而它就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两党第一次合作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需要。
合作目的: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成果:①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②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革命军事人才等。
2.比较“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
比较内容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时间
1931年
1937年
抗战阶段
局部抗战阶段的开始
全面抗战阶段的开始
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3.比较两次国共合作:
比较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合作时间
1924~1927年
1937~1945年
建立战线
革命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建立标志
国民党“一大”召开
“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发布《国共合作宣言》
合作目的
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抗击日本侵略者,争取抗战胜利
进行战争
北伐战争
抗日战争
合作结果
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
一直维持到抗日战争结束,最终取得抗战胜利
两次合作共同点
①社会背景: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里;②革命时代: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③革命性质:都具有反帝性质;④中共作用:都是在中共推动下实现的;⑤合作成果: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原因
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
进入时期
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6年)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影响
国共之间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内战,日本乘机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国共之间爆发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败退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
启示
①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则俱伤;②团结就是力量,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④加强国际合作;⑤时刻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复活;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⑥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4.比较近代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
比较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时间
1894~1895年
1931~1945年
侵华原因
为了侵略、掠夺中国
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矛盾
中方领导
腐败的清政府
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对敌
著名战役
黄海海战(邓世昌)
台儿庄战役(李宗仁)等
台湾问题
《马关条约》签订,台湾被日本侵占
抗日战争胜利,收回台湾主权
结果
中国战败
中国取胜
影响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启示
(1)团结就是力量,加强民族团结,建立爱国统一战线;(2)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5.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比较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典型
事件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标志性
事件
标志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事件:1949年,新中国成立
领导
阶级
资产阶级(领导政党:中国同盟会)
工人阶级(领导政党:中国共产党)
群众
基础
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
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指导
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建立
政权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革命
结果
失败
成功
相同点
①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②社会背景都是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④都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促进了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等。
6.中国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历史时期
称谓
时间
相关事件
土地革命
时期
工农革命军
1927年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发动了秋收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
1928~1936年
1928年井冈山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抗日
战争时期
八路军、新四军
1937~1945年
“七七”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
解放战
争时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6~1949年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
7.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推翻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或新中国成立)。
8.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是中共七大。
9.重要节日:
节日名称
纪念日
相关事件
青年节
5月4日
五四运动
建党节
7月1日
中共“一大”的召开(7月23日)
建军节
8月1日
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
国庆节
10月1日
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活动建议】
1.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亲历抗战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
2.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3.观看《大决战》等影片,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组织学生讨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能否不经历流血的革命?不仅要联系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全部历程,而且要联系世界局势的变化和影响,帮助学生在世界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下,理解中国革命的进程及革命道路的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