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道法热点专题案例十六《 2021春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中考道法热点专题案例十六《 2021春晚》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中考热点专题案例
2021春晚
热点主题:
一:疫情防控
二:科技创新、脱贫攻坚
三: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主题一:疫情防控
(一)背景材料
2021年2月11日20点,《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在一片欢乐吉祥、温暖和顺的新春氛围中倾情上演。歌舞、小品相声、戏曲、武术、魔术等节目在流光溢彩的舞台和现代高科技的交相辉映中,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奉上了一道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文化盛宴。
小品《阳台》:表现战“疫”时期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小品《阳台》,再现了武汉解封时的动人画面。话题“春晚重现武汉解封时刻”即登上微博热搜榜,“感动”“泪奔”成为评论热词。观众直呼“春晚最催泪的节目”“回忆起去年的日子,泪奔”“2021年我们一起走向胜利!明天会更好!”
(二)命题角度
民族精神、中国人民、中国力量
1.“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伟大抗疫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表现。
2.民族精神:内涵、核心、特点
①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核心: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③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3.为什么要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表现)
①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5.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6.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7.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三)仿真试题
1.在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阳台》,表现了战“疫”时期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再现了武汉解封时的动人画面。平凡人的平凡故事,让人无限动容,引发了广泛热议。最后那场解封的场景,以及成龙、李玟等合唱的《明天会更好》,瞬间让人泪奔。也许只有经历过的,才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感恩太多人的付出,需要备加珍惜。
小品《阳台》中平凡人的平凡故事,可以体现怎样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4分)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请你说说民族精神的作用?(3分)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3)青少年的我们,应怎样向他们学习,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3分)
①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主题二:科技创新、脱贫攻坚
(一)背景材料
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报告了中国航天的好消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好成绩。“嫦娥五号”九天揽月的凯旋,为中国航天创造了新的历史,扶贫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的发言号召大家一起向乡村振兴继续奋进。
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从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探索宇宙奥秘打开新的大门;“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新春到来之际,航天工作者以及“2020年脱贫攻坚奖”获奖者代表来到晚会现场,向祖国报告,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
今年春晚也是一场科技创新的盛会,运用了大量创新前沿的科技与技术:首次采用8K超高清视频和AI+VR裸眼3D演播室技术,使用“云”视频架起观众和演员之间的桥梁;武术《天地英雄》利用AR技术将山水自然融入武术场景,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精神;时装走秀《山水霓裳》借助分镜拍摄与定向克隆技术,展现中国服饰之美,彰显文化自信;少儿歌舞《听我说》用AR技术绘出诗画般的田园,虚拟人物洛天依将与两位歌手同唱春声万籁;歌曲《莫吉托》在XR技术的助力下完成了人物、道具跟虚拟场景的互动和结合……
(二)命题角度
创新引擎、创新强国、万众创新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
1.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的重要意义)
(1)文明发展角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
(2)历史角度: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3)时代角度: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家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4)国家角度: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5)精神角度: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2.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3.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2)科技创新现状:
成就: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挑战:从整体上看,我国还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1)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
(2)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
5.我国为什么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1)人民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
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2)企业创新:①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②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3)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
6.青少年如何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
①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③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和权威挑战;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④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如小发明、小制作等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探索注重实践,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7.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①根本所在\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政治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④国家战略: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8.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精准脱贫工作,关注三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说明什么?
①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②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④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政府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本所在+其他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④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合法权利;
10.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何重要义?
①有利干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
(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②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③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打赢脱贫攻坚战,体现了哪些发展理念?共享、协调的发展理念。
12.党和政府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体现了什么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3.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两个百年”目标)(怎么办)
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4.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可以分哪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目标)
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仿真试题
1.2020年,“嫦娥五号”首次从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为探索宇宙奥秘打开新的大门;“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新春到来之际,航天工作者以及“2020年脱贫攻坚奖”获奖者代表来到晚会现场,向祖国报告,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
????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报告了中国航天的好消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好成绩。
(1)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你还知道哪些,请列举几列?(2分)
①国产大飞机C919
②“中国天眼”落成启用
③北斗拥抱全球
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运营⑤海水稻种植成功、首艘国产航母入列
(2)我国科技成果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什么?(4分)
①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②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⑤党和政府关心科研工作者,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3)请你说说我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4分)
①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④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合法权利;
主题三: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一)背景材料
特别节目《国宝回家》:以讲述的方式来串联归国流失文物展示,立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展示了一件件漂泊海外、终回祖国怀抱的珍贵文物,道出了“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真谛。《天地英雄》《山水霓裳》《牛起来》《茉莉》等节目
“舞蹈绝美,意犹未尽”。
《节日》:汇聚了五大洲特色歌舞,一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美画卷缓缓展开;
《我的太阳》《抱紧我》: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与他的儿子马特奥·波切利共同演绎歌曲,“云上”用歌声祝愿中意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二)命题角度
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多样性、中国文化的影响、文明交流
1.中华文化:内容、特点、重要性(作用)
(1)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重要性(作用):A.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B.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2.中华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中华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纳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3.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4.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多样的文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③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不同特质的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
6.应当怎样面对文化的多样性?
①正确认识文化差异,相互尊重,通过平等交流、对话,达成彼此的理解与包容。
②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流。
7.中华文化影响: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深度互动中,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烈的意愿,接触、体验和认识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
8.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文明?(如何交流互鉴?)
①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②我国应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三)仿真试题
(1)特别节目《国宝回家》展示了一件件漂泊海外、终回祖国怀抱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2分)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列举几例我省的国家级文物?(2分)
编钟、编磬、越王勾践剑、大玉戈、云梦秦简等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戏曲、国学、太极拳进校园)对青少年成长有何意义?(3分)
①有利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②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有利于青少年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④有利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⑤有利于青少年培养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3分)
①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积极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②保护本民族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
③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
④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