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预学稿回顾1.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对未成年人给予,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是和的应有之义。2.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自己的权利,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和他人的权利,公民应尽的义务。思考1.增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方式,表达自身的诉求和愿望。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4.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和。推动全社会树立,增强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巩固1.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下列能够体现法治这一要求的有( B )①刘某因为涉嫌在网上散布谣言而被公安机关逮捕②王女士在得知自己购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获得了商家的相应赔偿③刘晓利用自己的工资购买演唱会的门票④某造纸厂因为排放污水严重超标,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被环保部门处以巨额罚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初一学生小杰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被两个穷凶极恶的歹徒截住。他们持刀威胁小杰,让他交钱。小杰发现这个地方偏僻没有其他人,于是把钱交给歹徒。歹徒扬长而去,小杰很快报了警,向警察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和歹徒的特征。对于小杰的表现,你的看法是(B)A.小杰贪生怕死,助长了歹徒的嚣张气焰B.小杰面对不法侵害时,采取了有效的自我保护行为C.小杰应不顾一切和歹徒搏斗D.小杰的这种行为会使治安恶化3.美国法学家伯尔曼曾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下列表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A.当法律成为信仰时,才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B.如果法律不被信仰,就等同写在纸上的一纸空文C.法律就是写在纸上的一纸空文D.缺了法律信仰,再好的法律也难免沦为摆设4.小品《真假老师》关注了一个新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不仅在农村,在大城市也同样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假老师”贾玲大喊一句“孩子要的是陪伴,不是钱”,也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共鸣。这启示我们( C )A.城市儿童比农村儿童更加需要家庭保护B.父母对子女的爱只能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C.父母要积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和义务D.留守儿童应学会自立自强,不需父母陪伴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些话告诉我们( B )①要重视道德修养,防患于未然②要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③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④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提升【材料一】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上,一男子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视频发到网上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从而被人称为“霸座哥”。【材料二】2018年10月9日,《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已经立法程序通过,条例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车票载明的作为乘车,不得强占他人座位。该条例于12月1日起施行。(1)根据所学知识,说说我们怎样依法办事?(6分)1.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2.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3.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2)上述材料对我们树立法治意识有何警示?(4分)1.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2.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利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至少写两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