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专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专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资源简介

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专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时事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021年3月1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要坚持全国统筹,强化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压实各方责任,根据各地实际分类施策。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有效统筹国内国际能源资源。要加强风险识别和管控,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中国作为地球村的一员,将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应有贡献。
材料三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一篇明确: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积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产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服务模式。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电动化。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完善节能家电、高效照明产品、节水器具推广机制。深入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
材料四
2021年3月12日是我国第43个植树节,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据统计,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年来,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1亿株。40载沧海桑田。从开展义务植树前的1980年到2020年底,北京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44.4%,森林蓄积量达到252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8.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40年来,北京市创建首都森林城镇30个,首都绿色村庄1026个,新增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6718个、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511个。单位庭院生机盎然,社区家园温馨和谐,绿色村庄风景如画。
材料五
新华社北京2021年2月4日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各地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长期坚持下去,引导人们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弘扬崇尚节约理念、树立绿色环保观念,中央文明办近日印发《关于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
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通知》。《通知》强调,要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融入文明实践,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广泛开展以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为主题的各种文明实践活动,特别要针对冬春季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返乡人员的宣传。《通知》强调,要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融入文明培育,推动各级各类媒体深度报道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目的意义、工作举措、经验做法,大力选树和宣传群众身边的榜样模范,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普及的经验做法。《通知》强调,要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融入文明创建。《通知》强调,各级文明办要把长期培育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与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提升群众文明健康素养,又要针对性地组织“迎新春、防疫情,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营造文明健康、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教材链接】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让人民更富裕,让国家更富强,让中国更美丽。建设美丽中国,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滋养一代又一代“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
4.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5.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6.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8.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重点问题】
1.“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体现了我们所学习的哪些知识?
(1)体现了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2)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保护环境,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3)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等。
2.请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①人口的大量增加、资源的过度消耗,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③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等。
3.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道路符合什么战略和基本国策?
(1)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2)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4.我国为什么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我国的整体环境虽有改进但环境污染不容乐观,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3)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5.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请你与大家分享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例如: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焚烧秸秆;选择绿色出行;积极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等。
6.请你为本主题设计几个宣传活动方式。
环保主题班会、环保主题黑板报、环保文艺演出、美丽社区摄影展、环保宣传手册发放、环保知识讲座或竞赛等。
7.据统计,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0年来,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1亿株。据此,你认为我们应如何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向公众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做起,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
(2)养成依法保护环境的观念,积极同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3)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8.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道路推做些什么?
①学习和宣传环保知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②从身边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
③积极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④勇于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做斗争等。
【对应训练】
1.“十三五”以来.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淙含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6%和80%;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全国耕地质量较2014年提高0.35个等级,上述材料说明(

①我国农村、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
②农村资源环境形势整体向好,危机不再
③循环农业是稳生产保生态的重要出路
?
④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共识,时代的选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浙江淳安把保护千岛湖作为第一责任,培育发展大健康、水饮料、有机食品等“深绿产业”,形成“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格局,实现了生态富民;江西赣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累计吸纳4029户贫困户参与并获得收益……上述实践表明(

①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③坚持绿色发展就不应开发自然
④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135”出行模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这一出行模式(

A.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
B.体现了绿色生活理念
C.带来了社会全面进步
D.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4.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荏接着一荏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这要求我们(

①每个人都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②牢因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③完善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宪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
④继续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全方位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坚持保护优先,倡导禁止消耗资源的生活方式
②不开发自然资源,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③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④要走绿色发展之路,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求是》杂志发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文。文章强调,我们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求我们( 
 )
①坚持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②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④严格遵守民法总则中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袋数量惊人,它们被丢弃在世界各个角落,甚至出现在海底深部、珠穆朗玛峰顶部、极地冰盖,为了减少塑料污染,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①农贸市场向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
②个人养成不乱扔塑料袋的习惯
③所有企业都不生产塑料制品
④政府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材料一:在我国,贫困地区和生态敏感地区存在着高度的交叉重叠状况:宁夏西海固,过去苦寒甲天下,如今生态依然脆弱;居住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的人们,为了确保一江淸水向东流,默默地守护着"中华水塔”
生态敏感区往往与贫困如影随形。于是,有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目标相矛盾,二者不可兼得。
材料二:生态扶贫,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在山西石楼,当地通过造林合作社入股分红、劳务收入等形式,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增绿又増收;在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的?安徽旌德,不少贫困户搭上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车,有滋有味地吃上了?“旅游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政府引导企业发展生态产业,既修复了沙漠,又解决了贫困户就业;还有些地方,动员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工程,分享工程收入;选派专家、科技特派员对贫困群众开展多元化技能培训,培养技术林农,让群众从生态保护中获得持久稳定收益……这些地方在?增加“含绿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含金量”,让山上长出“金叶子”,让田里结出“金果子”。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目标相矛盾,二者不可兼得。请谈谈你的看法。
?
?
?
?
(2)根据材料二,向政府贡献几条生态扶贫的金点子。
参考答案
1.A2.D3.B4.D5.D6.B7.D
8.(1)有人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扶贫开发的目标相矛盾,二者不可兼得。请谈谈你的看法。(三方面即可)
答题方向提示: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社;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③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⑤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⑥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等等。
(2)请根据材料二,向政府贡献几条生态扶贫的金点子。(三方面即可)
答题方向提示:①发展绿色集体经济,提高贫困人口收入;②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发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④坚持绿色惠民,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绿色创造的热情;⑤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⑥转变生产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⑦加强农林科技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水平;⑧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生态扶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⑨利用经济分配机制,让群众共享生态发展成果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