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议题一:奋力逐梦新时代,路在何方?
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
材料一: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享誉世界。但是从总体看,我国制造业还存在许多关键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比重偏大、高新技术密集型企业偏少、许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随着传统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产能过剩矛盾非常突出;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重偏低。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经济增长动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顺应现代化的潮流
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提供有力经济支撑
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必要性
重要性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为什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落实发展理念
经济发展方式
从总需求方面
从总供给方面
路径1: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粗放型增长)
路径2: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集约型增长)
路径
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
转方式、优结构、转动力
相关链接P39
劳动
资本
土地
技术
管理
数据
人口
红利
减弱
投资拉动减弱
资源供需矛盾加深环境污染恶化
发展不可持续
经济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转变
剖析现实逻辑
发展方式方面
劳
动要素
资本要素
土地要素
消
费
需
求上升
投
资
需
求减弱
出
口
需
求下降
经济发展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转变
剖析现实逻辑
发展方式方面
经济发展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
转变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剖析现实逻辑
发展方式方面
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含义
各个环节:主要是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环节;
各个层面:主要指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从整个国民经济层面到产业、行业层面,再到企业和个人层面;
各个领域:主要指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领域。
二.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什么?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体现效益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区域发展体系
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3、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
创新发展
共享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基础
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
4.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要求:
依托何在?
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
议题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书P43
制度+关系+理念+主线+体系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
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断增强
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
人力资源
现代金融
科技创新
(1)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实体经济
现代金融
人力资源
科技创新
三.
怎样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含义: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如农业、工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教育、信息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钱生物”)
地位: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服务于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名词点击
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
简单的说就是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不直接创造新的价值,最终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存在。虚拟经济主要集中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博彩业”等。
(“钱生钱”)
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发展过度会带来经济泡沫。
1.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环境氛围
深度融合
先进制造业
关键词: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环境氛围。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去一降一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a.根本: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b.重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c.措施:从生产端入手,重点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相关链接P40
消
费
出
口
投
资
劳动力
土
地
资
本
技
术
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
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
供给侧
需求侧
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
(1)目标: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2)要求:
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②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2.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原因: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我国第一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农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发展落后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求: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强
富
美
农业必须强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农民必须富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农村必须美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具体要求:
①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老少边穷)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③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
④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⑤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
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我国区域发展的新战略体系
(2)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中部崛起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西部大开发
京津冀协同发展
2.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目标: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要求: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3.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全球资源和市场;
“一带一路”
;开放格局;经济全球化。
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原因
措施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必须建设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
要求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