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下册知识清单【考点一:宪法】1.宪法的地位?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①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权威。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①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②宪法规定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④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措施。⑤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2)宪法的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我国人权的主体我国公民、外国人;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我国人权的内容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我国保障人权的措施①立法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②行政机关:坚持以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监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④司法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宪法组织国家机构: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我国的权力机关。②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使国家权力运行稳定有序。③宪法规定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2)宪法规范权力运行:原因:(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为什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要求:(如何规范权力运行?)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5.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比较宪法普通法律不同点规定内容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法律效率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以宪法为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且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只需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相同点①都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②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③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联系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它们既有着共同之处,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6.加强宪法监督:(1)监督权力行使:原因(必要性):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表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内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2)增强宪法意识:重要举措: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①国家公职人员:珍惜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②我们要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考点二:权利和义务】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条件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意义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政治自由内容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意义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监督权含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身自由(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要求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财产权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劳动权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物质帮助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受教育权内容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收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国家政策实行义务教育制度,制定资助政策2.怎样正确行使权利(注意问题)(界限):(1)行使权利的方式: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尊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④要依照法定程序,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2)维护权利的方式: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3.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我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依法纳税任何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义务的履行者;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④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5.如何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义务。6.如何自觉履行义务: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③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7.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说明公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也是法定义务的履行者;②公民在享受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应当履行科学分类垃圾,送到指定回收站点、及时监督举报等义务。【考点三:政治制度】制度内容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大代表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为什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②实践充分证明,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③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③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④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1.中国共产党:(1)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4)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5)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①历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②现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③未来: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6)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2.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胆肝相照、荣辱与共。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2)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3)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①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②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③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职权: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①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各民族的自主、平等结合起来;②有利于把国家的法律、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具体实际、特殊情况结合起来③有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与热爱自己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促进民簇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居民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村民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职权: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有利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考点四:基本经济制度】制度项目经济成分政策地位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巩固和发展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鼓励、支持、引导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的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考点五:我国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性质最高组成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副主席公布法律、发布命令;任免权;外事权;荣典权。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经济、教科文卫等各项工作国家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的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监督职责;调查职责;处置职责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地方各级和专门人民法院审理形势、民事和行政案件,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人民检察院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地方各级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考点六:自由平等】1.如何理解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2.自由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3.如何珍视自由?⑴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4.怎样践行平等:①要反对特权②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③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④增强平等意识,共同构建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考点七:公平正义】公平(1)内容: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都受到行为规范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2)意义: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3)怎样坚守公平:①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②制度保障公平。立法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司法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正义(1)内涵: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2)意义: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3)怎样守护正义:①个人守护正义。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做到见义“智”为。②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