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思维碰撞 情感流淌 智慧交流 三学一论坛八年级大单元教学导学案 编号: 08-DDFZ-04-07 编制人: 李 靖 班级: 学生姓名: 单元主题 崇尚法治精神 课 题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明确珍视自由,懂得平等的含义和如何践行平等 【能力目标】 提高对自由平等的认识,依法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在生活中践行平等 【情感目标】 培养自由、平等意识,树立正确的自由平等观 学习重点 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珍视自由的做法 学习难点 自由是有限制、相对的;践行平等的做法 学习过程 疑问、收获 ◆ 一、正面思考 自主学习 【自学过程】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5、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6、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7、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8、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 二、反面质疑 师生交流 1.自由是法律的保障,没有自由的法治是不可想象的。 ( × ) 2.自由仅仅是一种理想,什么时候都不可能实现。 ( × ) 3.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等,比如女性与男性在就业中存在差异。 ( × ) 4.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 √ ) 5.践行平等理念主要是靠政府,在政府的努力下,我国城乡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 × ) ◆ 三、合学共商 论坛展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有人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青少年不应该享有独特的司法权利”你认同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迁移运用 检测过关 1.《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各网站要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于未经认证者不得提供跟帖评论服务。这表明( A ) A.公民的自由离不开法治的规范和保障 B.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自由可以随意行使 C.不受法律限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D.公民的网络自由没有任何约束 2.针对香港多所大学校园内出现的“港独”横幅和海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指出言论自由并非完全没有限制,而学术自由和院校自主也非鼓吹歪论的借口。这启示我们( B ) ①自由是无条件的,应该不受任何限制 ②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 ③法治保障着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④无视法治,违反法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有人说:“没有一种自由是无边无际的,即便是你的身体,也只享有法律允许的自由。”这启示我们( B ) A.法律只会限制人的自由 B.法律规范并保障人的自由 C.离开法律的约束更加自由 D.人的自由可不受法律约束 4.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下列不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 ) A.每个人的财富和地位都应当是平等的 B.所有公民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等,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 D.决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以外的特权 5.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的最大特点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表明( A) A.我国保障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人民当家作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 6.追求自由,要求我们“不要在别人的痛苦泪水中去驾驶自己的快乐之舟”。这告诉我们( B ) ①公民行使权利时不能随心所欲 ②公民行使权利的目的是获得快乐 ③公民行使权利要尊重他人权利 ④公民行使权利的前提是履行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我的地盘我做主”是博客的精神,但是博客自由的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C ) A.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一切自由权利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D.我国公民的权利是不真实的 8.有人认为,网络世界有绝对的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此,你的看法是( D ) ①有道理,它强调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②有道理,我们要珍惜法律赋予的言论自由 ③不对,它否认了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④不对,它忽视了公民有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的义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生理的缺陷使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面对弱势群体,我们应该( C ) ①平等对待他们 ②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③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④歧视、嘲笑他们 ⑤凭借自己的某些优势,在他们面前显示出“高人一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⑤ 10.如今校园里,加入“手机一族”的中学生日益增多。有的同学因在上课时间用手机玩游戏、发短信而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老师的批评。这启示我们( C ) ①既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又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要自觉做到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③行使权利时要在道德和法律范围内,不得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④要放弃通信权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五、思维日记 智慧前行 这节课我学会了: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