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1.1我的家在哪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课 时 总第 课时课 型 新授 设计者 zhdjiang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1-2恰当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1-3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知识与能力 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了解比例尺的几种表示方法和换算。2、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3、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4、了解图例和注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结合地图和实际问题学会比例尺的换算、熟悉和使用图例和注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动手操作能力。2、能够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3、树立地理意识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1、掌握比例尺的定义和公式。2.熟悉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 熟悉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及详略关系的比较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 学 过 程教 学 步 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地图上的方向复习,回答问题对所学知识有所巩固引入新课:提出疑问当我们拿着我们画的图时,可以看出到哪里去,应该往那里走,但是走多远呢?思考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讲授新课: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分数来讲解比例尺,总结归纳比例尺的定义公式。反复练习加深印象。通过分数的性质引申出比例尺的大小。(分子不变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回忆,讨论,练习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形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举例练习:利用不同的地图观察总结地图比例尺大小对地图的影响。当图幅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如何测量距离计算比例尺,以及如何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也需要反复练习理解熟练计算换算反复练习让学生加深印象,熟练掌握知识的应用总结归纳:分母 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分组讨论总结充分利用各种地图多读图多熟悉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对比例尺有个整体、系统认识利用地图,熟悉识记主要常见的图例,以及应用方法.利用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讲解当堂检测:利用书、填充图册检测 阅读课本、地图册、填充图册结合地图,落实在图上,加深形象直观印象修改平面图用这节课学的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修改平面图合作完成学生上节课已修改了方向,在基础上逐步修改完善平面图。作业设计 任选一张旅游地图,设计一条游览路线,沿路线读出方向、图例、比例尺等各要素;2、完成作业本。板书设计 1、比例尺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2、常见的图例教 学 反 思作为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第一节新课,讲述了地图的三要素,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关于方向的判断和比例尺的计算。在教学中需要补充一堂练习课,让学生作到能比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让学生学会一些生活实际中碰到的需要的知识,而不仅仅简单局限于书本知识。需要来自生活,回归生活。作 业 评 批 记 录上交情况 上交情况不是很理想,不同班级有不同。个别同学忘记上交。 批改时间 9/10讲评时间 9/12典型问题记录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对地图三要素的理解程度还很欠缺,如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同时,学生上交情况不理想。纠改措施 需要该部分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加大练习的力度,以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学会运用。从常规开始抓起,用规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