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1)--黄河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母亲河(1)--黄河

资源简介

课 题 母亲河(1)——黄河 课 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 设计者 zhdjiang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2、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情况。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学会用地图等资料说明黄河的基本概况。4、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利用信息;2、读图技巧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知道关于黄河的有关知识,认识黄河的地位、黄河的忧患及治理。
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新课:(颂黄河) 利用课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景观视频,同时伴有歌曲《怒吼吧,黄河!》 学生观看聆听。 一堂好课开头是关键,而这个引入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有兴趣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自然引出本课的主题——黄河。
讲授新课:(知黄河) 1、要求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黄河的基本资料,课上展示交流黄河的知识;2、演示黄河水系图。 分组活动,各小组选派组长共同交流,从图中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然后各组选派代表看图讲解,比一比,哪组说的详细,准确,教师补充,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 展示交流,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锻炼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小组交流,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赞黄河 教师布置任务 1. 要求学生读“中国地形图”,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2.进行完这个活动,此时同学们对母亲河的奉献、伟大有了初步的感受,为进一步加深印象,此时,多媒体显示:宁夏平原的景观图片,自然而然印象深刻。 本课的重点虽然不在这里,但可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忧黄河 1. 多媒体显示:“黄河的忧患”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结合资料,教师提出问题:“黄河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允许学生大胆回答,教师再设疑:说一说造成黄河忧患不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影响?2. 然后课件演示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自然而然说出“地上河”的形成与中游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关系及“地上河”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时启发、引导进而得出答案。这个活动,以学生探究为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扩展思维,主动回答,有的同学可能回答不准确,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引导、帮助,适时总结。 这个活动,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救黄河 教师展示:“引黄淤灌图” 及上、中、下游的治理措施(上游:梯级开发,兴修水利;中游:保持水土,植树造林;下游:固堤分流)。然后观看图片,介绍“保护母亲河行动”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角色扮演:“假如你就是水利部长,你认为怎样治理呢?”学生献计献策。 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自感悟,亲身实践,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另一方面增强社会责任感。
概括小结 要求:学生用几句话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并想象描述一下未来的黄河;老师适时总结。 1.由于采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学习方法,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通过总结可以使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完成知识和技能目标,也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信息能力;2.通过描述未来的黄河,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作业设计 1、制作漫画,描述现在的黄河与将来的黄河。
板书设计 1、认识黄河 2、评价黄河 3、根治黄河
教 学 反 思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
纠改措施
黄河的贡献
黄河的忧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