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分南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秦岭--淮河分南北

资源简介

课 题 秦岭——淮河分南北 课 时 总第 课时
课 型 新授 设计者 zhdjiang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我国南方与北方在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采取探究式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南北方地区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的资料,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南北差异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力求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和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特点和南北差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同的气候影响人们形成不同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堂生成记录)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说俺家乡好,接下来,同学们来听一听“南方同学”和“北方同学”的对话。要求是一人说一句,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有表达意见的机会。 学生在音乐下展开表达 音乐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过渡 (教师放映图片,学生仔细观看)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可以调换吗?为什么? 学生认识“一方水土养育一放人”。 在矛盾冲突中产生认同。
认识南北气候差异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中国地形图》、《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一位同学来回答,为刚才南方同学和北方同学的描述找找理由。 学生读图,发现,并发言回答。并找到秦岭——淮河分界线的意义所在。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与小组合作意识。
看课本的图《秦岭—淮河分界线》。问:南方和北方地区是我国的全部吗?为什么? 学生认识到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个部分。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南方和北方地区基本上处在我国的东部地区。 明确分界线的区域范围,注重区域概念。
展示秦岭的景观,以及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南北两侧的农作物、南北两侧的居民主食情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借助地图上的景观图,依次向学生说明。(学生完成板书的表格) 学生落实南北地区的差异,能结合气候特征。
本课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并落实到教材中。 学生结合教材。 回归教材,巩固知识。
作业设计 1、写一段南北差异的小文章;2、预习东西部差异显著。
板书设计 秦岭—淮河分南北比较表气温降水气候类型主要粮食作物耕作制度民居特点饮食习惯交通方式北方<<00C><<800mm>温带季风气候小麦、玉米等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注意防寒以面食为主陆运南方><00C>><800mm>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水稻为主一年二熟或三熟注意防湿和防熟以米饭为主公路、铁路和河运
教 学 反 思
为了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课前我准备了大量图片,并制成课件,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安排学生去搜索资料、图片,并进行分析、整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时老师故意装做不知道来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超越也是必要的。利用组内合作、小组对话。多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少了教师的滔滔不绝。教师把课堂中的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使教学重点、难点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轻而易举地得到了解决。同时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应多鼓励(包括语言、身体语言等),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利,允许学生的不同观点的存在。
作 业 评 批 记 录
上交情况 批改时间
讲评时间
典型问题记录
纠改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