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课时法律保障生活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能力目标:形成自觉按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知识目标: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1、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共同点(联系)是什么?(P90)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维护。2、★法律的特征有哪些?(P91-P92)①法律是由国家的。②法律是由国家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3、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P92)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和履行。 ③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P92-P94)①法律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总述)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规范作用)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作用)小组长检查预习完成情况(核对答案,评等级,帮扶讲解)三、师生合作探究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沦为“阶下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四、课堂小结,学生巩固,检查提问,查缺补漏)五、课堂检测1.在审理一起聋哑人盗窃案件时,人民法院依法为被告人聘请手语老师出庭作翻译,让被告人“听见”庭审?最终,被告人被依法判处拘役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元?以此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个别社会成员拥有法律特权④我国司法维护正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D.①④2.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其特殊性表现在( )①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③④3.大学生闫某与其朋友王某掏鸟窝,并售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犯非法猎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2015年5月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半和10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法律规定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B.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C.伤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犯罪行为,必然要承担刑事责任D.法律仅对违法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4.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①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②严惩未成年人犯罪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④法律具有强制性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说明法律(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一切权益6.有人形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从“摇篮”到“坟墓”的一部法律,因为它与每个人的福祉息息相关。对此,你的感受是( )①法律只保护自然人的权利②法律是用来规范成年人的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④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A.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7.某法庭受理了一起子女赡养纠纷案。已经70多岁的王某,现独居生活,年老体弱也没有经济来源,但3名子女却不尽赡养义务,于是王某将3名子女起诉到法院。最终,法院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规定,依法判定3名子女给付赡养费并对王某进行轮流赡养。这一案例说明( )①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具有强制力②生活中的矛盾和纠纷不能依靠道德、亲情进行协调③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人们的生活④法律为我们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8.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各种纠纷,很多时候都需要法律来解决。所以了解一些法律是十分必要的。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表现在( )①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都要通过法律程序解决②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③我们每个人都行使了法律授予我们的所有权利④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下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9.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子女抚养”“隐私泄露”“高空坠物”“高铁占座”……日常生活中民众关心的许多权利保护问题,都可以通过民法典寻求答案。这说明( )A.法律仅对我们发挥保护作用B.法律只对违法的人有约束力C.法律可以解决生活一切问题D.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0.小丽在生活中发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经济利益冲突等现象时有发生,当这些问题通过协商却无法解决时,法律成了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这说明(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②法律服务人们的生活③生活问题只能用法律来解决④法律是维权的最正规手段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它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和规则。材料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锡市公安局按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要求,严厉打击各种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违法犯罪行为。1月24日至2月6日,全市共依法查处妨碍公务、寻衅滋事、聚众赌博、哄抬物价、传播虚假及有害信息等违法犯罪案件39起,依法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99人。(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法律在我们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参考答案】1.社会关系、社会秩序2.制定或认可、强制力、普遍约束力3、平等、权利、义务4、规范、保护、向善、违法犯罪合作探究:(1)从陈某的失足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道德、纪律、法律的制约。不同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2)①谨慎交友,不交损友;②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辨别力和控制力;③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④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使自己健康成长。检测题:1——10BBDBAABDDC11.(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