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下册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第2课时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信仰,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知识目标:知道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教学难点:树立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1、什么是法治意识?(P101)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遵守和。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P101)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人民权益要靠法律,法律权威要靠人民。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3、★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P102)①树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②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4、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P102)法律保障人们的,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5、★怎样学会依法办事?(P102-P103)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即:树立法律意识。)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小组长检查预习完成情况(核对答案,评等级,帮扶讲解)三、师生合作探究 现象:近来,针对共享单车的破坏、私占、诈骗等各种不端行为频出。思考:这些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给我们什么启示?四、课堂小结,学生巩固,检查提问,查缺补漏)五、课堂检测1.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下列关于依法办事的观点,错误的是( )A.依法办事,就是要养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习惯B.依法办事,就是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C.依法办事,就是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的一切诉求和愿望D.依法办事,就是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2.为了要回被老板陈某拖欠的工资,农民工王某将自制的“炸药包”挂在胸前,来到陈某新建的楼房上,扬言如要不回工资便引爆“炸药包”,结果被公安机关抓获,王某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处罚。这个案例启示我们( )①农民工维权艰难②要学会依法办事③要运用法治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④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必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张某在商场里买到劣质商品,与商场协商未果后,张某向消费者协会进行了投诉,经消费者协会依法调解,张某获得了赔偿。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①要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我国法律规定了公民的义务③遇到问题应该通过法治方式解决④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中国驰名品牌“老干妈”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神话。老干妈辣酱一年产值37.2亿,从不偷税漏税,真正做到了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依法办事就要(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比别人多交一些国家税收④成为法律的遵守者和捍卫者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学会依法办事就要( )①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②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自由表达诉求和愿望④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举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B.我国修订法律从重处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C.未成年人需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严格自律D.我国司法机关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7.2021年3月29日是我国第26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日这天,某校七年级(一)班组织开展了“拒绝暴力,不做校园暴力制造者”的主题教育班会。拒绝暴力,不做校园暴力制造者,我们中学生应该( )①增强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做事考虑后果②善于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③善于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生命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品行优良的人同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有位法学家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因为只有这样( )A.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B.才会吸引大家遵从法律,避免违法犯罪C.才有真凭实据处罚犯罪D.才让我们有信仰有理想9.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青少年要遵守法律法规,自觉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习惯B.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还没有履行法律义务的能力C.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D.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10.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指出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对此,作为公民我们应该( )①增强法治观念②学会尊法守法③强化规则意识④提高立法质量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1.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修订后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中指出:对一些未成年人严重犯罪及时批捕、起诉,切实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对于涉嫌犯罪,但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也决不能“一放了之”,必须依法予以惩戒和矫治。2020年10月13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请你分析从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12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生物安全法。这部法律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该法的出台,有助于从法律制度层面解决我国生物安全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有助于确保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有助于保护人民生命健康,有助于维护国家生物安全。材料二:漫画(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2)从漫画中青少年的叹息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1.崇尚、服从2.受益者、保障、维护、厉行法治、自身的价值3.法治意识、推动者4.幸福生活、尊崇和遵守5.法律法规、诉求和愿望合作探究: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惩罚等。(2)共享单车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使用者的守法意识和守法行为。法律是一切行为的底线。依法办事,要树立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检测题:1——10CBDACCDABC11.①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②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④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⑤强化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但同时也受法律的束,违法犯罪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等。(1)材料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材料二: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①我们的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说的需要而制定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③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守法,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