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考复习】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专题: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时事材料】材料一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结表彰大会2021年3月29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参加大会的受表彰、受嘉奖代表,向他们表示诚挚问候和热烈祝贺。上午10时,习近平等来到京西宾馆会议楼前厅,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习近平等走到代表们中间,同大家亲切交流并合影留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参加会见,并在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他指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胜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转化为强大动力,锐意进取、再接再厉,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丁薛祥、杨晓渡、陈希、黄坤明参加会见,赵克志参加会见并主持大会,周强、张军参加会见并出席大会。大会为受表彰、受嘉奖代表颁奖。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受嘉奖干部代表分别在大会上发言。材料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开局之年,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由此开启,平安中国建设尤为重要。2021年3月8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平安”、“安全”是报告的高频词汇。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一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忠实履行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职责使命,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了司法力量。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人民法院作为平安中国建设治理系统工程至关重要的一环,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不断健全完善建设更好水平的平安中国工作机制、方法手段、组织保障,着力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现代化水平。在新征程上,由司法保障的安全感是不会缺席的红利。材料三黑恶不除,民不安,国不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决策。从“打黑除恶”到“扫黑除恶”,一字之变如春雷破空,体现广度、深度、力度,彰显决心之坚。如今,三年过去了,检察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最高检工作报告给出答案——2018年以来,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4.9万人,提起公诉23万人,其中起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5.4万人,是前三年的11.9倍。11.9倍凸显出“扫”的雷霆万钧之势,体现出检察机关惩治黑恶犯罪的力度之大、破网打伞之严,足见扫黑除恶的“狠劲”。另一组数据则体现了检察机关惩治黑恶犯罪的“精准”:对未以涉黑涉恶案移送起诉的,依法认定5732件,占起诉总数的15.9%;以涉黑涉恶移送的,依法不认定2.1万件,占受理数的36.3%。也就是说,对该认定黑恶犯罪而没认定的和不该认定黑恶却认定的,在检察环节都及时予以“纠偏”。一位“老检察”感慨:这样的“纠偏”幅度,在以前的历次“严打”专项中绝无仅有,体现出既“从严打击”又“严格”依法、实事求是的态度。之所以能做到这些,与专项斗争之初最高检就毫不含糊地提出“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有关。材料四据公开报道,在专项斗争开展之初,为防止专项斗争中出现简单化、扩大化,公安部扫黑办制定“三条铁纪”,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坚持对黑恶势力“有多少打多少,打多少是多少”,严格依法办案,严禁扩大打击范围。在一些律师、学者看来,公安部门在专项活动之初就如此重视强调“依法”,显示出在此次专项斗争中,司法机关比过去任何一次“严打”都更重视“法治思维”,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落实。材料五由全国扫黑办牵头,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6集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民安》,2021年3月26日至31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22:30首播、新闻频道13点档重播,央视新闻客户端19:30全网首播。政论专题片共6集,分别为《战略决断》《依法重击》《打伞破网》《治乱清源》《督导利剑》《长治久安》,选取25个典型案例,对山西、安徽、江西、湖南等19个省区市实地拍摄,采访参与专项斗争的党政干部、办案干警以及案件当事人、人民群众170余人,讲述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鲜活故事,展现了各地各部门和人民群众与黑恶势力坚决斗争的感人事迹,呈现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生动实践。【教材链接】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2.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4.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5.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6.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追诉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7.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8.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9.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重点问题】1.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是什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胜利,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2.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哪些重要意义?①有利于守护正义,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②有利于实现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保障人民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教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③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促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⑤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等。3.我国打击黑恶势力的依据有哪些?①坚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建设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③法律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这是法律的最显著特征。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法不可违,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正义需要正义的制度来保障,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刑法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⑤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4.对黑恶势力的惩罚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我国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普遍约束力;我国法律通过惩治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法律;我国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维护公平正义等。5.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①用法律的手段规范扫黑除恶;②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③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④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群众;⑤坚持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坚持依法严惩、打早打小,坚持标本兼治、源头治理等。6.“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说明了什么?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③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利,我国宪法和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权等。7.集政论专题片《扫黑除恶—为了国泰民安》播出后深受欢迎。“扫黑除恶”为什么能赢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可?①“扫黑除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②“扫黑除恶”有利于匡扶正义,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③“扫黑除恶”有利于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④“扫黑除恶”有利于实现“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维护宪法权威,建设法治国家等。8.作为初中学生,你认为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应该怎样做?①我们应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一些日常生活的安全常识和技能,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严格约束自己,自觉学法守法,提高运用法律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抵制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做一名遵纪守法、知行合一的好学生。②我们中学生要敢于、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未成年人要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采取灵活机智的方法与其斗争,如举报违法犯罪等。9.请你设计“打黑除恶”宣传标语。如:①重拳出击“打黑除恶”,依法严惩违法犯罪。②折断“保护伞”、拆掉“黑后台”【对应训练】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以下公民的做法体现这一要求的是()A.范某开了一家餐馆,不申报纳税B.刘某应征入伍后,以各种理由逃避服兵役C.张某在网上发帖,诋毁英雄D.杨某发现某可疑潜航探测器后,及时报告2.某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掉涉黑团伙7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12个。这表明()①法律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③吉林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④吉林省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如图漫画《严惩不贷》告诉我们()①村霸行为危害大,全民执法显威力②维护社会安全是我国的中心工作③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处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河南省各级公安机关展开强大宣传攻势。发动群众举报涉黑涉恶线索,共接收有关线索47665条:重拳出击,发起“雷霆”打黑集群战役10次,集中统一收网行动1次;共打掉黑恶犯罪团伙787个,查扣涉案资产64.96亿元,抓获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3万多人。材料告诉我们()A.扫黑除恶靠的是公安机关强大的宣传攻势B.扫除黑恶势力是这次专项斗争的根本目的C.扫黑除恶营造祥和的社会环境是民心所向D.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经大获全胜圆满完成5.落实法治,我们应()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只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③实行善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④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自中央统一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江西省丰城市公安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重拳出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该局先后开展11次收网行动,抓获涉恶类犯罪嫌疑人129人,破获案件77起,打掉恶势力犯罪集团2个、恶势力团伙5个,抓获在逃人员29人。丰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①是坚持依法治国的要求②?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人民利益、惩治违法犯罪的作用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④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记者从江西省纪委省监委驻省公安厅纪检监察组了解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驻厅纪检监察组把监督执纪问责作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涉黑恶问题线索“大梳理、大排查”,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手,线索不了结不放手,“保护伞”不挖出不放手,为江西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纪律保障。江西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①可以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②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③为实现中国梦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④是为了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8.材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1)请你说说我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哪些现实意义?材料二:在“扫黑除恶进校园,平安伴我共成长”专题法治课上,胡警官展示的一幅漫画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2)针对漫画中甲同学的言行,请你从法律角度对其提出忠告。并简要点评漫画中乙同学的行为。参考答案1.D2.C3.C4.C6.B6.A7.A8.(1)①有利于守护正义,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②有利于实现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保障人民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③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促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等。(2)对甲同学的忠告:①要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②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③实施法律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对乙同学的点评:①乙同学的行为是缺乏正义感的表现。②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