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专题四: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一、考点链接 中考链接 1、当前,中国面临着人口基数大、人口群体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分布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 ) ①对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②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④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下列建议符合生态环保思想的有( ) ①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 ②不使用传统工业技术 ③大幅提高资源、能源价格 ④践行“垃圾分类"的生活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四月的长沙松雅湖,进人了鱼、鸟的繁衍哺育期。漫步湖边,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温馨提示:请收好您的钓竿,看好您的孩子,让我们小心点、再小心点, 不要惊扰了松雅湖的“妈妈时间”。这旨在提醒市民( ) ①尊重保护自然 ②增强责任意识 ③节约能源资源 ④学会珍惜时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回答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8分) 5、“公益存折”是我市武陵区芦获山乡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的创新之举,属于村民参加公益性劳动的用工凭证。每到“公益劳动日”(每月8日)这一天,党员干部、普通村民有的提着蛇皮袋到田间捡垃圾,有的自备工具到马路旁除杂草,还有的划船到沟渠中清理塑料袋、塑料瓶等。这个特殊“存折”不存现金存下公益热心,点燃了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唤醒了村民们潜在的自治能力,探索出农村治理新路径。 阅读材料后,运用所学知识对芦荻山乡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治理的行为进行判定和评价。 要求:“评价”简明,“判定”具体。 (1)判定(2分): (2)评价(4 分): 中考预测 【热点一:污染防治攻坚战】 材料一: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园区工业废水处置能力,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有序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 1.(说明)加强运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说明了什么?(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说说,为让我们生活的家园拥有更多碧水蓝天,我们应怎样共同努力? 4、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过程中,如何将“美丽”目标融入到经济建设中去? 【热点二:碳达峰、碳中和】 材料一: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净排放量降为零”,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掉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提出“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要实现碳中和承诺,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使用60瓦灯泡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节能灯的4倍,滚筒式干洗机则比晾晒衣服每天多排放2.3公斤二氧化碳……但我们身边很多人依然选择高能耗生活方式;碳排放大部分来自于发电和工业端,这些行业对高碳能源依赖性强,绿色能源开发、生产成本高;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高能耗现象,政府监测还不到位,惩处力度不够。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如何破解碳中和存在的难题。(6分) 【热点二:《长江保护法》】 材料一:2021年1月1日起,长江实行10年禁捕,上下流、全流域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为长江母亲河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与空间。中国第一部有关流域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拥有9章、96条细则的河流法,将统筹协调长江上中下游,中央和地方以及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的关系,把保护长江生态落到实处。 1、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长江流域禁捕工作?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3)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4)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5)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长江实行10年禁捕”所体现的发展理念有哪些?(至少两个方面。 ) 绿色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等。 3、“孤帆远影壁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长江的气势磅礴,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等。 参考答案: 【热点一】 1、(1)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我国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2、 (1)国家: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②加持依法治国,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整治水污染、土壤污污染。 ③大力倡导节 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做好垃圾分类和国土绿化行动。 (2)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节能环保技术。 (3)公民: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处理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为保护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3、①建设美丽中国,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建设美丽中国,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③建设美丽中国,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热点二】 1、(1)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大降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节能环保已取得成绩;(2)我国积极履行全球气候治理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为全球气候改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个清洁美丽的世界。(3)政府行使管理职能,为实现碳中和发挥积极作用。 2、①个人提高环保意识,践行绿色低碳生活;②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节能减排;③政府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惩处破坏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