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会跳舞的豆子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会跳舞的豆子 教案

资源简介

会跳舞的豆子

设计思路: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角时,我发现了一个现象:许多小朋友把那些装有各种豆子的瓶子拿着摇晃,发出各种响声,叶梓询拿的瓶子里面的豆子较少,他的瓶子发出的声音最大,而湘湘的却因为瓶子里装满了花生发不出声音。湘湘急着跑过来问我:“老师,为什么他的瓶子会响,我的却不会?”新《纲要》指出:要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索,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为学生探索和经验的建构提供适宜的支持性引导。我没有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把问题抛给孩子,让学生回家通过各种方式寻找答案,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一、活动目的:
1、在学习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重难点:
? 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引导学生探究豆子的多、少、软、硬、大、小在瓶子中发出声音大小的关系。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比较豆子的大小、软硬、多和少在瓶中产生的声音大小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一、活动目的:
1、在学习操作中,探究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2、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获取经验。
3、积极参与交流,乐于把探究各种各样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各种瓶子,花生、绿豆、红枣、米、汤匙、纸张、盘子等。
知识准备:
1、学生对所提供的农作物已认识,能说出名称。
2、请家长与学生查阅资料或与学生一起做实验。
二、活动过程:
1、以问题“豆子装在瓶子里,为什么有的会响,有的不会呢?有的声音较大,有的声音较小呢?”引入,请学生谈谈自己回家寻找的答案。
(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许多学生回家后都很积极的寻找答案,有的问父母,有的是和父母一起做起了实验。当然,老师在其中是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把今天的发现让父母做一个了解,以便父母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学生大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2、向学生介绍各种操作材料,请学生进行操作,验证学生的答案。
? ①? 介绍操作材料,引导学生感知豆子的软硬、大小。
? ②? 根据学生提 出的方法,请学生选择一种豆子进行操作。
师:小朋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方法到底行不行了,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③? 重点在学生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探索豆子的软硬、大小、多少在瓶中产生声音的大小的关系。
(在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又有了新的问题的提出:怎样才能更好地豆子装到瓶子里,而不让豆子掉下来呢?)?
3、请学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
请学生把自己装好的瓶子与同伴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换瓶子,试试对方的瓶子,并能把自己实验的结果与同伴分享。
4、①得出结论:豆子在瓶中越少,它的声音越大;豆子越多,它的声音越大;根据豆子的软硬、大小的特点,在瓶中发出的声音也有所不同。
?? ②针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豆子才容易掉下来呢?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
5、请学生利用手中的瓶子与教师一起随音乐起舞。
活动延伸:怎样把豆子装到瓶子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