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大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课 尊重他人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大版 五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课 尊重他人 教案

资源简介

五年级《生命安全教育》
《理解与包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理解包容的内涵,认识理解包容在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中的必要性。
2、学会理解包容他人的基本方法。
3、懂得拥有一颗理解包容他人的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快乐生活、享受生活的根本。
教学重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梳理总结出理解与包容他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调查记录单 便签贴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
六尺巷的故事(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也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从而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著名巷子。虽然此巷长仅100米、宽只有2米,但其传递的恭谦礼让精神,时至今日仍然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看图:这是安徽桐城的一条古老的小巷,仅六尺
讲述故事——边听边想:六尺巷为何而闻名
出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交流——总结——从六尺巷中读出了:谦让、宽容、礼让、包容、理解
板书课题:理解与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六尺巷“的故事,激发学生关注”理解与包容“话题的兴趣。之所以更换了教材中的例子,是想帮助学生跳出日常的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去思考今天的话题,增加了课堂内容的厚重感让学生明白,理解与包容无论在哪个地区、哪个时段,都有认识了解的必要。
展开研讨
1、如果当年的张英不这样,而是凭着手中的权利迫使对方让步,那结果会如何?
——不和谐、争吵、争斗、怨恨……
历史不可以改写,庆幸的是这样不好的结局没有发生。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假设的问题,是想让学生通过推测,了解“理解与包容“对事态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想在此环节训练学生反向思维能力。
2、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事不够理解、不够包容的时候?(先回放、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然后想想:没有很好的理解与包容对什么产生了影响?为什么不能理解与包容?)
那我们就做一个小小的调查分析——出示要求(1号组织调查;2号记录;其余参与小组讨论)(时间:5~8分钟)
简单分享遇事不够理解、不够包容的时刻——总结(记录在调查记录单的左边)
当时的心情是:生气、委屈、难受、不满、怨恨、气恼 (负面消极情绪)
会影响:关系、友谊、合作
原因:面子 害怕 不了解 冲动 情绪不佳
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指名记录——最后结论:人与人的和谐交往是需要理解与包容的;只有做到理解包容,才能拥有快乐。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认为,消极情绪的化解不是逃避、不是搁置,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去理性的认识并了解,甚至是接纳,这样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产生克服消极情绪的力量。所以,通过小组讨论,彼此分享“理解与包容存在障碍时“的心情及原因,让学生在交流中读懂大家的内心世界。
深入研讨
怎样才能做到理解与包容呢?大家一起出谋划策,让更多的人拥有和谐的智慧。
——分组讨论(3号组织,4号记录,推选发言人(记录写在调查记录单的右边)
——集中交流 指名板书
不计较、不追究、换位思考、多想优点、退一步海阔天空;宰相肚里能撑船;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海纳百川;
——开书默读,与教材中的方法相比对,没有总结到的,可以补充进去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策略的深入研讨和交流,帮助学生了解“理解与包容“的基本方法,同时,也让学生透过调查表、板书,看到“原因“和”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理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第二次课堂分组讨论中,特别提醒组内参与讨论的人员角色的转换,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不同角色的作用,学习与人交流的方法。
判断辨析
案例:张晨忘记完成家庭作业,他对组长说:“老师经常说要宽以待人,你今天就不要把 我的名字报告给老师了!”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理解与包容 辨析:包容不等于纵容、迁就
补充板书——(有原则)的理解与包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案例的辨析,让学生明白包容并不意味着我们是非不分、爱憎不明,宽容是有原则的,违背原则的行为,我们坚决不能包容。即深入理解:包容不等于纵容、迁就。
写心里话
静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策略,我可以怎么说、怎么做呢?
——给曾经无法理解包容的同学、朋友写几句心里话,让彼此走出狭隘的阴霾。(真诚的表达)
【设计意图】有关“假如时光可以倒流“的静思默写,是想让学生将视角转到自己,运用今天所学的理解与包容的方法,化解内心的困惑,引导自己去面对过去的遗憾,做到学以致用。
附:
有关“理解与包容”的调查记录单
原因是: 可以这样做:
心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