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开放与交流》精品教学示范课(优质视频实录+配套教学课件+配套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历史与社会《开放与交流》精品教学示范课(优质视频实录+配套教学课件+配套教案)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元朝是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帝国
北到西伯利亚
南到南海
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
西北至今新疆
东北至鄂霍次克海
1、如此空前辽阔的疆域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的?
行省制度
2、元朝管理西藏机构是什么?
西藏:宣政院
3、深圳当时的管理机构是什么?
江西行省
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 波罗如何来到中国。
1271年,马可 波罗跟随父亲、叔父从威尼斯出发,取道波斯沿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行,历时四年到达元帝国。
帕米尔高原
河西走廊
波斯(今伊朗)
在留居中国的17年间,马可 波罗多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三年。
  身为外国人的马可 波罗 在元朝做官体现了当时中国怎么样的政策
扬州瘦西湖
为官扬州
对外开放与交流
马可 波罗 东来路线
马可 波罗 泉州游
泉州
为什么如此称呼?
刺桐花颜色鲜艳,给人印象深刻,所以很多外国人只知道刺桐港,而不知泉州港
刺桐
元代的泉州港
泉州港出土的海船
元朝海外贸易的繁荣
伊本.奥贝德拉墓碑
在元代,许多来华贸易的蕃客留居下来,病逝于中国。在泉州,蕃客的墓碑几乎到处可见。像左图这样阿拉伯文和汉文合璧的墓碑,泉州有很多。最为典型的一块墓碑,一面刻着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和死者姓名,另一面用汉字刻有死者的儿子为父亲写的墓志铭。
反映了中外经济交流的繁盛
1、要带物品
2、回国路线
马可·波罗要回家,一家人会……
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 波罗如何回到家乡。
泉州
陶瓷之路成为宋元时期
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渠道
China
他对汗八里(北京)和行在(杭州)城的描述,让欧洲人觉得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式”的梦幻之城。“行在城有国王之宫殿,……计有大而美之殿二十所,全饰以金,其天花板及四壁,除金色外无他色,灿烂华丽(《马可 波罗行纪》,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
怪不得波罗赞美杭州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美丽最辉煌的城市。13世纪的杭州城人口已逾百万,当时世界上中国以外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巴格达,规模在三十至五十万之间,而波罗的老家威尼斯只有10万人口,已经是欧洲最繁华之城,直到14世纪,伦敦也只有 4万人,巴黎有6万人。
《马可·波罗行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乃至亚洲文明与财富的倾慕。
合作探究
为什么汉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发达,而宋元时期则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宋元时期是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极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
从不同的角度(如疆域、交通、对外政策等),谈谈元代出现了空前开放与交流局面的原因?
这时期的开放与交流对今天的中国有没有现实意义?
为什么汉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发达,而宋元时期则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1、造船技术的提高、 2、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3、统治者重视海外贸易
4、宋元百姓的商业意识增强
表现在:
1.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中国的瓷器和茶叶等大量出口,远销亚非欧各大洲;
2.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也传入中国并传播开来。
3.中外科技文化交流达到高峰,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在这个时期传播出去;阿拉伯的医学和天文学等科学知识也传入中国;
4.中外人员往来和民族融合又迎来一个高潮,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宋元时期是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极盛时期
 从不同的角度(如疆域、交通、对外政策等),谈谈元代出现了空前开放与交流局面的原因? 
开放与交流的原因
疆域空前广阔
交通发达便利
经济中心南移
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这时期的开放与交流对今天的中国有没有现实意义?
现实意义: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巩固统一,发展经济,完善各项制度,引进人才与资金,发展交通,兼容并蓄,善用人才,民族平等,求同存异,共同繁荣,人民齐心协力,艰苦创业 ……
课堂小结
通过列举宋元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理解开放与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开放交流能使经济繁荣、文化科技交融、世界能和平共处。
课后作业
必做:1、阅读《马可波罗行记》
2、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P95-96;
选作:3、《马可波罗行记》读后感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开放与交流》教学设计
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夏胜昌
一、课程标准
3-3 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
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初二历史与社会课题《开放与交流》是本册教材最后的内容,对学生现在的学习进度来说,跳越了好几个朝代的知识,对于没有前面历史知识铺垫的学生来说,要贯通古代历史来理解开放与交流的意义,是有困难的。课题本身又具有综合性,还要以史为鉴,结合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谈开放与交流的意义,也需要学生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开阔视野。此外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要求较高。
三、教材分析
《开放与交流》课题是初二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的最后内容,教材以马可·波罗东游为线索,以宋元时期的繁盛的对外交流为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并介绍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有总领古代对外开放与交流的作用,从历史发展的经验中去理解开放与交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课题对学生理解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现实教育意义非常突出,所以本课教学非常重要。
依据以上的课程标准,结合初二学生的学情,参考教材特点与历史教学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分解确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四、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了解马可·波罗东游见闻以及《马可·波罗行记》的影响,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
2.学生感悟中华古代文明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感悟开放与交流的意义。
3.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创设情境,倡导以史为鉴,引导学生掌握联系阅读、合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方法。
4.认识马可·波罗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毅力与百折不回的精神,体会元朝的强大与富庶,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重点:学生了解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感悟中华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难点:感悟开放与交流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联系阅读探究法为主,提供补充学习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发现,理解感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科学学习方法。
六、设计思路
以马可·波罗游历中国为明线,以一个人(马可·波罗)、二条商路(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三个城市(大都、杭州、泉州)为构架,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当今身边─古代─当今的讲述顺序,从身边的对外交流事例引课,联系马可·波罗游历华夏的见闻,感受元朝的开放与交流,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感悟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再联系古代、当今中国的开放,学生在谈感想中探索开放与交流的意义。
七、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导新课。以采荷实验学校学生的欧洲修学旅行到威尼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联系课题,学生讲述亲身体验,提出对外交流的重要性。
2.游历华夏话见闻。
以马可·波罗的东游旅途见闻为主线,反映元朝的强大与富庶,对外开放与交流。
(1)马可·波罗的东游线路与时间,巩固复习丝绸之路的线路。
(2)创设马可·波罗与元世祖的对话情境,摘录《马可·波罗行记》中的内容,由学生帮助分析《马可·波罗行记》见闻,反映元朝的强大富庶,科技发达,展示元朝的开放。激发学生的国家民族自豪感,渗透情感教育。
(3)观看马可·波罗东游的记录片视频,进一步了解马可·波罗在大都、杭州、泉州的见闻,说明中国的强大富庶。
(4)以杭州为例,由学生阅读《马可·波罗行记》片段,领略《马可·波罗行记》的写作特点,感受杭州的繁华富庶,联系当今的杭州品质之城、幸福之城,说明大气开放的杭州新面貌。
(5)以泉州为窗口,展示图片,证明泉州作为当时最大的国际化港口,文化经济交流非常频繁,证明元朝的开放。
3.中西交流论影响。(合作学习,突出重点)
以马可·波罗沿海上航线回家为线索,开展合作探究,突出并解决本课学习重点。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1)说出马可·波罗商船的海上航线。
(2)马可·波罗商船可能携带哪些物品?当时可能有哪些先进科技文化传入了西方?
(3)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改变了世界面貌,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请大家帮助举例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让学生上台指示海上线路,培养读图能力;列举海上运输物品,说明中外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开展合作学习,深入探讨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突出贡献,从而达成学习方法的指导,突出并解决学习重点。
介绍《马可·波罗行记》的成书过程、以及列举材料说明它对欧洲人的影响,进一步说明交流的重要意义。说明“眼界决定世界”。
4.古今开放谈感想。(深化主题,突破难点)
以古今中国对外交流的典型事例说明开放的朝代往往强大自信,交流有助进步。
(1)寻找历史脉络,列举西汉、唐朝对外交往的典型人物张骞、鉴真、玄奘等,(如学生谈到,可联系清朝闭关锁国必然落后的历史教训)。感悟“开放显示大国气度,交流有助各国进步”,概括提升“气度决定高度”。逐步突破难点。
(2)列举当今中国的开放与交流典型事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图片,进一步揭示深化开放与交流的现实意义,继续突破难点。
(3)学生联系古今谈感想,学习内化,感悟情志,激发热爱学习与爱国爱乡的强烈情感,从而真正理解感悟开放与交流的现实意义。
5.板书归纳巧结尾
板书展示教学流程,用关键词揭示核心主题:在开放与交流中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最后教师展示学习赠言,最后渲染课堂氛围,结束本课学习。
6.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必做:1、阅读《马可波罗行记》; 2、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P95-96;
选作:3、《马可波罗行记》读后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