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流行性感冒 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三年级主题班会教案——预防流行性感冒 通用版

资源简介

《预防流行性感冒》教学设计
教材类型 标准 课程名称 预防流行性感冒 课时 1
课程类型 公共卫生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授课对象 三年级 学生 教具 课件
教学目的 1、通过谈话交流向孩子们介绍预防流感知识,使同学们知道流感的定义,明确流感的危害。
2、知道如何预防流感,感染流感病毒之后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
3、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如何预防流感,感染流感病毒之后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最容易发生什么疾病?
(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课题
二、介绍什么是流感(学生收集的资料)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约每隔十年发生一次变异,继之会发生世界性大流行。是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很强的传染性。型与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发病后全身症状严重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流感一年四季都可流行,一般多在冬春季节,而大流行多数从夏季开始。而我国南方每年的3月至7月的是发生季节性流感的多发性季节,目前我市也逐渐进入季节性流感高峰期。
三、展示学生收集的世界上几次大的流行性感冒的危害
(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四、学生介绍流行感冒的特征
(学生先发言,再展示)
发病突然,发病率高,常呈暴发流行并多次反复。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病毒随咳嗽、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为主,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也有可能。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四、流行感冒的特征
潜伏期1—3天,起病急,症状为高热、畏寒、头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全身酸疼,体温高达39—40℃,2—5天后热退,开始出现呼吸道症状。
可分为三型:
1、单纯型:最常见,症状如上所述,病程约一周。
2、中毒型:全身中毒型症状严重,具有脑炎、脑膜炎或中毒性心肌炎等临床表现。
3、肺炎型:老幼患者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本型流感,可由流感病毒引发,也可继发于细菌性肺炎。
五、预防措施
1.三避免:
  ①避免到人群拥挤场所扎堆;
  ②不要随意用手触摸鼻子、嘴巴和眼睛;
  ③避免密切接触流感样带症状者。
2.五做到(核心是: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①做到睡眠充足;
  ②做到摄入足够、齐全、丰富的营养(肉、蛋、奶、米面与新鲜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如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小商小贩的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等。
  ③做到坚持合理锻炼身体;
  ④做到勤用肥皂洗手,尤其饭前、便后、咳嗽、喷嚏后;养成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
  ⑤做到远离或避开不加防护的咳嗽、喷嚏者,自己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等遮掩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等及时丢入垃圾箱桶,然后用肥皂清洗双手。
  ⑥做好厕所、走道等校内场所环境卫生工作,保持房间通风透气,卫生良好。
六、结合学生的展示,进行小结
流感并不可怕,每年都会发生,但我们要做到的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最重要。认识区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他仍然会感染,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那么我们就要做到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七、课后作业
每人根据今天学习,出一期手抄报进行展示。
小结与反思: 这节课学生配合很积极,课前在收集资料方面做得比较好,学生准备很充分。课上发言很积极,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了解了流行性感冒的危害、特征、症状及预防措施,较好的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不足之处是这节课可操作性差,不够形象具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