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依法行使权利》学案 【学习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将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观看视频,情景再现,能够认识到并说出权利是有界限的,不能滥用权利。 2.通过案例剖析,能归纳总结出依法维护权利的方式,增强法治意识。 3.以案普法,增强权利意识,珍惜权利,依法行使权利,依法维护权利。 【评价任务】 1.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析郎某和杨某的行为造成的影响,并总结案例对于自己今后行使权利的启示,进行分享交流,总结展示。(检测学习目标1) 2.观看视频,概括总结我们依法行使权利的要求。(检测学习目标1) 3.深入剖析 “取快递女被造谣案”,准确说出依法维权的具体方式(检测学习目标2) 4.阅读材料,逐步分析王某的维权过程,总结归纳出依法维权的方式,增强权利意识。(检测学习目标2和3) 【重点难点】 重点:行使权利有界限,依法行使权利。 难点:维护权利守程序,依法维权,增强权利意识。 【学习方法】 情境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学习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分析“取快递女被造谣案”,说说自己的见解。 二、课堂探究 活动一: 行使权利有界限 【法眼观社会】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案例: 7月7日,郎某在快递驿站内使用手机偷拍正在等待取快递的谷某,伙同何某造谣谷某出轨,捏造微信聊天记录、视频图片等不实信息。将其发布在微信群,后经他人转发、扩散多个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引发大量点击、阅读及低俗评论,引起社会热议,导致谷某无法正常履职被公司劝退,后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状态。 请你分析郎某、何某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案例对我们行使权利有怎样的启示。 要求:①从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等角度分析问题。 ②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讨论,每小组1名同学负责记录观点; ③1名代表分享观点,一次分享一种观点,时间3分钟。 【守法·筑梦】 请同学们列举现实生活中不正确行使权利的行为。 【法眼观社会】 观看视频《疫情外出》,你如何看待杨某的行为。 活动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维权进行时】 材料一: 谷女士向法院提出自诉,最终,检察机关起诉认定,被告人郎某、何某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不仅损害被害人的人格权,而且经网络得以广泛、迅速传播,严重扰乱网络社会公共秩序,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依法应以公诉程序追究其诽谤罪的刑事责任 思考问题:谷某采取了哪种维权方式? 材料二:王某带儿子去补课机构参加课程试听活动,听完后,觉得该课程老师幽默风趣、讲解知识清晰明了,于是给儿子报名了该课程,并且再三确认课程确实是该老师上课。但当儿子去上课时发现,原来的老师已经辞职,该课程换了一位上课质量很差老师。 思考问题:王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A.王某和儿子一起来到补课机构,将上课老师变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希望双方通过沟通解决纠纷。 此方案属于哪种维权途径? B.王某要求机构退回补课费用,但是补课机构表示,一旦缴费后概不退款。双方协商不成,情绪激动,导致问题搁置。王某实在无奈,只好联系了居委会的人民调解员来调解。调解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补课机构终于同意并且承诺月底退款。 王某采取的是哪种维权方式? C.到了月底,补课机构思量后又觉得自己利益受损,不愿如期退还费用,只说可以给王某的儿子换一个课程。为了讨还费用,王某又和老板起了争执,人民调解员再次前来调解,未取得成功。 面对这样的商家,王某还可以怎么办? 三、分享收获 学有所得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请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四、拓展作业 躬行实践 搜集315晚会中曝光的典型案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件。 提示要点: 1、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2、形成书面文字材料 五、教师寄语 公民权利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有范围的。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不断增强法治意识,珍惜权利,依法行使和维护权利!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