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心理健康学科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 课题:第三课、提高你的注意力 版 本 辽宁大学出版社 年级 五年下册 学校 教师姓名 课 时 1课时 教材简析: 小学心理健康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碰到的普遍性问题,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全面和健康发展。《提高你的注意力》是辽大出版社出版的第十册第三课内容。本课内容围绕心理剧场、情境聚焦、活动体验、和指点迷津等几个内容展开。它不是直接解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各种活动训练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提高注意力的意识,体验注意力集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注意力训练的游戏,使学生学会提高注意力的方法,在每个活动后都让学生总结经验、掌握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养成提高注意力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对学生提高注意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注意力的讨论及理解的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努力做一个快乐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养成提高注意力的习惯。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 我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一个个有个性、有趣味的小游戏自然的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课前我收集了班上同学上课溜号,注意力不集中的典型图片,孩子们看到自己熟悉的同学出现在大屏幕中,即觉得新鲜有趣又感受到其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在我们身边,是为我们更好学习服务的。这些多媒体课件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原本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注入了一股清泉,打破了原有硬性说教的传统模式,自然而然的把提高注意力的重要性和方法渗透给孩子,突破了本课重点,突出了本课难点,使孩子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用红颜色作为教学亮点的画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情境聚焦情感参与 指点迷津 活动体验 故事启迪 总结提高 1、出示游戏《考眼力》,教师介绍要求及游戏规则。 2、引出什么是注意力。 3、游戏《听口令做反向动作》,总结 1、大屏幕出示题目 2、教师计时。 3、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评定注意力等级。 1、出示图片,请生观察:他们在课堂上都是怎样做的,他们的共同表现是怎么的? 2、总结影响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用哪些?随机板书。 3、你有什么精囊妙计可以帮助他们?随机板书。 4、出示小博士的方法 5、你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6、小结:注意力不集中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效率,导致学习成绩及下降。 7、游戏《圈数字》,说明游戏规则,提醒:一定要提高你的注意力。 8、游戏《枪打四》,说明游戏规则,教师示范。 1、出示短文《吃墨水》 2、教师总结,结束本课。 1、A组同学观察图上有什么字母?B组同学观察图上有多少个方格? 2、学生回答老师问题。 3、听老师口令做动作。没有出现错误和经常出现错误的同学说说原因。 1、朗读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圈画。 3、明确自己的注意力等级。 1、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2、看图总结 3、把自己的锦囊妙计填到书上13页,并把自己的结果向全班同学汇报。 4、学生朗读 5、学生谈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和结果。 按老师要求圈出数字。 学生练习后展示, 生生比赛、师生比赛。总结成功的秘诀。 1、学生朗读,谈感受 课件帮助学生了解游戏的规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精力集中,引出本课课题。 检验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直观形象的再现了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景,为下面的总结方法提供依据。 课堂与实际相结合,明确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 课件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 锻炼了学生的注意力,注重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更换了书中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教育学生提高注意力,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 板书设计: 自我奖励 自我暗示 提高你的注意力 互相提示 提高兴趣 明确目的 竞争比赛 教学反思: 一位教育家说过:“注意力是我们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须经过它才能进来。”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方法来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在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提高注意力这一主题的认知和体验,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品质,非常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可操作性强。课堂上我能够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注重融合心理教育的原理、方法与技术,突出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课鲜活,生动。我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我做到了专注、聆听,就像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和大姐姐一样。课后孩子们也愿意把心理方面的困惑说给我听,更符合心理学科的特点和理念。课堂氛围宽松、活跃,师生、生生互相尊重、接纳,形成开放互动,群体传感强的新型课堂。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在情境创设活动中自省、内化、迁移,最终提升心理品质,此外我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收到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