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济宁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山东济宁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导学案

资源简介

2021年中考时政热点: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热点点击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  2020年8月26日,为营造良好安全的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六部门联合下发《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集中开展学生网络素养和网络自我保护教育,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开展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的宣传活动,指导家长履行监护人职责,引导未成年人限时、安全、理性上网,学习使用文明、健康的网络语言,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2.2020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如期播出。在这堂特殊的“第一课”上,你见到了在抗疫全民行动中最具分量的榜样人物和英雄代表,其中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有“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有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毛青、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你还见到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医护代表、坚守在不同岗位的平凡英雄、收获成长的青少年学生代表等。节目围绕“少年强,中国强”这一主题,以“团结?科学?担当”三个篇章展开生动讲述,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展现中国少年儿童在这场疫情中的成长和精神面貌。
3.2020年9月1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文章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健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织密法律保护网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高票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专章,保护个人信息,防止沉迷网络,细化国家监护制度。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补齐了现有法律中的短板,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5.法定最低刑责年龄拟个别下调——未成年人犯罪不再“一放了之”  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6.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颁布第57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10月17日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加、完善多项规定,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涉未成年人侵害问题,包括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问题。
我国现行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于1991年,2006年进行了较大幅度修订。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增加了多项内容,条文从72条增至132条。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有这些变化:
增设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制度。此外,国家还将建立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人员信息查询系统,向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提供免费查询服务。
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
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并明确规定了学校在学生欺凌及校园性侵的防控与处置机制。
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
学校应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应及时制止和处理学生欺凌行为;应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加强家庭保护 细化家庭监护职责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列举了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该履行的监护职责和不得实施的行为。
完善留守儿童委托照护制度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的监护缺失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完善了委托照护制度。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便把孩子委托别人照顾。
明确国家监护制度 为未成年人保护兜底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国家监护制度,规定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由国家承担监护职责。
考点链接:
1.国家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国家主席职权有:外事权、任免权、公布法律、发布命令和荣典权
2.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四道防线是什么?
家庭保护——基础
学校保护——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司法保护——重要保障
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有哪些危害
(1)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2)危害身体健康,使精神变得颓废。
(3)影响现实人际交往,破坏家庭和谐,败坏社会风气。
(4)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等。
4.青少年如何做到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辩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2)传播网络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
(3)主动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自觉接受老师、父母的监督。
5.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强,辦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3)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4)社会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6.为避免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我们青少年应采取哪些措施加强自我防范?
(1)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3)在遇到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青少年如何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2)谨慎交友。
(3)自觉抵制不良诱感,磨砺坚强意志品质,抵制不良行为。
(4)正确对待父母和老师的教育。
(5)知错就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命题预测
1.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正频频示警,不断挑动公众脆弱的神经。这反映出哪些问题?
(1)我国未成年人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
(2)部分未成年人缺乏法治意识和对生命的敬畏。
(3)部分未成年人没有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2. 法定最低刑责年龄拟个别下调体现了什么?
(1)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我国立法工作与时俱进,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3. 有人认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只需要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就行。请你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此观点错误。
(1)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需要法律的约束,发挥法律的强制力,震慑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2)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根本上需要未成年人自身增强法治意识和生命意识,真正敬畏法律,将法律、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打心底敬畏生命、珍视生命,这样才更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除此之外,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约束。
4. 我国修订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现了道德与法治的哪些知识?
(1)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
(3)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4)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科学立法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建设法治中国要求实行良法之治。
5. 张文宏医生的“少年儿童卫生健康宝典”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1)讲究卫生,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2)强健体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3)按时休息,生活有规律,不熬夜,学习时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
(4)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被遇到的困难挫折所吓倒。
6. 2020年《开学第一课》中提到,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1)增强社会责任感,不言代价与回报。
(2)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增长才干。
(3)热爱祖国,对党忠诚,把个人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4)弘扬实干精神,在奋斗中实现人生梦想。
(5)不惧风雨,勇于担当等
7.《开学第一课》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为实现中国梦,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做)
(1)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2)树立远大理想,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
(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
(4)树立责任意识,履行爱国义务。
8.我们青少年怎样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已的贡献?
①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
②具有合作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
③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一定的技能、特长,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④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品质。
⑤要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
9. 请分析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的原因。
(1)是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要求。
(2)部分网络平台缺乏责任心,不讲社会公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3)为了给未成年人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10. 开展这些专项行动对青少年有哪些意义?
(1)有利于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绿色的网络环境。
(2)有利于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
(3)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促进健康成长。
(4)有利于营造关爱青少年的良好社会氛围。
(5)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11. 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谈谈你的建议。
(1)国家: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家庭:认真履行对子女的抚养、教育和监护职责,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3)学校:依法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及时教育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个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2. “教科书式自救”是安全教育的典范,是一门必修课,需要家庭、学校重视与引导。家庭、学校应该怎么做?
(1)家庭:应引导孩子从小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掌握自救等基本技能。
(2)学校:把应急教育训练纳入必修课,完善教育体系,编写教育教材,真正落实各种安全教育演练。
13.从不同角度谈谈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
①青少年:身心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宽容、尊重他人的道德修养;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②家庭: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监管不力;过分溺爱导致子女产生骄横、任性等不良心理。
③学校:片面重视文化课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数育;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教育和管理。
④社会:电视、网络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文化,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判断;法治宣传力度不够,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震摄力不强。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2020年5月20日是第31个“全国学生营养日”,某市教育局开展了“全面、均衡、适量、培养健康的饮食行为”主题活动。各大媒体纷纷开展专题报道活动,各学校积极开设学生营养与健康课。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①家庭保护 ②社会保护
③司法保护 ④学校保护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法律规定是为了
①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④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保护未成年人,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在法律面前享有特权
B.我国实行良法之治,此举有利于更好地呵护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C.法律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我们要充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D.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这将彻底杜绝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现象 ??
4.下列做法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 )
A.在疫情期间,妈妈每天坚持陪女儿在线上学习——家庭保护
B.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案件时采取不公开的形式进行——社会保护
C.淮安市教育局结合疫情防控形势,要求学校延迟开学——学校保护
D.江苏省教育厅开辟“名师空中课堂”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司法保护
5.2020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召开的“依法严惩利用未成年人实施黑恶势力犯罪”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2 954个,恶势力犯罪集团9 814个,其中,有未成年人参与的占到近20%,未成年人涉案人数占总数7%左右。未成年人涉黑涉恶警示我们( )
①珍惜美好生活,远离违法犯罪
②自觉遵纪守法,抵御不良诱惑
③杜绝不良行为,认清犯罪危害
④坚决远离社会,以免受到伤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 非选择题:
1、材料一
近段时间以来,一批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相继修订,引发广泛关注
2020年5月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未成年人的最低民事行为能力年龄降低为8岁,完善了因疫情等突发状况下对儿童的保护,新增条款保障未成年人的居住权、在家庭生活中的各项权益等,未成年人一生各阶段的权利的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 )法。修订后的该法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
(1)请填上正确的法律名称。(2分)
(2)上述法律的制定或修改共同说明了什么?(至少两个方面,4分)
材料二: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ニ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备受关注的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拟下调为12周岁。已满十ニ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
(3)法律具有保抑和规范作用,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处理“保护”与“规范”的关系,健康成长?(至少两个方面,4分)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同学们都很关心这部法律,纷纷谈了自己的看法。
运用法治的价值知识,说明“ 织密法治之网”的理山。(4分)
(2)结合小福的看法,谈谈我们在参与这类活动时应注意什么? (4分)
3、材料:2020年5月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增条款保障未成年人的居住权、在家庭生活中的各项权益等。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的该法新增“网络保护”“政府保护”两章,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
相关法律新增或修订新条款内容共同说明了什么?(至少两个方面,4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共九章132条。本次修订的一大亮点为增设了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专章。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共有37000多人提出了45000多条意见,其中有17000多名未成年人提出了21000多条意见,约占总意见数量的45%。
材料三: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八十二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第八十七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保障校园安全,监督、指导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落实校园安全责任。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你分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过程是如何体现法治要求的。(4分)
材料二中未成年人通过哪一种方式行使民主权利?这一做法有何意义?(4分)
(3)请你从材料三中概括我国政府的作用。(2分)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2020年10月17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同学们就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发表意见。
66611587630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并明确规定了学校发生学生欺凌事件的防控与处置机制。
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并明确规定了学校发生学生欺凌事件的防控与处置机制。
-45720119380小南
小南

475869083820小潭
小潭
856615317500学校应依法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及时制止和处理学生欺凌行为;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
学校应依法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及时制止和处理学生欺凌行为;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



(1)运用法治价值的知识,说明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有关规定的意义。(4分)

(2)防治学生欺凌需要学校依法履职。那么,青少年还应怎么做?(4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修正案(十一)等。为此,同学们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5905512700
9779052705本次法律修订的一大亮点是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低龄不再是逃脱刑罚的门票!
本次法律修订的一大亮点是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低龄不再是逃脱刑罚的门票!
-952539370
4481830162560-69596076835小泉
小泉
739775183515 当然,只有法律修订还不够。未成年人犯罪,牵动太多人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事前的预防,永远好过事后的惩治。
当然,只有法律修订还不够。未成年人犯罪,牵动太多人心。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社会问题。事前的预防,永远好过事后的惩治。
689610114935
520192081915小薇
小薇
请你对小泉的观点进行简要评析。(6分)
(2)请从厉行法治的角度,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几点合理化建议。(至少三点,6分)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网络“云课堂”成为广大学生疫情防控期间学习的主要渠道,但一些网站平台屡屡利用网课推广网游、交友信息,甚至散布色情、暴力、诈骗信息,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为切实解决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突出问题,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
(1)启动涉未成年人网课平台专项整治行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2)作为中学生,你在上网课时应该增强哪些意识?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因欣赏某个艺人而结成兴趣群体,被称之为“饭圈”。这个领域的青少年有的为偶像无底线地刷票打榜、刷量控评、大额消费;有的遇事不论对错,不同群体一言不合就在网上互撕谩骂;有人借维护自己的偶像之名,在网上对他人进行人肉搜索、人身攻击……长期以来让广大网民不胜其扰。
(1)从青少年自身角度看,“饭圈”领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2)你觉得作为公众人物,应该树立怎样的社会形象?
(3)结合材料,谈谈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追星”。
(4)请你为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理智“追星”写一句宣传口号。
9.材料一 校园欺凌案件近年来广泛受到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例显示,某校女生朱某,在宿舍楼里联合其他四名女生一起辱骂、殴打、逼迫17岁的女生高某某下跪,经鉴定,被害人的伤情构成轻微伤。法院以寻衅滋事罪依法分别判处五名被告人十一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材料二 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强调,要按照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的原则,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形成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确保把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1)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体现对中小学生哪方面的保护?


(2)法院以寻衅滋事罪依法分别判处五名被告人十一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体现了哪些法律特征?



(3)为了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请你积极建言献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 2、A 3、B 4.A 5.A
二非选择题
1、(1)未成年人保护(2分)
(2)法律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等等。(4分)
(3)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远离违法犯罪;学会抵制身边的诱惑,避免染不良习气;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等。
2、(8分)
(1)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2分,本小题共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2分,本小题共4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法律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等等。(每点2分,4分,其它回答,符合题意,观点正确,可酌情给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4分)
法治要求良法之治和善治。
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修订的过程中广泛征集民意,体现良法应该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增设网络保护和政府保护专章,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评分说明:每点2分,回答两点即可,至少要有一点能结合材料,没有结合材料最高得2分)
(2)民主决策。(2分)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有利于促进决策的科学化。(2分)
(3)①提供公共服务②管理社会生活(评分说明:2分,每点1分)
5、(8分)
(1)有利于保护未成人健康成长,着力解决未成年人受侵害问题。
或:法治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评分说明:共4分,准确反映题意的其他答案亦可。
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或: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等。或: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遵纪守法,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4分)
评分说明:共4分,准确反映题意的其他答案亦可。
6、(1)下调刑事责任年龄符合良法善治的要求;有利于发挥法律的作用,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等。(4分)(评分说明: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若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2)严格执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以起到警示作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要公正司法;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治宣传,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未成年人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等等。(6分)
(评分说明:任答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若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7.(1)有利于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网课平台规范有序发展;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促进网络文明建设等。
(2)自我保护意识;法治意识;自律意识等。
8.(1)青少年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网络素养不高,不能抵制不良诱惑;缺乏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
(2)遵德守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勤劳勇敢等。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学习偶像身上的优点,汲取榜样力量。
(4)共筑清朗网络空间;理性追星,拒绝盲从。
9.(1)社会保护。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未成年人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依法办事;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依法为未成年人提供家庭保护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