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教学设计
北山镇校 张军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元时期城市居民,乡村农民及岁时节日普通民众的生活。了解“瓦子”、“勾栏“的有关内容,了解杂剧的发展和繁盛;了解宋朝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导入,视频观赏,阅读文字和图片,描述宋元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收集宋元时期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体会传统节日的发展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其实是历史的延续,使他们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 ,并促进他们养成关注普通民众社会生活意识和态度(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讲授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你们最喜欢过哪一个?人们在节日里又有哪些活动?(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回答)
过渡:刚才我们几位同学从吃团圆饭、走亲戚、办年货、穿新衣等方面讲述了我们过年的情景,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春节的喜庆热闹。播放音乐(《春节序曲》)和(反映春节景象图片)。
新课教学:
(一)宋元时期的世俗生活
节日生活
(1)春节等传统节日和习俗
除春节外,中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你知道这些传统的节日都有哪些风俗吗?人们在节日里又有哪些活动?
(学生活动小结)
元宵节 ----元宵灯会、猜灯谜、吃汤圆
清时节 ----上坟(扫墓)、祭祖
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 ----中秋赏月、吃月饼
过度:这就是我们的节日生活,我们就是这样过年过节的;但不知远在上千年前的北宋人们是怎样过年的?请同学们齐读王安石的《元日》。
(2)北宋春节的风俗,展示王安石《元日》
(学生齐读王安石《元日》,并思考诗中反映了北宋人们过年时有哪些习俗?)
总结:你们分析得很不错《元日》提到北宋时期过年的三种风俗:燃放爆竹,家一起喝屠苏酒避邪,大门上要更换新桃符以驱鬼避邪。现在我们还保留着燃放爆竹和张贴春联门神的习俗,只不过家人一起喝屠苏酒已经发展为家人吃团圆饭。
2、城镇居民的生活
(1)展示清明上河图,感受千年以前的北宋的繁华生活
(2)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影片中的北宋人们的活动
《清明上河图》你能从影片中观察到人们在哪些场所分别从事哪些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四人一组合作,把你看到,听到的记录下来,让代表发言,说说你在宋城的所见所闻(用各种形式表达)。
(学生根据刚才所观看视频所记录资料,小组合作说说北宋汴梁城的人们当时的生活)
总结:刚才同学们描述了桥上热闹的情景,看到了汴京街头的繁华景象,茶馆、酒店、小摊、赶车的马夫、行路的商人等,人们各自忙活着自己的事,这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是世俗生活(板书)
(3)解读瓦子、勾栏
指名学生阅读课本说出瓦子、勾栏的定义。
瓦子:在宋代城市中,大型的娱乐活动场所叫做瓦子。
勾栏:在瓦子中,艺人们用绳索、栅栏或布障未成一块块比较固定的演出场,叫做勾栏。
思考题:
同学们想象下,在当时的瓦子有哪些娱乐活动?(杂剧、杂技、舞蹈、“说话”等)
其中最吸引观众的事什么节目?(杂剧)
(4)杂剧知识链接:
杂剧起源于什么时代?宋金时代
什么叫杂剧?杂剧是融合诗歌、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来表演处一个完整的故事。但宋杂剧还是一些滑稽短剧,
元杂剧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戏曲艺术同学们知道哪些著名的元代剧作家?《窦娥冤》
展示:关汉卿、《窦娥冤》剧情
过度:在瓦子里,除了好玩好看的东西,还应该有些什么?(小吃摊点、饭馆、茶楼等。)
在这里,不管是演出的人们,还是看演出的人们,台上台下都乐在其中。热闹繁荣的瓦子和勾栏,确实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就连我们都不禁羡慕起来。这就要大家进一步想想,这样的生活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通过三则材料来找一下答案。
(5)阅读材料,分析社会生活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材料一:(北宋)民居破墙开店,已不足为奇,就连皇宫前的大道上,也任由买卖人吆喝鼓噪。潘楼一带,曾经是名副其实的金融街。珠宝商行“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据说“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反映商业繁荣)
材料二: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禁军的中级军官就可以拿出1000贯钱去买一把刀(林冲买刀)。北宋大臣抱怨世风奢靡时曾说:现在的农夫走卒居然也穿上了丝制的鞋子。难怪有的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 (当时人民生活水平高)
材料三:宋朝时,夜市开始普遍出现,这里荟萃各地风味小吃、歌舞百戏等, 并且营业经常是通宵达旦,与白天没有什么两样。(夜市的兴起)
总结:商业繁荣、人们生活水平较高(注意提醒学生,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高是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坊市制度的打破、夜市的兴起;归根结底,是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分不开的。
过渡:北宋城市里的世俗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板书:城镇生活),那么乡村生活(板书)又怎样呢?
3、乡村人民的生活
江湖艺人南来北往,哪里有观众就在哪里演。城市里的瓦子固然是他们表演的重要场所,还有什么地方观众也很多呢?对,农村里街头巷尾的空地、乡村的集市庙会同样也是好场所。在乡村民间,最主要的一种娱乐活动方式就是“说话”。
除了这些,乡村当时普遍的还有“皮影戏”“木偶戏”“蹴鞠”。蹴鞠战国就有了,它既好玩,又能锻炼身体,到了宋代就更盛行。《水浒传》里的高球,踢的很好,皇上喜欢他,提拨他做了宰相和太尉。因此,一个人具备一定的特长是一件好事,它可以让你在工作、生活中比别人更有好机会。
(二)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1、历史的延续
出示青田石雕、田鱼等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
主题词:老百姓是世俗生活的主人,我们要时刻关注老百姓的生活。
小结:为什么今天的人这么重视过去的东西呢?因没有昨天就没有今天,没人历史上人们的创造,就没有今天的辉煌,历史的长河是源源不断的。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普通百姓的节日生活,城镇生活、乡村生活、请同学们用一个成语概括一下当时百姓世俗生活的特点。
板书设计:
三、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