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 专题四:社会百科全书《民法典》 热点时事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 10 次审议,10 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3 次组织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针对意见反映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专门召开座谈会……一场广泛而热烈的“民法典大讨论”,成为法治中国的靓丽风景。 材料二:民法典中保护个人信息规定:处理自然人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比如3.15晚会中,谁在偷我的“脸”?多家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监控摄像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已经无所不在,但您也许不知道,有些商家所安装的摄像头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记者在全国多地先后调查了20多家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的商户,所到之处,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征得同意更是无从谈起。 材料三: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可以称之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签订合同、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知识链接 1、法律保障生活(七下第九课)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法律的本质) 2、我们与法律同行(七下第十课)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3、诚实守信(八上第四课) 4、善用法律(八上第五课)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5、坚持依宪治国(八下第二课) 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6、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八下第三课) 7、夯实法治基础,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中国(九上第四课) 命题透析: 1、民法典在总则第一条中明确提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 制定本法”。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①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的生活,而且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②法律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挑战。 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④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人员受伤、财产损失让不少人心惊胆战,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民法典草案作出这一规定,意味着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不能明确责任人,那该楼业主都有可能要被追偿责任。这为受害人提供了“兜底”保障,同时为补偿人进一步追偿提供了法律依据。结合材料说明法律具有什么作用?(七下第九课) (1)规范作用: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指引作用: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3)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2021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明了什么? (1)我国坚持科学立法,实行良法之治;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此材料也体现了法律的特征)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民法典内容之广、定义之细,几乎涵盖到了人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这向我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相随,相伴一生 (2)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要养成遵守法律的习惯; (3)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4)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今年3.15晚会中播出,多家知名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所安装的摄像头看似普通,却暗藏玄机。人脸识别信息均被偷偷获取,没有一个商家明确告知,此行为侵犯了公民什么权利?民法典草案完善这一定义的宪法依据是什么? 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原则 6、阅读材料:3?15晚会中废旧钢筋一夜翻新!记者对其中一辆送废旧钢筋的货车进行了跟踪,发现这些废旧钢筋都被送进了揭阳一个隐蔽的工厂,半个小时后,出来的货车则装载满了崭新的钢筋。“新钢筋”除了打着商标,还打着4E 12的标志,标志钢筋产品合格,且达到国家颁布的“抗震”标准。然而,记者将该厂生产的12mm螺纹钢送去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结果显示,重量和直径均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是典型的“瘦身”钢筋。“瘦身”钢筋会影响工程质量,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严惩“瘦身”钢筋等违法行为。 (1)材料说明了什么?(属于是什么) 材料说明了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做事要讲诚信 (2)为什么要讲诚信呢?(八上第四课) 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④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3)作为青少年我们如何践行诚信?(八上第四课) ①树立诚信意识 ②运用诚信智慧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7、同一个人,在绿皮火车里会“吞云吐雾”,但上了高铁就能全程忍住烟瘾;以前喝醉了也敢开车,醉驾入刑后,“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蔚然成风。可见,遏制不文明行为除了持之以恒的道德教化,关键是要让法律长出“牙齿”,让制度成为“高压线”。结合材料,概括法治对社会的作用。(九上第四课)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根本保障, 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形式。走法治道路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8、在民法典各分编草案中,设立了独立的人格权编,废止收容前遣送制度和劳动教养制度,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选举法、集会游行示或法等方面的行政法规,对保障公民及政治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等,这说明了什么?公民在行使权力时要遵循哪些原则?(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八下第三课)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①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他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9、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总规矩”。请你简述二者的区别。(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原因)(八上第二课)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的根本法;民法典规定民法领域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民法典依据宪法制定,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民法典更严格。 10、我国法律不断的健全和完善,谈一谈厉行法治的要求?(怎样厉行法治?)(九上第四课)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履行义务 2)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的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11、在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一些问题,公民怎样维护自身权益? (1)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2)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3)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己身权益 12、当我们遇到侵害时,怎样依法求助?(八上第五课) (1)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我们可以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1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权的方式是什么?(维权的途径?)(八下第三课) 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14、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说明在新时代应如何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九上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5、伴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青少年,你应该怎样做到与法同行? ①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③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④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⑤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_21?????????è?????(www.21cnjy.com)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