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专题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专题复习学案-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主题一依法“战”疫
【热点·链接】
   利用疫情哄抬物价,不仅在道德上是“趁火打劫”的恶劣行为,在法律上也必然要受到严惩。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已有不少商家因哄抬物价被严惩。
2020年2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他强调,要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知识·检索】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3.法律的作用。
4.依法治国的原因。
5.依法办事的原因。
【命题·视角】
1.为什么要依法“战”疫?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依法防疫,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能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3)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2.“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已有不少商家因哄抬物价被严惩”体现了法律的哪个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材料体现了法律有哪些作用?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3)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4)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如何做到依法“战”疫?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依法“战”疫,就要遵守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己利益的过程中,也要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依法“战”疫,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决捍卫者。
(4)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战”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5.结合“利用疫情哄抬物价,不仅在道德上是‘趁火打劫’的恶劣行为,在法律上也必然要受到严惩”谈谈对道德与法治的关系的认识。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
主题二关注未成年人保护
【热点·链接】
   2019年12月2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记者会,发言人岳仲明在记者会上通报近期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 据岳仲明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共收到40 504位社会公众提出的49 659条意见。?
【知识·检索】
1.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2.保护未成年人各个方面的责任。
3.未成年人应该怎样珍惜权利、履行义务?
4.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命题·视角】
1.为什么这两部法律的修改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
(1)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2)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
2.未成年人应该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3.请你针对未成年人保护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1)家庭保护:家长应引导未成年人开展健康的活动,预防未成年人误入歧途。
(2)学校保护: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3)社会保护:政府应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4)自我保护:①树立安全意识,保持警惕,远离危险。②学会正确的自救和求救。
4.青少年应如何与法同行?
(1)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自觉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树立法治意识。我们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
(4)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题组集训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年2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提出要依法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严惩暴力伤医犯罪等九类犯罪行为,最高检检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万春表示,对九类犯罪一律从严从重追究刑事责任,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坚持“严”字当头。这告诉我们 (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由国家制定
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预防疫情主要靠自觉
2.下列对漫画《重罚》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法律是规范人们的唯一行为规范 ②法律能杜绝哄抬物价商品的行为
③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合法权益 ④法律为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2020?连云港中考)在经历“超长寒假”后,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进入开学季。为保障复课安全,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中小学开学师生员工入校流程图,织密校园疫情防控安全网。这一措施 (   )
①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②能够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③有利于呵护学生的生命健康 ④能够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除了“一问三不知”的黄冈卫健委主任外,浙江、贵州、海南、内蒙古等地纪委监委也对一些在疫情防控中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严厉问责。以下最适合材料的法律特征是 (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殊行为规范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5.(2020?齐齐哈尔学业考)下列行为违反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是 (   )
A.父亲让八年级的小东辍学回家 B.学校对学生进行防疫安全教育
C.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 D.公共图书馆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
6.(2020·成都学业考)成都某校非常重视法治教育,积极开展了模拟法庭、读宪法学宪法、知名律师进课堂、看案说法等实践活动,学生反响强烈,效果显著。近年来,该校学生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不良行为逐年减少,违法犯罪案件零发生。这表明法律 (   )
①护佑学生健康成长 ②限制学生个性发展 ③引导学生自我规范 ④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0·黔西南学业考)2020年4月27日是某初级中学复课的第一天。一大早,学校的领导、老师就到校门口迎接同学们,警察、保安也早早到位,维持校门口的秩序。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
A.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B.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C.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D.家庭保护、司法保护
8.(2020·福建中考)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关注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校园安全、人身权益受侵害等问题。此举的目的在于(   )
①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②保证未成年人免受外界伤害
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④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 疫情防控期间,明知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又恶意传播病毒、污染公共场所的,可能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材料二 记者2020年2月8日从山东省人民检察院获悉,截至2月6日,山东省检察机关对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案件共提前介入引导侦查35件,批准逮捕2件3人。其中,妨害公务5件,寻衅滋事3件,故意伤害1件,诈骗9件,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1件,非法经营1件,销售伪劣产品2件,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2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7件,妨害传染病防治案3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1件。
(1)以上材料体现出法律的哪些特征?
(2)材料二说明了法律有什么作用?
(3)我们青少年应该对法律持怎样的态度?
10.云南省检察机关积极参与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强化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实施“星星点灯”工程,落实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探索建立流动未成年人异地帮救、涉案家庭亲职教育等机制,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1)上述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此外,未成年人还受到哪些保护?
(2)云南省检察机关强化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的原因有哪些?
(3)法治建设为我们保驾护航,你认为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些什么?
题组集训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年2月1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提出要依法严惩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犯罪、严惩暴力伤医犯罪等九类犯罪行为,最高检检委会副部级专职委员万春表示,对九类犯罪一律从严从重追究刑事责任,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坚持“严”字当头。这告诉我们 ( A )
A.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法律由国家制定
C.法律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D.预防疫情主要靠自觉
2.下列对漫画《重罚》理解正确的是 ( C )
①法律是规范人们的唯一行为规范 ②法律能杜绝哄抬物价商品的行为
③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合法权益 ④法律为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2020?连云港中考)在经历“超长寒假”后,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进入开学季。为保障复课安全,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了中小学开学师生员工入校流程图,织密校园疫情防控安全网。这一措施 ( C )
①体现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②能够实现学生的人生价值
③有利于呵护学生的生命健康 ④能够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除了“一问三不知”的黄冈卫健委主任外,浙江、贵州、海南、内蒙古等地纪委监委也对一些在疫情防控中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严厉问责。以下最适合材料的法律特征是 ( D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殊行为规范 B.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5.(2020?齐齐哈尔学业考)下列行为违反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是 ( A )
A.父亲让八年级的小东辍学回家 B.学校对学生进行防疫安全教育
C.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 D.公共图书馆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
6.(2020·成都学业考)成都某校非常重视法治教育,积极开展了模拟法庭、读宪法学宪法、知名律师进课堂、看案说法等实践活动,学生反响强烈,效果显著。近年来,该校学生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不良行为逐年减少,违法犯罪案件零发生。这表明法律 ( C )
①护佑学生健康成长 ②限制学生个性发展 ③引导学生自我规范 ④营造良好校园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0·黔西南学业考)2020年4月27日是某初级中学复课的第一天。一大早,学校的领导、老师就到校门口迎接同学们,警察、保安也早早到位,维持校门口的秩序。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B )
A.家庭保护、学校保护 B.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C.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D.家庭保护、司法保护
8.(2020·福建中考)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关注未成年人家庭监护、校园安全、人身权益受侵害等问题。此举的目的在于( D )
①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地位 ②保证未成年人免受外界伤害
③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④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9.材料一 疫情防控期间,明知自己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又恶意传播病毒、污染公共场所的,可能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最高可判处死刑。
材料二 记者2020年2月8日从山东省人民检察院获悉,截至2月6日,山东省检察机关对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案件共提前介入引导侦查35件,批准逮捕2件3人。其中,妨害公务5件,寻衅滋事3件,故意伤害1件,诈骗9件,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1件,非法经营1件,销售伪劣产品2件,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2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7件,妨害传染病防治案3件,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1件。
(1)以上材料体现出法律的哪些特征?
答: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2)材料二说明了法律有什么作用?
答: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说明法律具有规范我们的行为和保护我们权益的作用。
(3)我们青少年应该对法律持怎样的态度?
答: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护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是我们应树立的价值标准。
10.云南省检察机关积极参与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强化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实施“星星点灯”工程,落实未成年人犯罪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探索建立流动未成年人异地帮救、涉案家庭亲职教育等机制,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1)上述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此外,未成年人还受到哪些保护?
答:司法保护。此外还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
(2)云南省检察机关强化未成年被害人关爱救助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法治建设为我们保驾护航,你认为青少年可以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做些什么?
答:青少年应该:①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或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②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树立法律信仰,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