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我们与法律同行 自主预习 第一目 学会依法办事? 12月份是《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规定的法治宣传教育月。为更好服务推进法治中国、法治山东建设,大力营造依法办事、遇事找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良好环境,某市开展了一系列法治宣传活动。 1.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怎样做到依法办事? 要求 具体内容 (1)要树立法治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背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2)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①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3)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第二目 树立法治意识? 2020年4月22日,郑州市惠济区第六中学政教处组织开展了“防控疫情与法同行”线上专题学习及征文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关爱和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让广大青年学生懂得从自身做起,依法科学参与疫情防控。 3.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3)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4.树立法治意识有哪些要求? (1)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5.法治时代道德具有哪些作用?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6.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青少年的要求有哪些? (1)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易错·辨析】 观点:法治就是指依法办事。 辨析: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法治不仅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还要求广大民众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守法观念、维权意识等。 【知识·迁移】 国家工作人员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 提示:(1)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有利于营造学习宪法、热爱宪法、捍卫宪法的社会氛围。 (3)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 (4)有利于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5)有利于培育和弘扬宪法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探究突破 【情境·扫描】 5名未成年女生因校园欺凌被判刑 某中学5名未成年女生在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2名女同学,并拍摄视频,在自己的微信群内传播,结果造成2人轻微伤,其中1人无法正常生活、学习。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了这起校园欺凌案,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11个月到1年有期徒刑。 【感悟·思考】 1.5名被告人被法院判刑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法律意识淡薄,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2.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警示? 提示:①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②学会依法办事,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③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④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触犯国家法律,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⑥未成年人虽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我们青少年要学法、懂法,不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脉络·归纳】 【核心·必记】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 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5.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 6.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课堂诊断基础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 ) ①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②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尊严 ③提高修养,法律至上 ④遇到问题,随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结合漫画,它启示我们 ( ) ①依法办事必须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规定 ②执法人员为了维护权益可采取一切手段 ③依法办事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④执法人员在紧急状态下可以不依法办事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国家大事,当靠个人的力量或者组织的力量解决不了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法”,人们从内心里信任“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②要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③要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④要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20·桂林学业考)人民法院发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告诉我们 ( ) A.应以法律规范道德行为 B.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C.法律与道德相互对立 D.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替代 5.中学生小柳认为交警给妈妈开出的汽车违停罚单存在错误,通过查询相关法律、实地考察当时的停车地点标志线后,他支持妈妈依法申请撤销罚单。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核实后,依法撤销了违停罚单。小柳和妈妈的做法告诉我们 ( ) ①要充分利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②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 ③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④要树立法治意识,推动法治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6.(10分)(生活情境题)【健全法治,依法办事】 (1)“红绿灯变奏曲”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分) (2)“红绿灯协奏曲”的持续演奏,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协奏曲”,更需要法律的规范指引。所以,树立法治意识对每个公民尤为重要。树立法治意识,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5分) 7.(10分)(思维拓展题)成长中有时非常“任性”,有时会萌发一些莫名其妙的冲动。请你仔细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相关问题: (1)他们的行为启示我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办?(2分) (2)法治社会,要求人人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是什么?(4分) (3)你将如何树立法治意识?(4分) 周末作业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护的对象有 ( ) ①有精神疾病的小学生王某 ②刚刚过了18周岁生日就因盗窃而被抓的学生金某 ③刚满13周岁因过失杀人而被抓的初中生陈某 ④下岗失业人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统计,近年来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每年我国有近2万名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万—50万名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未成年人易受到伤害的原因有 ( )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③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④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020·洪江质检)漫画《“动真格”》中的做法 ( )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B.可以杜绝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 C.体现了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D.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 4.(2020·郑州中牟外国语学校质检)从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让减负落到实处;到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综合素质评价;再到教育部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各地全面排查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一系列与中小学生成长有关的文件、措施相继出台说明( ) A.学校教育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重大问题 B.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关键要靠国家 C.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基础 D.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 5.(2019·黄冈学业考)下列生活场景中的做法与“四大保护领域”的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 ) 题肢 四大保护领域 生活场景 ① 家庭保护 派出所向对女儿实施家暴的王某某开出了一张《反家庭暴力告诫书》 ② 学校保护 学校开展“抵制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普法活动 ③ 司法保护 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会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 ④ 社会保护 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国庆节期间,某市政府为了增添节日氛围,在市中心主要街道两旁摆放了许多花。市民李某看到后非常喜欢,趁夜色拿走了几盆。路人发现后,指出其错误,李某振振有词地说:“这又不是你家的,我享有自由权,你管不着。”李某的做法错在 ( ) A.没有认识到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B.没有依法办事,损害了国家的、集体的利益 C.没有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D.没有认识到自己并不享有自由权 7.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具有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 )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七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 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2020年1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宰客”的长途客车》为题,曝光了沪昆高速公路沿线贵州铜仁、湖南湘潭、江西上饶境内客车司机伙同黑店经营者“宰客”乱象,引发关注。面对“宰客”现象,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 ( ) A.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B.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C.法律是道德建设的保障 D.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 9.《天津日报》2020年1月17日报道:随着近年来依法治国和普法教育的广泛推动,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和比例都有所下降,但当前未成年人依法而行、分辨是非、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法治教育尚待加强,需要统筹协调、持续有效地普法宣传。建设法治中国,未成年人应该 ( ) 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③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④参与制定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0.材料一 2020年疫情期间,延期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地市推出众多举措,搭建“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建立双向交流渠道。线上教学“不停学”,分类施教“合理学”,精管到位“有效学”。 材料二 2020年2月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14岁少年王某某大闹疫情防控卡口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视频显示:在取快递途经疫情防控卡口点时,该少年不服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管理,破坏防控设施,与值守人员产生冲突,还自称“我爸是县委的!打我啊。” (1)结合材料一分析各地市为什么特别关注未成年人。(8分) (2)结合材料二,从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角度,写两条评论进行留言交流。(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写出自己的内心感言。(6分) 课堂诊断基础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无法而不治,民无法而不立。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 B ) ①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 ②遵守法律,捍卫法律尊严 ③提高修养,法律至上 ④遇到问题,随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结合漫画,它启示我们 ( C ) ①依法办事必须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规定 ②执法人员为了维护权益可采取一切手段 ③依法办事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④执法人员在紧急状态下可以不依法办事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国家大事,当靠个人的力量或者组织的力量解决不了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法”,人们从内心里信任“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D ) ①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②要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③要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④要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促进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20·桂林学业考)人民法院发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民事案例,告诉我们 ( B ) A.应以法律规范道德行为 B.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C.法律与道德相互对立 D.法律与道德可以相互替代 5.中学生小柳认为交警给妈妈开出的汽车违停罚单存在错误,通过查询相关法律、实地考察当时的停车地点标志线后,他支持妈妈依法申请撤销罚单。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核实后,依法撤销了违停罚单。小柳和妈妈的做法告诉我们 ( C ) ①要充分利用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②一切事情都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 ③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④要树立法治意识,推动法治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6.(10分)(生活情境题)【健全法治,依法办事】 (1)“红绿灯变奏曲”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分) 答: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我们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自觉维护交通秩序,骑文明车、行文明路、做文明人。 (2)“红绿灯协奏曲”的持续演奏,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协奏曲”,更需要法律的规范指引。所以,树立法治意识对每个公民尤为重要。树立法治意识,对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5分) 答:树立法治意识,就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7.(10分)(思维拓展题)成长中有时非常“任性”,有时会萌发一些莫名其妙的冲动。请你仔细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相关问题: (1)他们的行为启示我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么办?(2分) 答:树立法治意识,尊法守法。提高道德修养,遵纪守法。增强法治观念,依法办事。 (2)法治社会,要求人人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依法办事的要求是什么?(4分) 答: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愿望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你将如何树立法治意识?(4分) 答:树立法治意识,就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做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周末作业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护的对象有 ( C ) ①有精神疾病的小学生王某 ②刚刚过了18周岁生日就因盗窃而被抓的学生金某 ③刚满13周岁因过失杀人而被抓的初中生陈某 ④下岗失业人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据统计,近年来各类未成年人伤害事件呈上升趋势。每年我国有近2万名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万—50万名儿童受到车祸、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人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未成年人易受到伤害的原因有 ( D )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③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④未成年人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2020·洪江质检)漫画《“动真格”》中的做法 ( C )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 B.可以杜绝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 C.体现了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D.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 4.(2020·郑州中牟外国语学校质检)从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让减负落到实处;到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动手实践内容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和综合素质评价;再到教育部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要求各地全面排查校园食堂及周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一系列与中小学生成长有关的文件、措施相继出台说明( D ) A.学校教育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重大问题 B.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关键要靠国家 C.学校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基础 D.国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高度重视 5.(2019·黄冈学业考)下列生活场景中的做法与“四大保护领域”的要求对应一致的是 ( B ) 题肢 四大保护领域 生活场景 ① 家庭保护 派出所向对女儿实施家暴的王某某开出了一张《反家庭暴力告诫书》 ② 学校保护 学校开展“抵制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普法活动 ③ 司法保护 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时,对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会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 ④ 社会保护 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国庆节期间,某市政府为了增添节日氛围,在市中心主要街道两旁摆放了许多花。市民李某看到后非常喜欢,趁夜色拿走了几盆。路人发现后,指出其错误,李某振振有词地说:“这又不是你家的,我享有自由权,你管不着。”李某的做法错在 ( B ) A.没有认识到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B.没有依法办事,损害了国家的、集体的利益 C.没有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D.没有认识到自己并不享有自由权 7.下列行为中,体现出公民具有法治精神和法律至上信仰的是 ( D ) ①吴利打电话向有关部门举报学校附近有一个黑网吧 ②“又该缴税了。”“嗯,我想想怎样少缴点税。” ③七年级女生宁宁坚决制止父亲在工地建设上以次充好、违规操作的行为 ④“爸,给钱我上学。”“去,去,我和你妈离婚了,问她要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2020年1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宰客”的长途客车》为题,曝光了沪昆高速公路沿线贵州铜仁、湖南湘潭、江西上饶境内客车司机伙同黑店经营者“宰客”乱象,引发关注。面对“宰客”现象,仅靠法律的强制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将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紧迫工程来抓。这是因为 ( B ) A.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B.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C.法律是道德建设的保障 D.道德更适用于小事情 9.《天津日报》2020年1月17日报道:随着近年来依法治国和普法教育的广泛推动,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和比例都有所下降,但当前未成年人依法而行、分辨是非、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法治教育尚待加强,需要统筹协调、持续有效地普法宣传。建设法治中国,未成年人应该 ( A ) 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举报违法犯罪行为 ③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④参与制定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0.材料一 2020年疫情期间,延期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地市推出众多举措,搭建“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建立双向交流渠道。线上教学“不停学”,分类施教“合理学”,精管到位“有效学”。 材料二 2020年2月8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14岁少年王某某大闹疫情防控卡口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视频显示:在取快递途经疫情防控卡口点时,该少年不服从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管理,破坏防控设施,与值守人员产生冲突,还自称“我爸是县委的!打我啊。” (1)结合材料一分析各地市为什么特别关注未成年人。(8分) 答: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③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结合材料二,从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角度,写两条评论进行留言交流。(6分) 答: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依法办事,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③我们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写出自己的内心感言。(6分) 答:①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②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③学会依法办事,树立法治意识。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