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 自主预习 第一目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等一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1.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第二目 法治的脚步?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2020年还将继续审议专利法(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长江保护法等法律草案……2020年,中国的法治脚步继续前行。 2.法律是怎样产生的?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3.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3)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4.法治的内涵、要求和地位各是什么? (1)内涵: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地位: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②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意义是什么? (1)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易错·辨析】 观点: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辨析:观点错误。 生活需要法律不仅仅表现为法律制裁违法犯罪。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知识·迁移】 提示:(1)法治,就是国家以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 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 (2)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 如我国的封建社会,用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探究突破 【情境·扫描】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0年1月就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指出,2019年,政法战线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造了良好环境。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要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继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感悟·思考】 1.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强调和重视法治? 提示:(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3)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我国是如何推进法治建设的? 提示:(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定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脉络·归纳】 【核心·必记】 1.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5.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6.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课堂诊断基础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父母随意打骂儿女,在法律上讲这是家庭暴力;父母不可以随便看儿女的日记,这是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学生犯错误了,教师不可以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买到假冒商品,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15……这一切都说明( )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②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④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每晚7时许,广场舞爱好者在各个小区空地上挥汗起舞。这边是《小苹果》,那边是《最炫民族风》,各种音乐竞赛高音、舞队噪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律师认为,在增强居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同时,还需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这说明 ( ) ①法律离我们很近 ②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③法律调节社会关系,为人们生活服务 ④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对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尺 ④是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对右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依法对国家进行治理 ②治理国家只能依靠法治 ③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④强调用人治代替法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甘肃临夏2020年3月13日确认的境外输入性病例敏某某、张某某,回国后未按规定如实报备,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侦查。这 ( ) ①说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②表明法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正确道路 ③体现了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决心 ④证明了任何隐瞒疫情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6.(10分)(生活情境题)法是一种规范,一种规则。知道规则的人,才会生活。知道法律,就知道允许做的事怎么做,如怎么继承、怎样维权、怎样买卖、怎样租赁、怎样赠予;等等。按照法律做事,就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按法律办事,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从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7.(10分)(思维拓展题) 面对社会生活中重霾频袭、跨界污染、源头告急等一系列环保难题,我国新环保法历经四次审议,从立法宗旨到具体条文,都体现出我国依法治污,保障民生的民意。新环保法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环境日,规定公民应当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保义务,还确保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新环保法加大惩治力度,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等行为“按日计罚”。 (1)阅读材料,结合本课所学有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6分) (2)生活中,你准备怎样践行新环保法,为建设法治中国作贡献?(4分) 课堂诊断基础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父母随意打骂儿女,在法律上讲这是家庭暴力;父母不可以随便看儿女的日记,这是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学生犯错误了,教师不可以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买到假冒商品,可以拨打投诉电话12315……这一切都说明 ( B ) 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②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③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 ④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每晚7时许,广场舞爱好者在各个小区空地上挥汗起舞。这边是《小苹果》,那边是《最炫民族风》,各种音乐竞赛高音、舞队噪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律师认为,在增强居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同时,还需执法部门严格执法。这说明 ( C ) ①法律离我们很近 ②法律能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③法律调节社会关系,为人们生活服务 ④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对法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D ) ①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尺 ④是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对右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D ) ①依法对国家进行治理 ②治理国家只能依靠法治 ③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④强调用人治代替法治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甘肃临夏2020年3月13日确认的境外输入性病例敏某某、张某某,回国后未按规定如实报备,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立案侦查。这 ( D ) ①说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②表明法治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正确道路 ③体现了我国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的决心 ④证明了任何隐瞒疫情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6.(10分)(生活情境题)法是一种规范,一种规则。知道规则的人,才会生活。知道法律,就知道允许做的事怎么做,如怎么继承、怎样维权、怎样买卖、怎样租赁、怎样赠予;等等。按照法律做事,就能受到法律的保护;不按法律办事,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甚至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从法律与生活的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答:法律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密不可分;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的未来生活;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7.(10分)(思维拓展题) 面对社会生活中重霾频袭、跨界污染、源头告急等一系列环保难题,我国新环保法历经四次审议,从立法宗旨到具体条文,都体现出我国依法治污,保障民生的民意。新环保法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环境日,规定公民应当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保义务,还确保了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新环保法加大惩治力度,对违法排放污染物等行为“按日计罚”。 (1)阅读材料,结合本课所学有关知识,谈谈上述材料给了你哪些启示。(6分) 答:①生活需要法律。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②法律是用来管理社会的工具,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③新环保法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⑤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2)生活中,你准备怎样践行新环保法,为建设法治中国作贡献?(4分) 答:示例:正确行使新环保法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积极履行新环保法规定的各项义务;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等。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