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技术与设计1》知识复习要点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技术的概念及来源 a.技术的概念:P2b.技术的来源: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c.技术的产生与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人类的需求促进了技术的产生并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一、技术的价值1、技术与人(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P2-42、技术与社会;P5-8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 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3、技术与自然。P8-10 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要求:1、理解技术对人、社会、自然的作用,并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二、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五个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2、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P14科学 技术概念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侧重点 认识自然 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目的 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回答的问题 “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研究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举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瓦特发明蒸汽机3、专利的作用;P174、专利申请的过程。P18 提交申请阶段—— 受理阶段—— 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要求:能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技术的性质。三、技术的未来1、对待技术的态度。P20理性看待技术,正确使用技术 ;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 ,从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更为负责 、更有远见 、更具道德地使用技术,共同构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文化相协调的未来技术世界。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1、技术与设计的关系;P24-25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2、设计的丰富内涵。(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及其侧重点)P26技术设计侧重---- 功能 材质 结构 工艺 舒适 程序 规范 规格艺术设计侧重---- 造型 对称与平衡 色彩 美感 动感 节奏感 方向感 比例要求:能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1、人机关系的概念;当人使用物品时,物品与人产生了的一种相互关系 , 称为人机关系。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四点)P30-32高效、健 康、舒 适、安全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四点)P32-34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人的生理需求与人的心理需求、信息的交互。要求:熟悉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及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需要考虑哪些关系。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1、技术试验的概念及重要性;P36-37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试验。技术试验是技术设计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内容,是技术设计的科学依据。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使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一条基本途径。验证技术是否成功,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2、技术试验的分类;P37-38根据应用的范围不同进行分类,如: 农业试验 、 工业试验、国防试验、 科学技术试验。根据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如:性能试验、 优化试验、 预测试验、 信息试验等。3、常用的技术试验方法。(五种) 优选、模拟、虚拟、强化、移植试验法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设计的一般过程;(五个步骤)P46-54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2、方案构思的主要环节;(五点)P47-511、收集信息 2、设计分析 3、方案构思 4、方案呈现 5、方案筛选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1、设计的七个原则;P57-65 1.创新原则 2.实用原则 3.经济原则4.美观原则 5.道德原则 6.技术规范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2、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的关系。P66设计是一项综合活动,设计的各种原则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要求:能结合案例分析设计的各个原则。三、设计的评价 1、设计评价的分类;P68评价对象由两部分组成:设计的过程、设计的成果评价者由两部分组成:自我评价、他人的评价2、设计过程的评价内容;P69 评价的内容:(1)设计过程是否完备;(2)分工是否合理;(3)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4)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5)形成的中间成果(方案)是否符合要求;(6)全过程是否有质量控制和相应的监督、改进措施。3、最终产品的评价依据70-71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评价,二是依据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要求:能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能用评价表和坐标图对产品进行评价。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一、发现问题 1、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3点);P79-82观察日常生活、收集和分析信息 、技术研究和技术试验2、收集信息的多种方法(6点);P80文献法、 问卷调查法、 集体询问法、家庭走访询问法、 电话询问法、 个别询问法。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P81-824、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在发现问题中的重要性(3点)。P82从已有的技术研究中发现与之相联的新问题----从已有的研究结论中发现新问题 --通过技术研究、技术试验的过程中获得灵感、体悟,进而发现新的问题二、明确问题 1、明确问题的重要性(2点)P85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除了需要进行一些主观的分析外,还可以借助于一些研究手段(如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等)来进行,这样可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又可以为分析问题解决的条件及实现的可行性、提出设计要求奠定基础。2、判断问题是否明确的方法(3点)P84;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抓住核心概念;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抓住问题所涉及的环境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抓住提出问题的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条件判断问题是否有价值的标准(6点)P84;3、能根据设计对象和现有的工作条件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达到的标准和所受到的限制;P87-884、能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P88-90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1、理解设计分析的基本思路,掌握产品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P94-95物、人、环境2、能对具体的产品进行设计分析,并能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P96-98必须学会选择标准件,如灯泡、灯座、插头、开关等。这样既可简化制作过程,又能实现通用通换。标准件是指经优选、简化、统一并给以标准代号的零件或部件。3、能针对某个具体设计对象,构思并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相关设计规范的设计方案;4、掌握设计方案的几种常用的构思方法(4种);P99-101(1)草图法 (2)模仿法 (3)联想法 (4) 奇特构思法5、能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P102-103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一、设计表现图 1、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至少掌握6种);P110-112图样、图表、模型、符号、声音、手语和旗语、计算机程序、视觉、听觉语言。2、能用草图法绘制基本图形;P113-1143、效果图的识读要点(3点);P1164、掌握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P117-118二、常见的技术图样 1、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正投影法;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并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3、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4点)及尺寸三要素;P124正确、 完整、 清晰、 合理。 尺寸界线 、 尺寸线、 尺寸数字4、知道机械加工图的组成部分(3部分);P126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 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栏和文字说明。5、会画简单的剖视图;P127-1286、认识常见的电子元件的符号和含义。P128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一、模型1、知道模型及其功能(2点)P138-139使设计对象具体化、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2、模型在不同阶段的作用(5个)P140-141草模、 概念模型、 结构模型、 功能模型 、 展示模型二、工艺1、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P142工艺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工艺的种类:常见的工艺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 检测工艺、 铸造工艺、 表面处理工艺等。2、知道金属材料的加工工序(6道)及常用的工具和设备。P143-150划线、锯割、切削、钻孔、连接、表面处理划线步骤:划出基准、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锯割操作要领:一、站位和握锯要正确. 二、推锯加压 ( file: / / / E:\\通用1\\备课\\教案\\7\\7\\钳.flv" \t "_parent ),回拉不 ( file: / / / E:\\通用1\\备课\\教案\\7\\7\\钳工具.flv" \t "_parent )加压. 三、锯程要长. 四、推拉要有节奏.三、制作模型一般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合适的材料2.根据本地的条件,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 3.按设计图样划线 4.对材料进行锯割,切削等加工 5.装配 6.对模型进行表面处理 7.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和色彩进行评价;对产品的结构,功能进行检测和试验,检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8.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样品)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一、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1、产品说明书的作用(2点)P158指导用户选择产品、使用产品的“路标”和“向导”,帮助用户了解产品的特性,确保用户正确安全使用产品。2、产品说明书的结构(3部分)及形式(2种);P159-160标题、 正文、 标记 条款直述式、 自问自答式3、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4点)P161-162及“产品说明书写作六句话”。 P163(1)充分考虑用户的阅读需要 (2)体现产品的设计特点(3)不必平均用力,而应有所侧重 (4)语言准确、 通俗、 简洁、 内容条理清楚不能说空话--.不说过时话---说好中国话--不说含糊话—说清楚提醒话—说好关键话设计项目 带光源钥匙第一周 资料收集与分析 收集电路图设计方法及焊接工艺,收集各种适宜材料的特性用法,收集灯光颜色特性第二至三周 制定设计方案 设计电路图,确定制作材料,解决供电问题,确定灯光颜色第四至五周 制作模型 制作一个钥匙模型第六周 测试评估及优化 制作一些钥匙投入使用,收集使用者的反响,发现不足与问题,解决问题并优化方案设计项目 带声控开关路灯第一周 资料收集与分析 收集声控开关的特性及用法,收集电路连接方面知识,收集路灯的各项额定数据第二至三周 制定设计方案 设计带声控装置的电路图,绘制电灯的草图,决定声控开关控制电路方式第四至五周 制作模型 制作一个路灯模型第六周 测试评估及优化 在一条路上树立含声控装置的灯,观察其效果与性能,统计是否省电,发现不足之处与问题所在,解决问题优化产品设计项目 消尘粉笔擦第一周 资料收集与分析 收集如何安置吸尘设备的资料,研究电路设计方法,收集吸尘装置的重量及大小第二至三周 制定设计方案 设计粉笔擦内含吸尘设备的电路,设计吸尘装置与粉笔擦内部最佳契合方式,解决粉笔擦清洗问题第四至五周 制作模型 制作一个粉笔擦模型第六周 测试评估及优化 生产几个消尘粉笔擦投入使用,观察其吸尘效果并发现不足给予改进与优化设计项目 扩音振动发光电话机第一周 资料收集与分析 收集老年人所需最佳声音分贝的资料,收集发光装置、振动装置和扩音器的使用方法及与电话连接的方法第二至三周 制定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带扩音器、发光装置、震动装置的电话中的电路图,决定其扩音范围是否可调,决定其震动程度、光线明暗程度及持续时间第四至五周 制作模型 制作一个电话机的模型第六周 测试评估及优化 生产一些扩音振动发光电话机投入使用,收集使用者的反响,发现不足之处和问题,解决问题并优化产品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知识点一、结构的涵义:1、结构的概念: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及功能。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结构给了人们无限的创造灵感和启示(例苍耳子、飞机、导弹跟踪系统等)。2、结构的分类: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通常将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 和 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等;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其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散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二、结构的分析:1、承受应力: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称为内力。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容许应力)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用公式表示为 =F/S,其中F是内力,S是受力面积, 是应力。构件的受力形式多种多样,基本受力形式有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很多情况下,构件可能同时受到几种不同形式的力的作用。(结构的受力分析)2、结构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 的能力。它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材料等。对于一个结构而言,如果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就是稳定的,不会出现倾倒。3、结构的强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三角形是框架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铰连接和刚连接。铰连接是指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如门与门框的连接;刚连接是指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如固定铁床架的连接。三、结构的设计:结构设计应以一种或几种功能的实现为基本目标,应满足设计规范,满足使用者的基本需要。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功能、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对于任何结构的设计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步骤: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绘制简单结构设计草图———做出模型或原型四、结构的欣赏: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古今中外许多能工巧匠把结构的功能与形式恰当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些经典的结构。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知识点一、流程的涵义:1、流程的概念: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任何流程都反映了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⑴ 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如:切种、布种、掩种环节,冲片和印片环节等。(2)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如:先切种→ 再布种→后掩种。2、流程的表达(流程图):依据流程的性质及人们的表达习惯,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方框图、示意图、程序等。二、流程的分析:1、生活与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是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2、生产与流程: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3、简单流程图的识读:识读流程图的要点: ⑴找流程的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 ⑵弄清流程中时序的体现与特征; ⑶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理解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益”等。三、流程的设计:1、流程设计的基本要求:⑴提高效率。⑵提高质量。⑶保证安全。⑷节省资源。⑸提高管理水平。⑹提高经济效益。⑺其他,如注意环保、方便操作等。2、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就是流程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生产活动中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不同行业的流程设计中考虑的基本因素各有差异。3、流程设计的步骤:第一步: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第二步: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等因素。第三步: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第四步: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第五步:选择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注意: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4、学画流程设计的框图: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⑴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的全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小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⑵按照每个小过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四、流程的优化: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2、流程优化的内容:一般流程优化的主要内容有: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3、流程优化的条件: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和规律的深入了解。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⑵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以及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知识点一、系统的涵义:1、系统的概念: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系统。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2、 系统的组成、类型: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需要,可以对系统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可把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的系统(如生态系统),人造系统是由人工制造加工而成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也可把系统分为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实体系统是实物形态的(如生物系统、机械系统),抽象系统是非实物形态的(如哲学系统)。3、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基本特性主要有整体性(全局、集合)、相关性(匹配、关联)、目的性(功能)、动态性(更新)和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等,这些特性都体现了一定的思想与方法。(结合课本相关案例,学会运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身边的系统)。二、系统的分析:1、系统分析及其目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 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明确问题,设立目标——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分析计算,评价比较——检验核实,作出决策。(结合田忌赛马案例)3、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系统分析应遵循整体性原则(丁谓修复皇宫)、科学性原则(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和综合性原则(孝襄高速公路)。三、系统的优化:1、系统优化的目的: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润;最短的工期——更多的工程量;最少的能耗——更多的产品;单位面积土地——更高的农业产量。(案例:农业间作套种,家具利润问题等)优化目标;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不能人为调节);影响因素(可以人为调节)。2、系统优化的方法:数学模型——最优解; 科学估算、试验——满意解。 结合案例,分析系统优化的实现。四、系统的设计:1、系统设计的目的、方法与过程:系统设计是对各种各样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筹划研究、评价实施、运行改善等,直到完成一个能协调工作的实际系统的过程。系统设计要考虑其目的与要求(以系统的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对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整体优化,统筹兼顾)等问题。2、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系统设计的步骤包括: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3、简单系统的设计:了解系统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的设计过程,写出系统设计或系统优化设计的书面方案,包括必要的设计草图以及量化数据。(案例:手电筒照明供电部分的设计)。控制与设计一、控制的手段与应用1.控制的手段⑴控制的含义:案例分析:大禹治水P96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理解任何控制现象,都要明确控制的对象是什么,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和采取什么控制手段。例如:人力三轮车转弯过程中的方向控制问题,其控制的对象就是人力三轮车,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三轮车行驶的方向,控制的手段是骑车人通过双手转动车把,改变前轮的方向并带动后轮。⑵控制的手段:控制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从控制过程中人工干预的情形来分,控制有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人工控制是在人的直接干预和全程干预下进行的。人工控制又称手动控制。自动控制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使事物的变化准确地按照期望的方向进行。按执行部件的不同,控制可分为机械控制、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电子控制等。有时,控制手段又可以综合的。案例分析:从手摇扇到空调器P982.控制的应用控制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周围的环境,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生产中往往需要对温度、湿度、压力、速度及加工动作等进行控制,控制在生产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控制在军事、国防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阅读:控制论P101二、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1.控制系统案例分析: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控制的实现P102案例分析:电风扇的风速控制的实现P102任何一种控制的实现,都要通过若干个环节,这些环节构成一个系统,我们称之为控制系统。一般的控制过程都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控制系统一般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2.开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这种控制系统为开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广。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楼宇的防盗报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园的音乐喷泉自动控制系统等。案例分析:自动门的控制系统P103在控制系统中,为了分析的方便,常采用方框来表示系统的环节,用单向信号线来表示系统信号传递的方向,这种图称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它表示了系统的各个环节在系统中的位置、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开环控制系统,通常可以用下面的方框图来描述:输入量即控制系统的给定量,如游泳池进水的设定时间;输出量(被控量)即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也是控制系统的输出信号,如游泳池的水位;被控对象即控制系统中所要求的装置或生产过程,如游泳池;执行器即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如进水阀门;控制器即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如控制电路;控制量即执行器的输出信号,如流过阀门的水量。案例分析:水泵抽水控制系统P1043.闭环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简单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下:检测装置测量出被控量并返回到系统的输入端; 是比较器,它将给定量与所检测的被控量进行比较,求出偏差值;控制器将这一偏差值进行运算处理,并向执行器下达控制指令;执行器根据指令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从而使被控量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多了一个由检测装置组成的环节。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1.干扰因素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给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有的干扰因素是环境造成的,如影响自行车行驶速度的变化的自然风等;有的干扰因素是人为原因所致,如影响飞机导航信号的手机信号等。在控制系统中,干扰因素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若干个。如战士在大风大雨中进行射击练习,风和雨都是子弹命中准确度的干扰因素。控制系统在工作中必须克服干扰,使被控量稳定。案例分析:电视机P109有些情况可以利用干扰因素实现某种目的。如在军事演习中,红方利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对蓝方的信息指挥系统进行干扰,使之不能正常工作。2.反馈(1)什么是反馈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就是反馈。案例分析:投篮 P110利用反馈来分析和处理被控制对象,通过系统的书出来调整系统的行为,使系统沿着预期的目标运用的方法,称为反馈方法。如普通电水壶将水加热至沸腾时,需要人工关闭电源,而自动电水壶具有挡水沸腾时自动切断电源的功能,终究是运用反馈方法实现自动控制的结果。(2) 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从反馈来看,闭环控制系统就是指在系统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问题,输出量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反馈来减少被控制量(输出量)的偏差。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能够克服外界干扰,使被控量控制在给定值附近。案例分析: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P112案例分析:加热炉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P113(3)闭环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的比较开环控制系统一般结构简单,适用于控制精度要求不高而系统本身的元件又比较稳定的场合。闭环控制系统设计比较麻烦,结构相对复杂,构成控制系统的成本较高。闭环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用于要求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场合。3.功能模拟方法:以功能和行为的相似性为基础,用“模型”模拟“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就是功能模拟法。阅读:功能模拟方法的提出 P115 思考:功能模拟方法对技术有何意义?4.黑箱方法:把将要研究的系统作为黑箱,通过对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研究,进而推断出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方法,就是黑箱方法。黑箱方法提供了一种不必打开黑箱就可以研究其内部结构和功能的方法。例如,通过输入图像、电或声音信号,观测、分析脑电波的输出反应,研究人脑对视觉或听觉信息的传递、变换和处理功能,得知人脑内部结构的细节,就是黑箱方法的运用。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1.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思路设计好一个控制系统,应该明确这个系统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所要控制的对象是什么,被控制对象有哪些重要的特性,被控量和控制量分别是什么,外界的主要干扰因素有哪些,选择怎样的设计方案既能达到目的,又能经济、易于实现,如何选择设备和元件,等等。设计一个控制系统,是选择开环控制还是闭环控制,应根据对控制精度的要求以及条件的可行性而定。能达到控制目的,采用易于实现的控制方式,降低控制成本、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是我们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还包括画出必要的设计图纸(控制电路设计或系统结构设计)和实施图纸、撰写说明书等。(1)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在明确设计要求,明确被控对象、被控量和控制量后,即可考虑具体控制系统的方案。例如:普通电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被控对象是电风扇,被控量是电风扇输出的风速,控制量是电机的转速;若是具有定时功能的电风扇控制系统的设计,则需在开关环节加一个定时器。案例分析:电吹风控制系统的设计 P119设计要求:电吹风能根据不同的挡位(如冷风挡档、热风挡)输出不同种类的风。设计分析:电吹风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是电吹风装置,被控量是风的速度和温度,控制量是电机的电压,干扰因素是房间温度、电源电压的波动等。电吹风的控制工作过程:电吹风是要将其内部电热丝的热量通过一个小电风扇扩散出去。方案构思:选择开环控制系统实现电吹风的控制要求。设定风的档位就设定了电机的电压和电热丝的阻值,接通电源后,电机带动一个小风扇转动,产生的风通过电吹风的电热丝,输出的就是与设定的风种相对应的风。确定了电吹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后,画出必要的电气线路图,选择适当型号的元件和配件,进行组装、调试。(2)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基本要求:第一,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要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第二,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必须符合要求,即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值之差应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第三,闭环控制系统应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在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几项控制要求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全面解决或有所侧重地解决。案例分析:抽水马桶水箱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P120设计项目:抽水马桶水箱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要求:⒈当水箱中的水位低于达到某一指定高度时,进水口立即进水。⒉当水箱的水位达到某一指定高度时,进水口立即停进水。⒊控制系统对控制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均没有特别的要求。设计分析:⒈从设计要求来看,这是一种自动控制,因此选择闭环控制系统。⒉被控对象是抽水马桶的水箱,被控量是抽水马桶水箱水位的高度,控制量是进水管的水流量(即进水量),水箱水位的高度与进水量之间呈线性关系。⒊主要干扰因素是水箱的出水流量。方案构思:采用浮球作为水位高度的检测装置。当水箱的水位低于水箱的某一高度时,出现了水位差(给定的水位高度与实际水位高度之差),这个信号通过浮球、连杆机构传给进水阀,使进水阀打开,从而水箱进水;当水箱的水位达到水箱的某个高度时,水位差为零,进水阀关闭。水箱水位的控制过程:拨动冲水旋钮,使出水阀打开,水箱冲水,与此同时,进水阀打开,水箱进水,直到指定水位时,进水阀关闭。2.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案案例分析:自动升旗简易控制装置的设计P121本单元小结:事物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人类的控制现象自古就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自动控制得以迅速发展。控制的手段多种多样,控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开环控制系统是指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的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是指在系统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通常可以用方框图来表示。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就是干扰因素。反馈是闭环控制系统的重要特征,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此外,功能模拟方法、黑箱方法在控制系统设计以及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设计一个控制系统,要明确控制目的、控制对象是什么,要弄清干扰因素以及被控量、控制量,选择经济、易于实现的手段来实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