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随时说声“谢谢你”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家长懂得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孩子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2、通过学习,使家长明白孩子缺乏感恩心的原因。 3、通过学习,使家长了解培养孩子感恩心的途径,引领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做孩子的榜样,引导孩子为关心过自己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 使家长懂得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孩子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 教学形式: 现场互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问卷调查表、学生贴在课桌上的心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家长朋友们下午好,感谢各位从百忙中抽出时间参加我们的家长学校。首先请大家欣赏孩子们在学校的日常学习情况。 2、欣赏学生手语舞《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引入主题) 二、探究原因 1、调查问卷) ①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知道:22人 不知道:58人) ②父母批评你时,是不是很恨他们?(是:60人 不是:20人) ③你为父母洗过袜子吗?(洗过:18人 从未洗过:62人) ④向父母要钱买东西,父母不答应你会生气吗?(会:56人 不会:24人) ⑤帮父母做家务,你想要报酬吗?(想:45人 不想35人) ⑥妈妈每天为你做饭洗衣服,你说过谢谢吗?(说过:16人 没说过:64人) ⑦同学或朋友帮助了你,你会说谢谢吗?(会:70人 不会:10人 ) (设计意图:调查现实状况,增强家长们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紧迫感,使本堂课的教学具有目的性) 2、倾听一个故事--《请吃一碗面》 (设计意图:从故事内容中,引导家长更真实地感受到孩子“感恩的心”需要家长、教师的引导,使本堂课的教学具有目的性) 3、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和故事中,您发现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家长自由发言...... 4、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和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孩子们的物质需要逐渐得到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在逐步地退化,感恩意识严重缺失。但我有这样一个发现,对于父母的照顾和关心,孩子们常常忽视了感谢和回报,但对于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大多数孩子还是会自发地说感谢的。这说明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是有感恩的意识的。为什么对父母就不知道感恩呢?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我认为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没有把孩子这种感恩的意识激发出来。具体地说,导致孩子感恩心缺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家长的“包办”导致孩子缺少感恩心。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过于溺爱这个宝贝,总认为孩子小,凡事都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给孩子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整理好,甚至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甚至有的学生吃饭都要大人喂。家长这些无条件地付出,孩子只顾一味地索取,把父母所作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的。这样,孩子怎么能去感谢父母呢? ②家长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 我们在座的各位家长也必须承认,在我们的教育意识中还是分数决定一切,只要孩子的分数考得好,我们不会去过多地关心孩子思想的变化和言行的不正确。我们回忆,在每次的考试之前,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开始许诺,只要孩子能把答满分的考试卷拿回来,你就会给孩子买吃的,买玩的,或者去旅游等。我猜想,我们这些家长都曾经以这种方式和手段来刺激过孩子得高分的欲望。殊不知,长此下去,家庭教育的天平就失衡了,我们必须清楚,在家庭教育这架天平上,除了承载着分数以外,还承载着感恩等诸多道德因素。 ③孩子没有体会感恩的机会。 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家里孩子多,生活条件差,我们从小就感受到了父母为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很不容易,自然就知道了感恩。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孩子眼中,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来得很容易,对于自己的各种要求,父母毫不费力就能满足,根本不需要提什么感谢。 ④孩子感恩的想法一般不会受到鼓励。 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过想为父母做事、感恩父母的想法,但我们做父母的从来没让他们做过。这是因为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伟大和无私的,我们从内心深处就没想过让孩子为我们做什么,没想过要孩子的回报。正是这种不需要回报,不鼓励感恩,才把孩子变成了一个不会感恩的人,而一个不会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没有责任意识的人. ⑤社会不良风气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亵读。 现在许多孩子受到社会上追求奢侈、虚荣和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同学之间比吃、比穿,认为让自己过上舒适的生活是父母的职责,是天经地义的,因而不顾家庭情况如何,家长必须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埋怨父母没本事,甚至恨父母,感恩就更无从谈起了。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进行分析,即将引入下文) 三、学会感恩的意义 1、“羊有跪乳之义,鸦有反哺之情。”从古至今被人们传诵,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是想用动物尚且知道感恩来告诫人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是必须被人类传承的。从小让孩子学会感恩,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也是一种社会进步,现代文明的体现。 2、孩子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孩子要认识到,在家庭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不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孩子不仅要接受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 四、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1、师:在每位家长的桌子里都有这样一张问卷调查表,请大家拿出调查表并认真填写。(课件出示) 您了解您的孩子吗?(符合孩子行为表现的画 “√” ,不符合的画“×” 。) (1)孩子记得家长的生日。 (2)家长生日时,孩子做一件让家长高兴的事。 (3)孩子能认真完成家长交给的家务活。 (4)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孩子会主动帮助。 (5)能主动洗自己的小件衣物。 (6)愿意参加各种爱心活动。 (7)看到不幸的人很同情。 (8)当家人生病时,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9)对年长者说话客气。 (10)有好吃的东西时,能先让老人或父母吃。 每个“√”10分,共得( )分。 2、家长填写问卷调查表。 3、家长讨论交流您认为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呢?。 家长发言…… 4、家长建议: ①首先让孩子自己经历生活的不容易。父母不能什么都帮孩子做到,不要让孩子什么都不管,只管学习。孩子作为一个人,应该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关心。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代表只是创造顺境,顺境和逆境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好处,逆境对孩子学会感恩更加有利些。让孩子自己体会得到和失去,学会承受错误。 ②父母以身作则。父母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父母自己要孝顺长辈,关爱家里每个人的需求。不要把孝敬老人变成了孝敬孩子。 ③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根据孩子年龄,指导孩子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庭劳动。家务就是义务,不要在孩子做家务后支付报酬和奖励。还可以带孩子做社区服务,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体验父母的辛劳,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 ④生活中处处实现“分享”。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感,杜绝溺爱。分享不是口号,而应体现在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每一件好吃的一起吃,夜深人静不要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响,和父母一起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等。 师:专家的建议与我们家长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吻合的,这也进一步说明我们的家长都是高素质的,我们也可成为教育孩子的专家,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建议,深层次地拓宽了家长们培养孩子感恩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实现了教学目的) 五、亲子互动 1、听听孩子的心里话。 2、接受孩子爱的拥抱,让孩子大声说声“我爱您” 六、活动总结 师:作为家长,培养和教育孩子我们责无旁贷。只有常怀感恩之心,才会常生感恩之情;有了感恩,我们才会收获和平与快乐;有了感恩,世界才会多一份阳光,少一点冷漠;有了感恩,社会才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融洽。因此,我们学校和家庭必须联起手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让我们的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去感恩所有可以感恩的人,让他们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最后让我们在歌曲《爱的奉献》的旋律中结束这堂课,再次向大家道一声“谢谢”! 七、课后访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