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不点,长大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长大了。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强了,通过比赛,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乐于自我整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身体的变化很容易认识,但对于自己能力方面的变化感觉不到太多,掌握起来比较难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让孩子了解、认识自己的成长。 【教学难点】 感受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了。 【教具准备】 1、一根50厘米长的红绳。 2、6斤重的布娃娃 3、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体验成长 1、猜一猜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好吗? 师:瞧,猜猜照片上的小娃娃是谁? 师:老师给你们点提示。仔细观察这个小朋友的鼻子、眼睛、嘴巴,人长大了,五官是没有多大变化的。 师:你们可真会观察呀!看,他就是XXX,孩子,给大家挥挥手。 2、质疑 师:为什么你们在猜XXX时,开始没认出来,后来却认出来了呢? 生:他长变了(长大了)。 师:现在请拿出你们自己的照片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都长大了。 师:哦,原来我们长大了,咱们都是从一个小不点开始,一天天慢慢长大了。(板书:“小不点,长大了”,并贴小树苗)。 二、互动活动 (一)量一量 1、你知道自己刚出生时有多高吗? (学生们用小手比划) 2、师:(请一位比划得比较接近的同学到前面为大家展示)他还真是比划得差不多。 3、(老师出示一根50厘米长的红绳)看老师手里这根红绳儿,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一般身长50厘米左右,老师手里的这根红绳就是50厘米,也就是说,我们绝大部分同学刚出生的时候就是这么长。(由于红绳儿形象直观,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且一目了然。) 4、同学们现在都长高了,有多高呢? 生:(同学又用小手比划,这次有些同学是站起来竖着比划的,表情很认真,很天真。) 5、师:(请一位同学到前面)老师帮你量量,看看有多少个这么长了,(师用红绳量)有2个多这么长了。再量一位同学,(师用红绳量)也是2个多。 师: (此时,学生积极性非常高,还举着小手想让老师给自己量。)不量了,老师看到每个同学都长高了,都有出生时2个多这么长了,说明我们都长高了。 (二)抱一抱 1、师:那刚出生时,你又有多重呢?我们刚出生的时候,一般都有6斤多重,抱抱这个6斤重的布娃娃,体验一下有多重。再抱抱你的同桌,现在抱的动吗? 2、师:祝贺你们像小树苗一样,长高、长壮,长成一棵小树了(板书:“长高、长壮”,并贴小树)。 (三)系红领巾比赛 1、师: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了,在学校里,我们发生了哪些变化?先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2、师:那么,你有哪些成长和变化呢? 学生以“我会……”或”我能………”说一句话 3、系红领巾比赛。 过渡:下面我们来进行系红领巾比赛,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强! (1)比赛开始:播放背景音乐《劳动最光荣》,指名几位同学上台比赛。 (2)评比并展示。 (3)体验交流:成功了,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成功? (4)小结:学会自理并不难,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三、感恩成长 1、师:孩子们,看到你们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不知道有多高兴,想一想,现在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呢? 2、过渡语:同学们真的长大了,就像一棵棵小松树那样,让我们唱一唱、跳一跳吧! 3、师生同唱同跳《小松树,快长大》。 (贴切的内容配以简单的动作,强化了教学内容,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转换了课堂节奏。) 4、总结语:爸爸、妈妈还有家中的长辈及老师们都是我们的“阳光雨露”,哺育我们健康成长,我们要健健康康地成长,长大后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望! 【板书设计】 小不点,长大了 长高、长壮 贴小树苗——————→贴小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