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第一册总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通用技术第一册总复习

资源简介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1技术是有目的性的,技术的产生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
2实体技术可以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分为手工工具,机器装置,自控装置等三种表现形式。
3古代的技术知识是具有描述性规律的技能,准则,而现代的技术知识是技术规则和理论
4技术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5技术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6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的灵魂。
7技术创新表现的两种形式:一种是技术发明,另一种是技术革新。
8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都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9核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它的发现源于核物理学,研究对象是微观物质世界。
10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1全球变暖2臭氧空洞3酸雨4有害废弃物质
11《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内容分为4大部分:①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和政策;②社会可持续发展;③经济可持续发展;④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12关于知识产权书上提及的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3知识产权——是指智力的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后,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
14知识产权的内容有:公民、法人享有的著作权(版权)、专利权、商标使用权、发明权和其他技术成果权。
15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的目的是通过立法保护智力劳动者的创新劳动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16专利侵权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①停止侵权;②公开道歉;③赔偿损失。
17专利是一种财产权,受国家法律保护。
18专利的三个特性:独占性——专利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不得侵犯。
时间性——发明成果只在专利保护期限内受法律保护,期限届满或专利权中
途丧失,任何人都可无偿使用。
地域性——一项发明在哪个国家获得专利,就在哪个国家受到法律保护。
19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是20年,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都是10年。
20申请专利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或通过挂号邮寄申请文件方式申请;二是到专利事务所委托专利代理人代办专利申请。其中第二种申请质量较高。
21专利申请步骤:1写好专利文件2递交专利文件并交纳申请费3专利局审查文件4批准专利5领取专利证书并缴纳年费及证书费。
第二章 步入设计殿堂
1设计就是从确定的目标出发,经过一定的规划、分析和决策,产生相应的文字、数据、图形等信息的过程。简单地说,设计其实就是问题求解的计划过程。
2设计具有的特点:①设计课题的源泉是人类的需求
②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其目的是在给定的条件下,寻找最优化的方案,研究和创造新的产品、过程或系统。
③设计的领域很广泛。
④设计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
好技术产品中物与物的关系。二是解决好技术产品与人的关系,建立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比如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美观性等。
⑤设计需要发挥团队精神。
3技术设计的三种类型:①开发性设计(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设计)
②综合性设计(利用现有技术及其原理,进行重新组合,使设计系统化、综合化,从而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技术产品。)
③改进性方案(在总的方案原理保持不变得情况下,对已有的产品进行局部变更,使其进一步满足某些特定需要的设计。)
4影响外观设计的因素的几个方面:㈠造形
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
物体的对称与平衡
㈡色彩
㈢美感
动感
节奏感(有规律的变化,可以产生出节奏感效果。)
方向感
比例
5技术美的基本内容:1.功能美
2.材质美
3.结构美
4.工艺美
5.色彩美
6.舒适美
7.规范美
6人机工程学——人机工程学是指以人的活动范围及人体各部分或各种动作、姿势及所需的尺寸范围及基本条件,在设计时考虑使人舒适,操作便利的尺寸形状。
7设计的八个基本原则既是评价设计作品的基本标准,又是设计的基本原则。
8设计的八个基本原则:一.科学性原则
二.实用性原则(设计始终是以实用性为根本原则的。以较小的物质消耗获得更大的效益。)
三.创新性原则(创新是设计的核心。)
四.安全性原则
五.经济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是指力图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好的设计产品的原则。)
六.美观性原则
七.技术规范性原则(1.各行各业都可能有一些设计的技术规范,这些规范往往是实践经验及科学理论的总结,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必须遵循。2.各行各业都有一些标准化的零部件,称为标准件。)
八.可持续发展原则
该设计原则就是要克服传统产品设计的不足,使设计的产品既能满足产品功能的要求,又能满足适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充分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尽可能减少原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减轻各种技术、工艺对环境的污染。
在设计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重量和体积,精简结构;在生产中减少能耗;在流通中降低成本;在消费中减少污染。
改进产品结构设计中,使用过的产品废弃物中尚有利用价值的资源或部件便于回收,减少废弃物的垃圾量。
9.设计和技术的关系:①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基础。
②技术发展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
10.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与革新,设计催化了发明与革新,从而促进了技术的发展。任何新技术设计都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技术的发展又为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使设计进入新的世界。技术与设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闪亮的结合点就是创新。
第三章 体验设计实践
1.如何确定设计课题:第一步,根据需要,发现问题,提出设计课题。
第二步,明确设计要求与约束条件,进行设计定位。
2.设计要求的确定,一方面源自目的,另一方面会受到条件的限制。
3.收集和处理与设计课题有关的信息,是方案构思的准备工作。信息收集的越多,就越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4.构思的方法是:①根据设计课题的要求,借鉴现有信息,形成想法,并逐步加以发展和完善。②组织讨论,集思广益,激发创造性思维。
5用于设计交流的图通常有两种:透视图和三视图。
6制图标准:㈠图纸幅面及格式(规定了5种)㈡字体(国标规定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字母和数字一般写成斜体,与水平成75°角)。㈢比例 比例是图与实物的线性尺寸之比。无论你采用了何种比例,所标注的尺寸数字都是物体的真实大小。㈣图线 国标规定粗线宽度b应按图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在0.5~2mm之间选择。㈤尺寸标注 ①尺寸的三要素:尺寸界线、尺寸线(包括箭头)、尺寸数字(包括必要的符号及字母) ②标注角度时,尺寸界线沿径向引出,尺寸线是以角度顶点为圆心的圆弧。
图线的名称及用途
图线名称 主要用途
粗实线 可见轮廓线
细实线 尺寸线及尺寸界线;剖面线;引出线
虚线 不可见轮廓线
细点划线 轴线或对称中心线
7.常用的绘图工具有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分规、比例尺、曲线板、墨线笔等。
8.绘图铅笔的应用:①将H或2H的铅笔笔芯削磨成锥型,可以用来画细线;将HB的铅笔削成锥型,可用来写字。②将HB或B的铅笔削成铲形,可以用来画粗线。
8.根据消失点的数目,可以将透视图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三点透视。
9画透视图的简单步骤是:设视平线,取消失点,向消失点连线,图形画在连线里。
10三个视图分别是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11三个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12剖视图——假想用剖切面(一般为平面)剖开机件,将处于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余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图形。
13剖视图是一种假想剖开,当机件的一个视图画成剖视图后,并不是真的将机件切去一部分,因此其他视图不受影响,仍应按完整机件画出。
14表面粗糙度——经过加工以后的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表面越光滑则加工成本越高,应根据零件的作用选择适当的表面粗糙度。
15尺寸公差——加工零件时,规定的一个允许的尺寸变动范围。
展现设计成果
1常见的材料分为三类:①天然材料;②合成材料(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而成的材料,其特质与原料不同,如塑料、玻璃、钢铁等。);③混合材料(混合材料是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综合。混合材料会保持部分原来的特质。如胶合板、纸、混纺料)
2材料的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3几种基本的物理性能㈠强度 强度是指材料承受外力而不被破坏(不可恢复的变形也属破坏)的能力。根据受力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①抗压强度——材料承受压力的能力②抗拉强度——材料承受拉力的能力。③抗弯强度——材料对致弯外力的承受能力。④抗剪强度——材料承受剪切力的能力。㈡弹性 弹性是指材料受外力作用时改变了形状,当外力消失后又能恢复原来形状的能力。
㈢韧性 韧性是指材料抗冲击震动的性能。㈣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刮削、切割或磨损的能力。㈤延展性 延展性是指材料受折、锻、压等外力,被改变形状或被延伸,而材料没有遭受破坏的性能。㈥其他 材料具备的物理性能还
4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可分为黑色金属(含铁金属)和有色金属(不含铁金属)两大类。黑色金属主要有铸铁、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工具钢、高速钢、不锈钢等;有色金属主要有铝、铜、铅、锌等。
5塑料分为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种。其中热塑性塑料是可循环的,而热固性是不能循环的。
6木工的工具重点掌握凿子的用法,知道凿子是用于凿削榫眼或其他局部形状的铲削。有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凿子。
7钳工的手工工具及其用法,重点掌握画针(划线用)画规(类似于圆规,用来画圆,画圆弧,等分角及量取尺寸)样冲(在工件上冲出小而均匀的冲眼,以便观察。)直角尺(是画线时画垂直线或平行线的导向工具)
8手工丝锥——加工内螺纹;板牙——加工外螺纹。
9工艺是指生产过程中的程序、方法和技巧,它体现了生产活动中的技术和知识经验,并且把这种体现分解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操作步骤。
10工艺的一般过程:备料——形成坯件——零件加工——部件制作——总装配——表面涂饰。
11常用的工艺简介1木工工艺2钳工工艺3机械加工工艺(①车工工艺——使用车床加工回转体零件,如轴套类零件等②刨工工艺——使用刨床加工零件的平面,如平板、机身床面等③镗工工艺——使用镗床加工零件的内圆孔,如箱体类零件的内圆孔等。④铣工工艺——使用铣床加工各种异形或凹槽等,如齿轮的齿面,零件的键槽等。⑤磨工工艺——主要应用于使用磨床对零件表面的精加工。)4焊接工艺5铸造工艺(要把原料溶化,浇注到一定的模具中,冷却成型。)6锻造工艺(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软化,然后通过捶打、锻压改变其形状。)7冲压工艺8热切割工艺9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10表面涂覆处理工艺
12原型与模型的制作具体步骤:一、看图备料二、下料1画线2锯割三、构件制作1确定联接方式2刨削3榫头画线4做榫头四、组装
再创设计新意
1创新思维的特征:开放性(脑筋急转弯)、多向性、独立性
2创新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原理创新2.结构创新3.外观创新
3技术测试一般存在于三个阶段:
生产施工前的测试,如材料的性能测试、原料的质量检测、建筑工程的测量准备。
生产施工过程中的测试,如加工零件的尺寸与形状检测、部件的组合质量与功能测试、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食品药品的配料成分检测等。
生产成品的检测,包括各方面的质量、功能和性能的测试等。
4技术测试是根据一定的科学道理,使用通用的或专用的量具和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测试工艺进行的。
5优化和评价设计产品时,允许存在“一票否决”制(如你的产品倾向于实用性原则时就要否定那些造价用料太昂贵的),允许评价原则分出轻重主次,用性价比去协调互相矛盾的评价原则。
6一份完整的产品使用说明书应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设计说明、使用说明、注意事项和联系方式。
7撰写产品使用说明书必须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实事求是2表达准确3通俗易懂。
8设计产品的交流方式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1.直接交流 直接交流时指设计者或产品宣传推广者与产品消费者之间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这种交流方式最直接有效,但有较多局限,比如人力、时间等方面的限制。
间接交流是指产品设计者或宣传者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间接地实现设计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例如文本、图表、模型、广告媒体、网络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