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自己。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自己。 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地 认识自己,从而形成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 难点:正确地认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体验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比大”的动画片。青蛙为了与老牛、大象比大最终鼓破了肚皮,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 结论:人贵有自知之明,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 通过播放动画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到:认识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环节二:通过活动 提出问题 (一)自我新认识 请两名同学分别站在讲台的两侧,看老师手中的一张纸,让他们大声的告诉同自己看到的纸的颜色,两名同学分别坚持自己所看到的,分别认为是:黑色、黄色。究竟谁说的对呢?老师将纸翻转过来:原来这张纸一面是黑色另一面是黄色。通过这个活动,同学得到什么启示呢? 看问题不能片面,要全面的看待问题。 要全面认识自己。 过渡语:我们看问题要用全面的观点,我们对待自己更应该如此,不要用片面的观点,我们要全面的认识自己。 环节三:自主探究 讨论明晰 既然要全面的认识自己,究竟要从哪些方面认识自己呢?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故事:《我在公交车上》 讨论:漂亮的姑娘为什么不能令人赏心悦目了? 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有什么联系? 通过同学的讨论得出结论: (1)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 自己的外在形象,如外貌、衣着、举止、风度、谈吐,自己的内在素质,如:学识、心理、道德、能力等。 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内在美对外在美起促进作用。 设计意图: 通过对身边事例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明确问题,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俗话说:“金五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但是,下面故事中的两个主人公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居然争论起来了,让我们来看一看:动画片:骆驼和羊。看了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分析:他们为什么吵了起来?对你有何启示呢? 各组讨论分析之后,派一名代表阐述观点。得出结论: (2)全面认识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设计意图: 典型寓言故事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阐述本组观点时,锻炼了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回顾自己的经历,找出几件有助于你认识自己,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对照自己的经验,总结自己的优点,(填表) 根据自己的教训,总结自己的缺点(填表) 有的同学填完这个表格大吃一惊,原来,我有这么多的缺点,由此也许会产生自卑心理,其实,我们的优点和缺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日新又新我常新,每个人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请同学们看两张卡片通过这两个人的经历,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人是发展变化的。但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不断的走向成功。我们就要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既要认识到过去的自我,又要认识到现在的自我,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如果用老眼光看自己,就看不到自己的变化,这样对自己就缺乏信心,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学生结合今天的我来“设计”明天的我(制定改正缺点的计划)。 环节四:联系实际 应用发展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要正确认识自己,就要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现在就请同学们用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用多彩的词汇为自己描绘全新的画像: 习惯方面 学识方面 性格方面 能力方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缺点有不足是很正常的,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有其可以炫耀和张扬的优点和长处。指导学生客观地、全面地、发展的认识自己,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形成整体清晰的自我认识形象。 结束语:今天,我们不仅知道了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自己,同时,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重新认识自己,对自己了一个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苏轼曾写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来,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关系到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所以,老师由衷的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用自己的双手设计自我,超越自我,满怀信心的迎接崭新的自我! ? ?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让孩子们认识到,无论认识自己还是对待其他事物,都要从不同的侧面来看,来分析,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教学情境的设计受到学生欢迎,能够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明白深刻的道理。 在面对自己优点和缺点的时候,有的同学对于自身缺少思考,甚至有的学生部明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这是我们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需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的。要让学生将课本上学习内容很好的与现实生活衔接,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以致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