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大版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 第八课 大家一起玩|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大版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 第八课 大家一起玩|教案

资源简介

心理健康课《大家一起玩》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
这是一节换学校、换学生的心理课,该校四年级未曾上过心理健康课,心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为陌生人,安全感与默契还没有建立。针对这样的情况,讲授课题我选择四年级同学普遍关心的话题——“玩”来撬动课堂。
通过学生来信可以发现:95%的学生来信都是咨询与玩有关的话题,“妈妈不让我玩,就让不停的弹钢琴,真伤心!.....”
“食宿班的老师让有的同学玩,有的不让玩,怎么办呢?”“知心姐姐,某某不跟我玩了,我很难受,我该怎么办?”“老师我想跟某某一起玩,他不带我......”在小学阶段,除了学习以外,孩子们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了。在“玩”中,孩子们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友谊发展,学会与自己以外的人相处;在“玩”中孩子们掌握各项技能,发展思维。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刚有初步的伙伴意识,而中年级小学生已经开始思索“如何合群”“怎样拥有朋友”这样的问题,高年级学生在“玩”中发展思维、升华友谊等。
本节课基于四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参考《小学生心理辅导指南(3年级)》第五课《我们一起玩》中“快速传球”活动,进行改编。设计思路为:一个良好的集体形成有赖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配合。合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融入集体,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共同的“玩”的活动,能够与他人合作、团队互助,通过老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尊重他人、从而协调双方思想,提高共处、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活动,学生体验合作的成就感与乐趣;
2、在活动中,学会商量、沟通,即表达自己想法、尊重他人并协调双方思想,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3、明白什么事情都有规则,遵守游戏规则,促进生活中也遵守规则。
教学重点:
玩的过程中,不同性格人有不同表达方式,怎样互相协调。
教学难点:(在完成教学目标基础上升华)
在不断追求团队成绩提升的过程中,突破惯性思维,激发“为了共同目标不断努力的快乐”“不断突破极限巅峰体验”这类深层次情绪感受。
教学用具:乒乓球(若干)
课前准备:
1、需知道班级人数,提前教师心中分组,学生座位要与班级里做的一样即可(七组
每组6—7人或八组
每组6—7人);
2、学生需携带基本物品,每人三种:笔袋、一本书、垫板、本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一分钟)
1、自我介绍:公园路小学的心理老师,谁知道公园路小学?谁知道心理课是干什么的?那大家认识我了,可我对大家还不是太了解,我只知道大家是沙河镇一小四年级的同学,让我来了解一下大家怎么样?(班里有多少同学?男生多女生多?大家平时喜欢干什么?)
课前聊天:拉近教师学生之间距离,引入下一个环节。同学们认为自己平时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学习、补习、读书、吃饭、玩)平时都玩什么?(电脑游戏、看电影看书去同学家逛街吃小吃等)
二、导入新课(一分钟)
1、有没有很多人在一起玩一个游戏?(从开场以来互动问题来观察班级整体风格,预设一:规矩多的班级,发言不积极;预设二:活泼型的同学多,互动频繁;预设三:突出发言人应该出现,笑而不答的同学也有;预设四:“特别”的班风。)
板书:玩。
你觉得玩的开心的时候一般是几个人?(你和一个人玩的来的举手、两个、三个、四个、全班一起玩一个游戏有没有?有没有人从来没有和别人玩过?(预设:学生可能会笑)有没有老师或者家长说过你:每天就知道玩!(预设:学生可能会笑)
那今天的课上完之后,你可以光明正大的告诉他们:我是从玩里学习,从玩里进步的。(你们信吗?)(预设:学生可能会笑,拉近师生距离,引入今天课题。)
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关于玩的课(出示课题:大家一起玩)
板书:大家一起玩
感谢同学们的回答,今天的课上,没有对与错有的只是同学们不同的选择。我也希望这也是我们心理课带给同学们的魅力,无论今天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或者有同学说了心里话,希望全班同学能够为他们保守秘密,好吗?(创设安全情境,此环节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第一次传球(五分钟)
1、出示乒乓球。(一组六或七人,每组一个球,七个组。)(提前座位坐的时候,按班级里的座位)
2、老师每个排头发一个球,说要求:教师说开始,传到排尾,球经过每一个人的手心,最后一个人大声说胜利并站起来。(传球)
3、总结:传完后,大家有什么想说的?(预设一:有的组快因为人少,不公平;预设二:有的同学出现失误,同组人埋怨;预设三:有人特殊状况等。)师:同学们没发现老师有说比赛是以什么标准为赢的吗?(同学惊讶笑)
4、教师引出关键词——规则。
活动二:第二次传球(五分钟)
1、讲规则最后的人第一个向前传球,最前面的人当末尾,说胜利。传的最快的为第一。半路要是掉了捡起来继续传球就行。(预设一:可能会有埋怨半路坏了的同学;预设二:发现了人数不平等的,试试看,人数影响速度吗?)
总结:你在这次传球游戏中发现了什么?(预设一:有了规则比没规则明确多了;预设二:比上一次熟练了,快了;预设三:有的人不好好传。)
教师引出关键词——熟练,合作,怎样合作。
活动三:第三次传球(8分钟)
1、不比速度,比的是看谁的方法新颖,经过每个人手心……其他规则不变(预设:大家发现需要什么?答:需要讨论)老师这次给讨论时间一分钟,请小组讨论。
2、小组开始传球。(预设一:有的组还在追求速度;预设二:领导人物出现,有组织、出主意、发号施令的同学;预设三:为了达成同一目标,有的学生学甘情愿听协调。)
3、传球完毕学生交流感想,教师从大家感受中总结。
4、教师引出关键词——领导、听从、交换意见、尊重对方。
(预设:有的关键词学生没有感受到,就不要出示。)
活动四:第四次传球(8分钟)
想一个新方法,以前没用过的,怎样经过每个人手心,速度非常快?一分钟时间讨论,思考,试验。(预设:实在思考为难,教师可以提示。)
学生活动。(预设:现场貌似比较混乱,但注意力都非常投入。)
可以选组上台表演。(预设:会有争议,两组用了相同的方法。)
学生总结发言谈感受。(预设:讲自己组想法、怎么传,想到一起去,劲儿往一块使。)
教师引出关键词: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扬长避短、个人服从大家。(预设:学生总结道哪个教师引出哪个。)
活动五:第五次传球(8分钟)
1、不用用过的方法传球,不用经过手心,想新方法(讨论一分钟),可以运用平时我们手边的物品,其他规则不变。
学生活动。
3、教师:这次大家有什么想法?(预设:学生发表感想、升华团队凝聚力。)
4、教师引出关键词:不断进取、一次比一次成功、成就感等。
四、总结(三分钟)
1、大家一起玩的怎么样?你们觉得要想玩好,需要些什么条件?学生谈感想。(预设:以上关键词连起来,学生感受到循序渐进的情感升华。)
2、现实迁移:这个活动有没有让你想到生活中也遇到过相似的场景?大家平时怎样解决的呢?
2、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通过今天大家一起玩,我们凝聚了一个个小团体。体验到了一起完成目标任务乐趣。有的同学在活动中展现出了......
(预设:包容、谦让、服从、沟通、真诚、活泼、注意多)的一面,让老师感受到了你的……(预设:领导力、沟通力、服从能力、合作能力)能力。在一次次挑战新的任务时,大家配合、团结、互助、谦让、听领导指挥,能够解决合作中的矛盾,这个团体的完美也是不可或缺大家的努力的。同样的道理,一个班集体也是这样的,能在平时的活动中,多商量、讨论,有决策、有听从,向着全班同一个目标前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