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勇敢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树立勇敢面对生活的信念。 2、让学生知道勇敢的定义、积极锻炼自我,为内心注入勇敢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坦然面对自己在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知道恐惧,惊慌等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并能通过学习增强勇敢的意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有一个绕口令,练了很久想跟你们比试一下,你们敢不敢? 1分钟时间大声练习后请举手的同学来比试。 提问:没有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心里想不想回答? 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是什么让你们举起手来? 2、揭题:勇敢的力量 二、心理聚焦 教师出示情境,引导学生判断是否是“勇敢” 1、师:图中所示的主人公是否勇敢,何以见得? 生:分组讨论、交流 通过发言,总结归纳勇敢的定义。 在生活中你做过哪些勇敢的事? 想一想: 1、在刚刚的几个情境中,除了“勇敢”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2、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最自然最直接的反应并不是勇敢,我们会惊慌、会发抖,这是不是错的? 三、心理驿站 遇到困难或危险的时候,我们害怕和退缩也是正常反应,但这些反应不能让我们安全度过困难、解决困难,有时候还会因为我们的胆怯和退缩让自己变得更加慌乱,让情况更加糟糕。那勇敢是不是就是胆子大呢?情境二中的小同学打了架,受了伤也不喊痛,胆子是挺大的,但这不是我们要的勇敢,因为打架的行为本身就是不好的。相反,我们如果能像张瑞那样机智的摆脱危险,像小红那样克服学习上的难题,那才叫,真正的勇敢! 四、心理体操 勇敢小测试 (回答下面几个问题,看看你是否勇敢,回答“是”或“不是”。能做到一至两件的同学,说明你比较勇敢;能做到三件的同学,说明你挺勇敢。) (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 (2)晚上爸妈外出办事,你一个人敢在家吗? 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 遇到困难或危险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 心理调适 每个人都是勇敢的,只是不同的人发挥的程度不同而已。有些人表现的比较勇敢,有些人表现的很勇敢,还有些人则表现的非常胆小怕事,同学们怎样理解这些不同的表现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来增强自己的勇气,使自己变得勇敢呢? 总结勇敢秘诀 了解勇敢----学习勇敢----培养勇敢 心理氧吧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不断学习,以适应这个社会。上学前我们主要依靠父母,遇到困难都是求助于父母,上学后我们又可以依靠老师、同学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很多问题不能在依靠父母、老师来解决了,只有依靠我们自己。 出示图片,一个人在家突然有陌生男子持刀出现 心理反应:害怕、恐惧是正常的应激反应 请大家说出最直接的心理状态 讨论如何应对后回答 展示玛丽的应对方法 想一想: 1、男子为什么会对玛丽说最后那句话? 2、玛丽的做法是不是真正的勇敢? 3、通过本课学习对于勇敢你有怎样的感悟? 七、教师展示 同学们,今天贾老师能站在这儿跟你们说了这么久的“勇敢”,带大家一起研究“勇敢”,是因为我也一直在勇敢的这条路上努力前行,并且享受着每一次自我超越带来的极大收获。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会骑车吗?你们独自一个人骑过最长的路程有多长? 以下是我今年暑假时间里,完成的一次勇敢之行。 青海环湖,360公里,骑了3天半,相当于合肥到南京一个来回。整个行程锻炼了我,坚定了我会一直将勇气和信念,坚持和忍耐带在身上,越勇敢,越成长,越快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