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复习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环节一时事展示热点材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9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共66条,分为6章,分别为总则,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机构,罪行和处罚,案件管辖法律适用和程序,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机构,以及附则该法的颁布实施,迈出了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关键一步。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对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大责任和最终责任,体现了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全面准确贯彻,为香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强支撑。热点材料2关于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的决定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的决定,决定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对于损害国旗、国徽尊严的行为,修改后的国旗法、国徽法做出进一步禁止性规定。比如,国旗法明确,不得倒挂、倒插或者以其他有损国旗尊严的方式升挂、使用国旗。不得随意丢弃国旗。根据新法,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画、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国徽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此外,新法还增加国旗、国徽适用场合。例如,增加规定专门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机构应当在工作日升挂国旗并悬挂国徽。热点材料3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顺应党心民心和时代要求,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确立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的“十一个坚持”: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要坚持以人民为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热点材料4第三个宪法宣传周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全国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制定了《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2020年宪法宣传周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活动主题。重点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疫情防控等相关法律法规。热点材料5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完成,法治观念深人人社会领域制度规范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符合国情、体现时代特征、人民群众满意的法治社会建设生动局面,为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社会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路线、施工图。热点材料6刑法修正案(十一)审议通过。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一),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对于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保障疫情防控、惩治高空抛物,到打击药品黑作坊、严惩金融犯罪,此次修改刑法的一大亮点就是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作为核心任务,解决实践中突出的低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未成年人被性侵害问题、安全生产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公共卫生刑事保障等涉及公共、经济、民生领域的重大安全问题,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热点材料7民法典实施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这是我们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几乎囊括了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保护法,必将更好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随着民法典的实施,民事主体的权利保护在新的起点上得到强化,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全民自觉性和主动性。民法典的实施必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障。环节二:链接中考考点1.法律有哪些特征?2.法律的作用有哪些?3.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4.宪法为什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5.如何增强宪法意识?6.政府为什么要做到依法行政?怎样做到依法行政?7.怎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8.法治与自由有何联系?9.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何表现?10.我们如何践行平等?11.我们如何坚守公平?12.我们怎样守护正义?环节三:达标训练1.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当晚23时香港特区政府完成了刊宪和公布实施的程序。该法的颁布实施()①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②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③完善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为香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强支撑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为香港依法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坚强支撑,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体现了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全面准确贯彻,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所以①②④项说法正确;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题目无关,应排除③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2.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的决定,决定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②国家主席行使发布命令的职权③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④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的职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我国国家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国旗法、国徽法的决定,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所以③项正确,①项错误;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公布法伴,体现了国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的职权,所以④项正确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2.材料一: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部署2021年重点工作时强调,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各级政府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材料二: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各级政府为什么要自觉接受监督?(2)请你为加强法治中国建设出谋划策。【解析】本题结合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综合考查法治中国的内容。问题(1)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可以从规范权力运行、监督权的意义、政务公开等角度作答。问题(2)主要考查学生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解。【答案要点】(1)①有利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②有利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③有利于政府及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④有利于政府及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懈怠、不推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有利于政府及工作人员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2)①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⑤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7.2020年12月4日是第七个国家宪法日,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全国第三个宪法宣传周。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制定了《2020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按照《方案》,2020年宪法宣传周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为活动主题。(1)2020年宪法宣传周确定的这一活动主题有什么意义?某校九年级1班以“学习宣传宪法增强法治意识”为主题召开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小强: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就没必要再遵守宪法。小美:“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请对小强或小美同学的看法予以判断,并做简要评析。【解析】本题运用2020年全国第三个宪法宣传周这一热点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宪法的认识与理解。问题(1)考查开展宪法宣传活动意义,既可以从维护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等方面作答,也可以从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方面作答。问题(2)考查观点评析,要求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评析。小强的观点是错误的,可从宪法的地位及党与宪法的关系作答;小美的观点是正确的,可从法治的必要性作答。答案要点1(1)①有利于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领会法治要求。②有利于学习宪法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增强宪法意识。③有利于认同宪法,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④有利于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⑤有利于捍卫宪法根本法的地位,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⑥有利于增强宪法信仰、法治信仰,营造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的氛围(2)示例一:小强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①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根本活动准则,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就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治国理政。示例二:小美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①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8.某中学通过时事播报、主题班会、行动倡议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八五”普法宣传活动。假如你是该校学生,请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时事播报】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重要的会议,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果,就是顺应党心民心和时代要求,明确了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确了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1)请你把上述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补充完整。【主题班会】2020年12月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对此,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小刚同学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世界不受法律限制才是自由的(2)你赞同小刚的观点吗?说说自己的理由。【行动倡议】2021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旨出,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3)学校团委向同学们发出“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的倡议。请你积极参与并列出倡议提纲。【解析】本题结合“八五”普法等时政热点材料,综合考查学生对法治内容的认识与理解。问题(1)考查“习近平法治想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一时政内容。问题(2)结合《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考查学生对法治与自由的认识。问题(3)结合《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考查学生的法治意识及做法。【答案要点】(1)习近平法治思想(2)不赞同。因为: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②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只有自觉遵守法律,才能享受网络生活的自由(3)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②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③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④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⑤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利益。⑥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