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版 小学专题教育 9斜钩和卧钩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泠版 小学专题教育 9斜钩和卧钩 教案

资源简介

斜钩和卧钩
[教学目标]
技能:学习卧钩和斜钩的写法,掌握“志成”字结构,完成作品。
认知:通过观察分析卧钩和斜钩形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模仿能力。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对书法笔画运笔之美和结构之美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和创作练习,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斜钩和卧钩的书写。
教学难点
分清斜钩和卧钩在写法上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回顾姿势
1、(配乐)同学们,课前,让我们来活动一下手腕,一起做毛笔韵律操:
横,竖,正方形,画圆圈。横,竖,正方形,画圆圈。活动下自己的手腕。
2、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江苏书坛的领军人物,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徐利明教授在挥毫,他正在临的是怀素《自叙帖》。让我们静静地欣赏,感受书法的韵律美,线条美。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腰背挺直,头正肩平,双手抱臂,双腿自然放平。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我们的书法课堂。我们开始上课。
二、观察形态,练习笔画
1、看图,这两幅画中藏着两个我们这节课要学的的笔画,你们看出来了吗?
这个孩子躺在网兜里好像在睡觉,形成一个平的带弧度的样子,就像卧钩。卧钩中的卧就是睡觉的意思,斜钩向下斜中带弧,好像要靠住什么东西一样,就像那个靠在树上的大人,他的脚还翘在那里,就像斜钩的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斜钩和卧钩。(板书)
3、看图,怎么写好斜钩呢?
看视频,说说起笔的特点(藏锋起笔,轻按)行笔(转中锋向右下行笔,弧度自然)力度是怎么样的?藏锋先重,行笔由轻到重。收笔由重到轻。
师:对,写斜钩就是要注意它的弧度,不能过于弯折。老师送大家四个字:弧而不弯,这样才能挺拔有力(板书)
收笔(提示出锋方向)(按笔,向上出钩,笔尖宜 直挺向上)出钩时笔锋要调整好,慢慢出锋。
我们把写法藏在儿歌里。生一边说儿歌,一边在空中描摹。
(出示 ) 藏锋起笔右下斜,出钩之前要调锋,对准上方再出锋。
师范写。
4、学生写字之前先关注握笔。让我们拿起毛笔,拇指、食指笔上捏,中指随后紧勾贴,无名指头向外抵,小指帮忙不要歇。手离笔根一寸远,笔垂直在掌心间,要做到指实掌虚。(师巡视指导)注意提示沾墨。先把笔沾满墨汁,然后在盘子边轻轻舔一舔,使墨汁不要过多,也不要过少。
生练习斜钩。PPT放双钩图片
点评,分享,奖励书签(老师评,学生自己评)
卧钩和斜钩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
(起笔斜钩要藏锋,卧钩是露锋)行笔(斜钩是中锋向右下行笔,斜度自然,卧钩弧度大,由轻到重)收笔(卧钩往左上提笔出钩)斜钩向上出钩,方向不同)
师:确实,卧钩弧度更大,但是不能偏软,老师也送大家四个字(板书)弧而不软。做到圆润有力度。
出示儿歌,生书空,并说儿歌。
师范写。卧钩起笔轻,行笔越来越重,笔锋外挫,先向右下,再转向水平方向行笔,至钩处向左上方钩出,收笔由重到轻,要出尖。
生练习。
8、请小老师上台示范:起笔轻轻重重按,挑钩之前要停顿,对准左上再出钩。
生点评。
三、练习“志”“成”,完成作品
1、会写了笔画,我们来看带有这两个笔画的字。(出示)
2、写字之前先要读帖。这是习书法的专业用语,也是练习书法最有效的办法,让我们先观之入眼,再入心,最后临习。
3、仔细观察,这是颜真卿《多宝塔》里的集字,要注意哪些方面?
成:“成”的斜钩起点较高,是整个字中最高的。而钩又是整个字落在最下面的,斜度自然,要与“横撇”相遇。出钩较长,有力,方向向上。要有空间感。直中带弧。
志:“志”字卧钩起笔稍低于左点,角度更平,出钩较短,为两点留下空间。卧钩的弧度美。横要注意顿笔往上抗肩。从左低往右高。
师范写。学生描红,生互相评。(可以把双钩的底稿放在米字格下方,描红。如果觉得可以的,也可以放在边上临写)
点评:注意颜字的特点:横细竖粗。
上下的关系,卧钩的位置,做到圆润有力度。
斜钩的弧度,做到挺拔有力。
4、教章法。我们可以从右往左写,成为横幅,也可以从上往下写,成为条幅。写毛笔字和做其他事一样,有志者事竟成,今天我们就来完成“志成”两个字的一幅作品,用条幅的形式。出示老师的样稿。
学生完成作品。分层:可以在双钩的纸上,也可以直接书写。展示。
四、整理反思,总结收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板书)学习了两个笔画的写法,还写了带有斜钩和卧钩的字,并完成了作品。
2、同学们,写字做到静心、专心、恒心,一定会有志者事竟成。
[板书设计]
斜钩 和 卧钩
弧而不弯 弧而不软
挺拔 圆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