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和挫折相遇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没能参加游戏愿望落空的情境,了解挫折的简单含义。 2.情感目标:列举自己遭遇过的挫折情境,了解挫折感是人正常的情绪体验。 3.行为目标:通过全员参与的量化统计、自由分享、采访的活动,了解并接纳挫折的普遍性。 教学重点:通过情境认知,了解挫折的含义,挫折感是人的正常情绪体验。 教学难点:领悟并接纳挫折的普遍性。 教学准备:心情卡片、笔、PPT课件 教材分析: 心理健康常识 本主题设计的心理健康常识包括:挫折的概念以及挫折的普遍性。 挫折指人在愿望落空的时候心理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 挫折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是人正常的情绪体验,每个人都经历过挫折。 专门化活动 暖心活动——《大西瓜小西瓜》 在教师和学生玩游戏的活动中,同学们会表达出自己想和老师一起玩游戏的迫切意愿。此处着力渲染积极的气氛,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点,为后来学生能够体验自己的需要无法完全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提供准备。请学生体会没能参与游戏、愿望落空的心情。 (2) 轻松发现——《我和挫折相遇了》 看案例中的挫折小故事,弄清楚所发生的事情。 《我和挫折相遇了》心情卡片中,学生可以回忆并记录自己的挫折小故事。此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尽可能多的同学体会挫折的含义以及它给人带来的切身体会。 (3) 非常互动——《我们和挫折相遇了》 此活动有四个层次: 全班范围内分享挫折故事及心情感受; 小组分享不仅听故事,还要记录有挫折体验的人数; 去采访周围人,找更多的同学统计数字; 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挫折故事,从而正视和接纳挫折感存在的普遍性。 此活动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量化统计、自由分享、采访,探索领悟挫折具有普遍性的事实。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暖 心 活 动 5-7 分 钟 游戏:《大西瓜小西瓜》规则:老师嘴里说大西瓜,手上要做小西瓜的动作;而同学回答小西瓜,手上要做大西瓜的动作。(指名做几轮轮游戏以后,气氛推向高潮时,老师提示再玩最后一次,相机抓住没能参与到游戏的同学的表情和动作。) 抓住学生失落的情绪,教师随机提问:刚才你的小手举得这么高,可是老师没有点到你,你是什么感觉啊?(指名答) 小结:当我们满心的愿望想要实现,却落空了的时候,心里会特别难受,这时我们就和挫折相遇了,这种难受的感觉我们叫它挫折感!(揭示PPT课题并出示概念) 师:同学们,今天和高老师一起玩个游戏吧!游戏规则是…… 示范后集体做2次。再点几个人上台一起做。(注:这里留下一个同学一直玩,剩下的换着上,并且故意不点某些一直举手的同学,激发失落感。) 师:啊!有这么多的同学都没有被点到呀!(再指名):你也来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失望、难过...(师相机归纳板书:失望、难过...) 师:同学们啊,刚才你们很想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可是因为老师一次也没有点你来参加游戏,你呀好失望、好灰心,有些同学心里还难受着呢!看来都有些挫折感啊!(板书:挫折)那么刚才我们就是和挫折相遇了! (揭示课题:我和挫折相遇了)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概念吧! 生:齐读 师:谁能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指名读 【设计意图:在 教师和学生玩 游戏的活动中, 同学们会表达 出自己想和老 师一起玩游戏 的迫切意愿。此 处着力渲染积 极的气氛,把学 生的情绪推到 高点,为后来学 生能够体验自 己的需要无法 完全满足时的 情绪状态提供 准备。请学生体 会没能参与游 戏、愿望落空的 心情。】 (二) 轻 松 发 现 13-15分 钟 创设遭遇挫折的几个情境,请学生说一说、师生一起演一演。(播放挫折情境PPT图片)。 5. (教师梳理学生的发言)哦,原来好多同学都遭遇过这些让我们难受的挫折啊! 用心情卡片写下自己的挫折故事。(ppt出示规则)。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故事。 师: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 愿望落空的时候可多着呢!像这样的感受好像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周围,你瞧…… 情景1:《考试卷发下来了。。。。。。》 和老师一起表演完后,生谈心情。相机板书:伤心 情景2:《老师,怎么还。。。。。。》上课的时候我积极举手,想回答老师的问题。 生谈心情。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跟我们说说吧!相机板书:失望 情景3:《我好想。。。。。。》我很想加入他们一起玩这个游戏,可是他们正玩得起劲,谁也不搭理我。 和老师一起表演完后,生谈心情。相机板书:气愤 (PPT出示三合一图片及问题:这样的情景你遇到过吗?) 师:遇到过的同学举手给我看看。 生:举手 师:刚才我们遇见几个挫折了?让我们用泡泡来纪录一下挫折的个数吧!(板书:OOO……)被这样的挫折泡泡所困扰,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时候呢?很想得到、很想做成、很重视的一件事情,最后却希望落空让自己非常难受。 师: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把自己的挫折故事写下来吧。怎么写故事呢?请看大屏幕:写故事的要求: 在横线上简单的写下曾让自己很难受的事情。 (2)8分钟完成。 写完的同学先自己在心里默默地说一说。 (ppt出示规则)。 【设计意图:创 设情境、表演小 品、写下自己的 挫折故事,让尽 可能多的同学 体会挫折的含 义以及它给人 带来的切身体 会,认识到这是 很正常会发生 的事情,而当时 的感觉也是正 常的情绪体 验。】 (三) 非 常 互 动 18-22 分 钟 互动分享:请写好的同学先来给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小故事吧! 再次请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分享。 引起相同经历的同学的共鸣。 (教学预设是听到几个同学的发言后,会引起同学们的小声议论) 分小组再次分享,并统计听到挫折故事的个数。 离开座位,分散采访,并做记录。 (对象包括同学、听课教师、授课教师。) 再次分享挫折故事并汇报统计的结果。 老师小结并分享自己的挫折故事。 15.看一看动画片里小动物的挫折故事。(播放课件:跳跳羊) 小结:经过刚才对同学们、老师们和小动物的调查,请问你发现了什么呢?(板书:我发现) 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读教师自编的儿歌《遇见怪兽》。(PPT出示儿歌:挫折是只小怪兽,我强他就变软弱,人人都会遇见他,可是我们不怕它!) 18. 教师总结 生举手全班分享。 师:谁再来给我们讲讲自己的挫折故事? 师顺势提问:你们也发生过和他们一样的故事吗?有过相同经历的同学请举手。 要求:组长带领组员进行组内分享,每听到一个故事,请在心情卡片上画上一个小泡泡做记号,听完后组长汇报统计到的个数。 师:刚才各组同学交流了自己遇到的挫折,组长请告诉我你们那组遇到了都少个挫折。指名答。(板书:同学们遇见69个) 要求:现在请你带上笔和卡片,可以离开座位去采访你遇见的任何人,听一听他们是不是也和你们一样也会遭遇到挫折,这一次同样要用画泡泡的方法记录人数。你发现几个人遇见了挫折就请你画上几个挫折泡泡。 回座位统计泡泡的数量,师点同学回答统计的结果。分享别人的故事。 师:看来还真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会遇到挫折呢!刚才有同学采访我:“高老师,您与挫折相遇过吗?”是啊,老师也曾经。。。。。。(板书:老师遇见5个) 师:不仅同学们和老师与挫折会相遇,就是快乐的小动物们也和挫折相遇过呢! 看完后提问:快乐活泼的跳跳羊怎么啦? 生:。。。。。。 师:。。。。。。(板书:动物遇见1个) (此处多点几名学生来发言。)生:我发现不仅我会遇见挫折,老师和同学们也会和挫折相遇,就连小动物也会和挫折相遇。(教师板书:我们都会和挫折相遇) 师:果然和你们发现的一样,虽然谁遇到挫折都会很不好受,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把自己装进挫折泡泡的时候。跟我一起做一个打败挫折的热身运动吧 今天我们发现了,每一个人,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在生活当中都会遇到愿望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会很失望,会很难过。但是这些挫折感受都很正常,是它在见证我们一天天长大。下节课,让我们来看看如何打败挫折这只小怪兽吧! 【设计意图:通 过自由分享、小 组交流、分散采 访、简单的量化 统计等方法,让 学生全员参与、 自主探索挫折 具有普遍性的 事实。】 板书: 我和挫折相遇了 我感到: 伤心 我发现: 同学们 老师们 动物 失望 69 5 1 愤怒 ﹨ ∣ ∕ 我们都会和挫折相遇 《我和挫折相遇了》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关于生活适应领域的研讨课,经过反复的试教、上课及老师们的评课、总结,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反思这节课的得与失。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暖心活动。 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活动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在这节课中我使用的游戏暖心:《大西瓜和小西瓜》,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然后抓住学生在暖心活动中的表现和心情,顺势导入新课。由此可见,适合课程内容的暖心活动才能更好地导入课程的学习。 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活用教材,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繁杂,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教材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修改,根据中低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酌情增减了部分教学内容。例如:暖心活动中教材安排的《谁和老师一起游戏》替换成了学生喜欢而熟悉的《大西瓜和小西瓜》;采访活动中增加了参访教师的环节;分享之后还插入了一段《跳跳羊》的动画片;统计数据时除了统计周围同学,还拓展到统计听课教师和授课教师及动画片中的小动物;总结的时候我带领学生们边读边跳我自编的儿歌《遇见怪兽》;“挫折是只小怪兽,你强它就变软弱,人人都会遇见它,可是我们不怕它!”学生们稚嫩可爱的声音,天真顽皮的动作让人记忆犹新,此刻仿佛还萦绕在我身边! 我欣喜地发现,丰富多彩、层层深入地活动安排,使他们全情投入到课堂中,在平等、信任、温暖的氛围下,自然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让各位听课的教师们都为之动容。记得一名同学在分享自己的挫折故事时带着哭腔说:“我当时很难过,心都碎成了一片一片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踊跃地举手发言,想要和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作为任课教师我把自己当成他们的朋友,也和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挫折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明白了“谁都会遇到挫折,挫折感是我们都体验过的正常情绪。” 重视体验和分享,由情景出发,在安全、接纳的氛围中自主探索、领悟总结。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在这节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我带领学生亲自参加活动,并用已有的经历和心理感受去理解、去构建,从而探索领悟此次活动的主题,实现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学生们从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个人分享、采访同学、采访听课教师、统计数据等各个活动中,均表现出了强烈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真正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的良好效果。在活动中获得了积极心理的增量,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选择适合课程内容的座位安排。 这节课中我将学生分为了6个8人小组,并在每组安排了组长协助老师进行活动。但在教学过程中,我虽然打破了传统的秧田式座位,采用了矩形的座位安排,但还是没有完全实现学生与老师间面对面、无阻隔式的交流与沟通。为此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先后尝试了环形、梅花形等排列,最后发现最适合本节课内容的是马蹄形的座位安排。 综上所述,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从这次研讨课中,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宝贵意见和帮助,每一次修改都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学生们在体验和分享中获得了积极情感增量的同时,我也从中吸收到很多养分和感动,深刻感受到心理健康活动课程助人自助的魅力!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